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cd)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窒息后伴有心肌损害的62例新生儿在生后48 h内和治疗10~14 d后同时测定QTcd和血清CK-MB值,按生后48 h内血清CK-MB升高的程度将心肌损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以2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QTcd的差异和与血清CK-MB值的相关性。结果:发病48 h内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损害各组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肌损害程度的加重QTcd逐渐增大;QTcd与CK-MB呈正相关(r=0.702,P<0.01)。治疗后各组QTcd和CK-MB值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QTcd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cd)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对41例新生儿HIE发病24~48小时和治疗10~14天后QTcd和CK-MB值进行检测。并与2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病48小时内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HIE各组QTcd和CK-MB值显著上升(P<0.05,P<0.01)。与轻、中度HIE比较,重度HIEQTcd和CK-MB值显著上升(P<0.01),但轻度HIE与中度HIE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轻度、中度HIEQTcd和CK-MB值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HIE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与CK-MB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QTcd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病情轻重,评价心脏损害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可造成多器官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心脏受累最常见。近 2年来最新报告QT间期离散度 (QTcd)检测对新生儿HIE并心脏损害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我科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对 2 0例新生儿HIE进行QTcd和心肌酶的检测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男 12例 ,女 8例 ;其中生病 12h 3例 ,2 4h 6例 ,4 8h 11例 ,轻度HIEQT间期离散度 3例 ,中度 11例 ,重度 6例。均符合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1] 。二、QTcd 检测 方法以三导同步 ,心电图机 (美国SUZUXENKenz Caxdilo公司生产 12 0…  相似文献   

4.
婴儿闷热综合征 (IMS)极易导致心肌损害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_MB)可作为评价IMS时心肌损害的指标。现对QT间期离散度 (QTcd)在IMS中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以探讨其在心肌损害时的临床意义。临床资料2000年10月~2001年4月 ,我院儿科急诊收治IMS患儿40例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个月15例 ,~3个月21例 ,~4个月4例。均有明确的闷热病史。按赵祥文主编的《儿科急诊医学》IMS诊断标准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16例 ,危重组15例 ,极危重组9例。所有病例均于发病12h内入院。对照组20例为儿保门诊健康婴…  相似文献   

5.
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测量QT间期离散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例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及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以预测LQTS患儿发生严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结果显示LQTS组平均QTc、QTcD及AQTcD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可应用QT离散度来预测LQTS的危险性,同时对不同病因的室速患者亦可提供预测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作为评价心肌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窒息组17例分别于生后第3天(急性期)、7~14天(恢复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中的6例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对照组(正常组)20例生后1~7天做心电图检查,均常规记录十二导联同时分别测出QT间期,计算出各QTd。结果窒息组急性期QTd的变化与正常组及窒息组恢复期QTd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可作为评价窒息后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脏损害(HIM)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c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B(CK-MB)的动态变化及HIM凰的影响。采用对63例HIM患儿发病48h内和治疗7d后QTcd和CK-MB进行检测,并与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显示 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h内QTcd及CK-MB均显著升高(P<0.01)。经7d治疗后,HIM患儿QTcd及CK-MB均显著下降,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缺血组下降更显著(P<0.05),且胎儿期缺氧缺血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5)。结论 QTcd及CK-MB相结合可作为HIM的特异性敏感指标,对判断HIM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对Eisenmenger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危险度的评价及QTd对预后的判断.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10月通过心脏彩超确诊的26例Eisenmenger综合征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分别在安静或睡眠情况下描记ECG,测定QTd值,并行24 h动态ECG监控,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病例组Q-T间期和P-R间期长于健康对照组(Pa<0.05).24 h动态ECG监控发现病例组发生心律失常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QTd与P-R间期呈正相关(r=0.674,P<0.05).病例组发生心律失常危险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Eisenmenger综合征患儿心律复极受到损坏,QTd对于判定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心脏损害(HIM)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c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B(CK-MB)的动态变化及对HIM预后的影响.采用对63例HIM患儿发病48h内和治疗7d后QTcd和CK-MB进行检测,并与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显示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h内QTcd及CK-MB均显著升高(P<0.01).经7d治疗后,HIM患儿QTcd及CK-MB均显著下降,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缺血组下降更显著(P<0.05),且胎儿期缺氧缺血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5).结论QTcd及CK-MB相结合可作为HIM的特异性敏感指标,对判断HIM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0.
窒息新生儿QT间期延长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8例窒息新生儿QT间期延长,QTc0.489±0.041。对其病因进行探讨,发现本组患儿均有心肌酶同功酶CK-MB增高,低钙血症及颅内出血改变,提示窒息缺氧所致心肌损伤、低血钙及颅内病变在本组患儿QT间期延长中均起一定作用。QT间期延长的危险性在于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造成摔死,故此心电图表现应引起重视。积极纠正及去除病因,及时治疗伴随的各种心律失常,监测心电图变化等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新生儿窒息诊断研究进展和新诊断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儿出生窒息是产科常见急症,是产前或产程中窒息在出生后的表现和继续,故目前国际上对这一连续的病理过程统称围产期窒息(perinatal asphyxia).  相似文献   

14.
对新生儿窒息不同复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 取新生儿窒息 135例 ,根据窒息程度将 135例分为轻度窒息组 (A组 ,4≤ 1minApgar评分≤ 7,n =99)和重度窒息组 (B组 ,0 <1minApgar评分≤ 3,n =36 ) ,每组处理上有采用口腔吸引后面罩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1) ,也有采用气管插管吸引后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2 )。结果 方法 2与方法 1相比 ,5minApgar评分显著增高 [A2 vsA1=(9 3± 0 6 )vs(7 8± 0 3) ,P <0 0 5 ;B2 vsB1=(8 5± 0 4 )vs(6 7± 0 6 ) ,P <0 0 1],复苏处理时间显著缩短 [A2 vsA1=(5 7± 1 2 )vs(8 6± 1 4 ) ,P <0 0 5 ;B2 vsB1=(8 1± 1 8)vs(11 3± 2 2 ) ,P <0 0 1]。结论 采用气管插管辅助人工通气对新生儿窒息 ,特别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后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窒息后血钙值降低已为临床所证实 ,为探讨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 ,本文回顾了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窒息患儿 ,对 72h内入院、有血钙检测及资料较完整的 2 0 2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 0 2例全部由外院转入 ,其中省级医院 5例(2 .5 % )、市级医院 6 0例 (2 9.7% )、县级医院 32例(15 .8% )、乡 (区 )级及以下医院 10 5例 (5 2 .0 % ) ;男15 9例 ,女 4 3例 ;年龄 1~ 72h ,平均 2 3.4h ;分娩方式 :顺产 10 3例 ,吸引器助产 2 5例 ,剖宫产 7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窒息后新生儿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发生相关围生危险因素。方法 对 14 0例窒息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母合并症、脐带异常、分娩方式及器官损害等情况进行检查。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判定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围生危险因素。结果 窒息儿合并MODS发生率 5 2 9%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与窒息后MODS的发生有相关显著性 (r =0 5 13,P <0 0 5 )。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是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重要围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窒息新生儿与4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24h全程动态心电图记录,对24h窦性心律进行HRV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指标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 (1)窒息新生儿与正常对照新生儿24h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新生儿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3种心率指标明显降低.(2) HRV时域分析中,轻、重度窒息新生儿SDNN、SDANN与正常对照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SDNN、SDANN、SDNNindex、rMSSD及PNN50 5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index、rMSSD及PNN50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会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并影响心率的变化,受损程度与窒息缺氧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度窒息系指母儿通过胎盘的血气交换发生障碍引起胎儿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抑,出生后Apgar评分0~3分,脐动脉血气显示严重的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pH <7 0 0。这类患儿通常无自主呼吸,伴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是产房最常见的新生儿急症。其抢救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儿科学会(AAP) 2 0 0 0年新版新生儿复苏教材(TNR) [1 ] 和国内有关文献[2 ] 中已有详尽叙述,本文重点讨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中临床医生常问及的几个问题。1 严格保温还是早期亚低温AHA和AAP有鉴于寒冷刺激对新生儿…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改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索准确性更高的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方法连续纳入本院分娩活产婴10376例,检查和登记与窒息有关的5大项目:产前高危因素,系列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脏器损伤,低Apgar评分病因的鉴别诊断。统计分析前4项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鉴别诊断考察各单项在诊断窒息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各项之间的互补性。结果各单项问均呈明显相关(P〈0.01或〈0.05)但并不完全平行一致。显示各项问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取代。高危因素、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7.00、脏器损伤筛查窒息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44.44%、100%,特异性分别为17.99%、98.90%、96.05%、99.62%。本组230例低Apgar评分与窒息的符合率仅50.9%,对此230例,低Apgar评分结合脐动脉血pH〈7.00评估窒息的敏感性为44.44%,特异性为99.12%;结合脐动脉血pH〈7.20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29.20%,加入脏器损伤后特异性提高到65.49%。再通过鉴别诊断排除低Apgar评分的其他病因后,基本消除了误诊。结论目前,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尚无准确的单一指标,为增加诊断依据和减少误诊,有必要以多项指标的综合诊断标准取代单一的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2,自引:1,他引:272  
为了解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围产因素与多器官损害间的关系,对本院14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分析。结果:(1)窒息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74.8%,脑损害的发生率为65.3%,其中轻中度81例,重度15例,肾脏损害42.9%,肺脏损害37.4%,心脏损害33.3%,胃肠损害5.4%;(2)轻度窒息的多器官损害为28.1%,明显低于重症窒息的69.6%(X2=25.25,P<0.01);(3)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孕周、重度窒息、5分钟Apgar评分<5分及机械通气相关,而与羊水胎粪污染程度及宫内窘迫关系不大。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窒息,推广新法复苏及复苏后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