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以往是将断裂间及两断端的疤痕组织彻底切除,然后进行本腱延长和取其它腱性组织修复。我们采取不全切除跟腱断裂间及两断端疤痕组织修补术,共14例,临床效果优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18例,其中12例采用Lindholm腱瓣成形法,6例采用Abraham倒V-Y腱瓣成形法.结果 按Arner-Lindholm的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约为94%.结论 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常有腱周炎和慢性损伤史,运动和外伤是导致跟腱断裂的主要原因.采用肌腱瓣成形术可有效修复并重建跟腱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06/2007-07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现就其诊断、治疗、康复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6~5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打篮球起跳1例,踢足球射门1例,打羽毛球起跳2例,踩空伤1例。漏诊时间:最短30 d,最长540 d,平均75 d。首诊时均诊断为软组织挫伤。临床表现:损伤部位轻度酸胀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或跛行,上楼时费力,失去正常跟腱豌形,小腿肌肉萎缩,踝背屈角度比对侧小,足跟较突出,单足提踵试验(+),T hom po son征(+)。B超提示:跟腱强回声连续性中断或回声不均匀。1.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大腿近端上充气止血带,于跟腱附着处外侧做缓S形切口至小腿后侧中部,长约15 cm。牵开腓肠神经,切开深筋膜,尽量保护腱周组织,自远近断端间切除瘢痕组织,使膝关节于屈曲30°、踝关节跖屈20°位测量跟腱缺损长度,本组病例跟腱缺损3~8 cm,平均5 cm。修复方法:(1)跟腱缺损3~5 cm,采用A braham倒“V-Y”腱成形术修复3例。(2)跟腱缺损>6 cm,采用L indho lm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2例。冲洗伤口,松...  相似文献   

4.
陈东  李晓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753-3756
背景:切开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对跟腱的血运和腱周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容易发生跟腱粘连,延缓跟腱愈合。目的:观察跟腱微创吻合器吻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对2008-02/2009-08采用跟腱微创吻合器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操练,并按照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的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跟腱微创吻合器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为7~14个月(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跟腱再断裂,无腓肠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缺失,吻合后3个月AOFAS标准评分为95分,吻合后6个月为98分。说明跟腱微创吻合器能微创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切开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对跟腱的血运和腱周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容易发生跟腱粘连,延缓跟腱愈合.目的:观察跟腱微创吻合器吻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对2008-02/2009-08采用跟腱微创吻合器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操练,并按照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的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跟腱微创吻合器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为7~14个月(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跟腱再断裂,无腓肠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缺失,吻合后3个月AOFAS标准评分为95分,吻合后6个月为98分.说明跟腱微创吻合器能微创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闭合性跟腱断裂超声和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和磁共振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有跟腱部位闭合性外伤史并均行跟腱超声和磁共振检查3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跟腱完全或部分断裂11例(病例组),跟腱无断裂19例(对照组)。着重观察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和磁共振表现特点,并用诊断试验分别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为跟腱较强回声不连续声像,断端间不均质回声或无回声区。磁共振表现为肌腱增粗、腱内信号增高、腱束连续性中断和腱周积液。超声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84%和80%,MR/分别为91%、95%和93%。结论:从临床诊断价值的角度来看,磁共振检查比超声检查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跟腱损伤修补后的运动疗法: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开放性跟腱断裂修复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恢复不尽人意.目前尚缺乏系统、科学、简便、易行的运动疗法促进康复.目的:观察运用运动疗法对跟腱损伤修补后的组织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制动组和运动组,在距跟腱止点2.0 cm处切断跟腱,建立跟腱损伤模型,缝合线缝合腱周组织后,制动组使用石膏绷带进行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运动组不予固定处理.术后7,14,21d分别取跟腱标本,观察肌腱粘连情况及最大断裂应力.结果与结论:制动组肌腱粘连较运动组明显(P<0.05).正常运动组跟腱的最大断裂应力明显高于制动组(P<0.05).说明在肌腱愈合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动态应力刺激,对促进组织的愈合,减少后遗症等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跟腱断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间接暴力损伤临床诊断为跟腱断裂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横切、纵切并动态观察跟腱的连续性及损伤处软组织情况.结果 2例诊断为部分断裂,其余为完全断裂,并经手术证实.跟腱完全断裂的声像图表现为腱纤维连续性消失,随着踝关节屈伸断端明显分离或靠拢.跟腱部分断裂可探及到部分腱纤维结构连续.在踝关节被动背伸时断端分离程度明显减小.结论 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的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是移植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目的:总结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跟腱缺损或异体跟腱移植治疗交叉韧带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2-01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异体跟腱移植或跟腱重建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llograft,tendon,immunity,transplatation",中文检索词"异体,跟腱,移植,免疫"。检索文献量总计83篇。结果与结论:腱组织的异体移植重建免疫排斥问题给手术增加了失败的危险性,但从目前研究来看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是人体肌腱缺损修复的理想替代材料。它不以牺牲正常组织结构为代价,不受个体条件的限制。保证了肌腱移植的成功性,为跟腱再断裂缺损修复提供了可靠保证。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损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是移植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目的:总结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跟腱缺损或异体跟腱移植治疗交叉韧带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2-01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异体跟腱移植或跟腱重建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llograft,tendon,immunity,transplatation",中文检索词"异体,跟腱,移植,免疫"。检索文献量总计83篇。结果与结论:腱组织的异体移植重建免疫排斥问题给手术增加了失败的危险性,但从目前研究来看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是人体肌腱缺损修复的理想替代材料。它不以牺牲正常组织结构为代价,不受个体条件的限制。保证了肌腱移植的成功性,为跟腱再断裂缺损修复提供了可靠保证。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损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跟腱炎在学术界一直很有争议。目的:对跟腱炎模型兔跟腱局部分别注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动态观察相关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对跟腱炎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单侧跟腱炎新西兰大白兔模型随机等分4组,取其中2组分别于患侧跟腱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1次;剩余2组则分别注射2次,注射间隔2周。结果与结论:相比1次曲安奈德组,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次和2次的跟腱炎模型兔跟腱腱束整齐、致密,断裂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跟腱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跟腱最大负荷拉力均增加(P〈0.05),2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说明局部重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炎的效果优于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13.
<正>跟腱断裂的修复、愈合及功能恢复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新兴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应用,使跟腱临床修复效果显著提高。但是,临床难题是跟腱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的形成、肌腱结构的改变,最终降低跟腱的力学性质,增加再次断裂风险。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跟腱修复做了大量的研究[1—4],对比分析了跟腱断裂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早期生物力学强度大,但是长期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性。然而,对于跟腱愈合康复的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0尼龙线与Bunnell缝合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16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按清创常规操作,在原伤口处或取腱旁切口,显露跟腱断端,修剪断缘至对合满意,用1-0尼龙线、Bunnell缝合法.仔细修复腱膜、腱旁组织,皮下留置引流胶片,24 h拔除.术后使踝关节跖屈30°,屈膝30°,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改用高跟短腿石膏固定,6周拆除,穿高跟鞋练习踝关节屈伸及小腿肌力,保护3个月,半年内不做剧烈运动[1].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优12例,差4例.术后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瘢痕粘连1例,术后再断裂1例.结论 1-0尼龙线与Bunnell缝合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能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高频超声特点.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对35例临床疑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的患侧跟腱进行静态和动态观察,测量断裂跟腱的直径,观察其周围组织声像图改变,同时与健侧对比,最后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跟腱完全性断裂 24例,部分断裂11例,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高频超声可有效诊断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腱皮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2~3年、平均28个月的随访。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术后磁共振(MRI)示,所有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瘢痕小。结论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补片材料进展与运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运动性跟腱损伤以及手术修复的相关论著,为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运动性跟腱断裂与跟腱的解剖结构、跟腱局部的病变及运动技术等因素有关,当跟腱完全断裂时目前主张手术治疗。随着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的发展,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多的将生物补片用于跟腱的修补治疗,从防止术后粘连到替代跟腱方面生物补片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跟腱是人体运动中的重要支承装置之一。在剧烈运动时传递约780kg的力量[1]。跟腱断裂后是否应当进行手术修补,曾有不同的治疗意见,即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2]。在运动医学中积极采取手术修补及加强腱组织的意见趋向一致[3],但在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表现为功能恢复及治疗时间延长。通常方法需要6个月至1年上才能恢复正常训练[2]。我院对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后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总结,以促进病员的早日康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集1992年以来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陈旧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跟腱断裂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轻微损伤后跟腱断裂的患者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真实病因尚不明确。虽早在1888年就有法国学者提出采用手术修复跟腱,但由于跟腱本身存在病理改变,术后可能再次断裂。本研究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同时讨论暴力和轻微损伤所致的完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和康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倒V-Y跟腱成形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A组),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B组),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疗效评定:A组,优8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3.3%;B组,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两组疗效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均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