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  杨伯旭  龙健中  刘航 《华夏医学》2008,21(1):152-154
目的:比较CT和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且在CT或MRI表现中伴颅底骨质破坏的68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各种骨质破坏的类型及构成比。结果:68例患者中,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分别为枕骨斜坡39例,蝶骨体28例,翼突基底部15例,岩尖11例,蝶骨大翼8例,蝶骨小翼5例,第一、二颈椎5例,破裂孔6例,卵圆孔7例。MRI显示颅底骨质破坏分别为枕骨斜坡58例,蝶骨体48例,翼突基底部25例,岩尖19例,蝶骨大翼20例,蝶骨小翼6例,第一、二颈椎5例,破裂孔6例,卵圆孔8例。在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骨质破坏方面MRI阳性率高于C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鼻咽癌颅低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CT可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 ,取得初步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对 72例 (10 6例 )鼻息肉和鼻窦炎病人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男 39例 ,女 33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38岁。筛窦 (含窦口鼻道复合体 )息肉 2 6例 (4 7侧 ) ,筛窦合并上颌窦息肉 2 1例(2 6侧 ) ,筛窦炎 6例 (9侧 ) ,上颌窦炎 19例 (2 4侧 )。术前鼻塞者占 83 6 % ,多涕者占 79 2 % ,头痛占 70 9%。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 ,行钩突切除、筛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切除术 47例 (侧 ) ,筛窦切除术 2…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解剖过程中,看到一条少见的硬脑膜静脉窦,报告如下: 标本的年令约12岁。颅骨大小无明显异常。在开颅取出大脑以后,于左侧颅中窝外侧壁的硬脑膜,可见一条明显的静脉窦(图),其中部口径约3mm,向后加粗连至横窦外侧端、岩上窦注入横窦处;在连结横窦处的前方约1.5cm处有一条大脑下静脉(已断)注入。向前,此异常的静脉窦渐细,达蝶骨小翼外侧端稍下处,并转向内,终于小翼中部下面。在转弯处可见有大脑中浅静脉注入。此静脉窦朝向颅腔的一侧,管壁较薄。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3):288-288
丹麦Linnet等报告 ,采用经颅双眼眶壁切除减压术 ,治疗严重的甲状腺相关眼病获得良好效果 ,87 5 %的眼睛视力改善(ActaOphthalmolScand 2 0 0 1,79:49)。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AO) ,又称Graves眼病 ,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眼、眼眶疼痛、球结膜水肿、角膜暴露、眼睑挛缩、眼球活动受限及视力下降。Linnet等给 30例患者 ( 5 0只眼 )行经颅双眼眶壁切除减压术 ,即先切除蝶骨大翼 (眼眶外侧壁 )继而切除蝶骨小翼及筛窦以外的额骨眶面 (眶顶 )。其中 2 0例病人用钴铬…  相似文献   

5.
130例经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大肠恶性肿瘤中腺癌122例、鳞状上皮癌与恶性淋巴瘤各3例,类癌与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男89例、女41例。30岁以下36例(27.7%),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91%)和腹痛(74.5%)。距肛门25厘米内90例(69.2%)。及时的进行肛诊,钡灌肠和内窥镜检查能增加早期诊断率。本组青年人发病率与误诊率高、预后差;息肉恶变为6.1%,取决于息肉组织学类型与大小;多原发性癌占2.3%,由于其预后与治疗不同,故有其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7.
蝶骨嵴脑膜瘤 (特别是内侧型 )位居外侧裂深部 ,肿瘤基底紧贴于蝶骨小翼 ,且与鞍旁、海绵窦及重要血管和颅神经关系密切 ,甚至可将其包绕 ,故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脑瘤手术中比较困难的一种 ,易发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病死率较高。1995年 3月— 2 0 0 3年 8月 ,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 ,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 4 6例 ,占同期脑膜瘤的 11.2 % (4 6 / 4 10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6例中 ,男 32例 ,女 14例 ,男∶女 =2 .3∶1,年龄 30~ 6 9岁 ,平均 4 5岁 ,部位 :蝶骨嵴内 1/ 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重新认识蝶骨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癫痫患者在常规EEG的基础上加用蝶骨电极描记。结果104例中常规电极EEG正常57例(54.8%),异常47例(45.2%),其中痫样放电22例(46.8%)。加用蝶骨电极EEG:正常43例(41.3%),异常61例(58.7%),其中不同形式的痫样放电42例(68.8%),(包括蝶骨电极 深呼吸9例、蝶骨电极 剥夺睡眠4例出现痫样放电)。有22例为常规EEG正常者。将本组常规电极EEG与加用蝶骨电极EEG比较:后者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比前者提高,经,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者EEG痫样放电的阳性率除与描记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记录电极与致痫灶的位置有密切关系。由于蝶骨电极可抵达卵圆孔附近,所以更易引出颞叶底、内侧面的异常脑电活动。另外,由于皮层各区通过大量的联络纤维和联合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皮层网络,都不可缺少的与边缘系统联系,额叶的许多传入与传出纤维也与边缘系统相连,故有部分发作表现与颞叶癫痫相似,因此,加用蝶骨电极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蝶骨小翼切除对大骨瓣减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行大骨瓣减压24例,作为对照组;大骨瓣减压加蝶骨小翼切除21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术后第7天、第14天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昏迷持续时间和3个月后GOS评定进行分析。结果 1周两组脑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观察组脑血流、昏迷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GOS评定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蝶骨小翼切除在大骨瓣减压术后能进一步改善脑血流及愈后。  相似文献   

10.
蝶骨嵴脑膜瘤23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蝶骨嵴脑膜瘤起源于蝶骨大小翼部,肿瘤多侵犯脑神经、血管、海绵窦,手术全切较为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现对本院1990年至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23例的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损伤在颅脑外伤中较为常见,若判断失误,处理不当,则后果十分严重.我科1961~1987年间经手术治疗111例,损伤累及颅内所有静脉窦,以上矢状窦77(69.3%)例、横窦15(14.3%)例为多.损伤类型包括挫伤12例,裂伤91例,横断伤8例。治愈率77.5%,死亡率22.5%。  相似文献   

12.
平海江  庞广新  步星耀 《医学争鸣》2002,23(20):1898-1898
1 临床资料  1996 - 0 1/ 2 0 0 1- 12颅底脑膜瘤 4 9例患者 ,鞍区14例 ,蝶骨嵴 8例 ,中颅凹底 7例 ,岩骨 5例 ,桥小脑角 4例 ,海绵窦 3例 ,后颅凹 3例 ,嗅沟 3例 ,斜坡 2例 ;男 2 8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71(平均 5 1)岁 .术前均行头部 CT检查以确定肿瘤范围和骨变化 ,判定骨增生是否存在 ,手术当中将肿瘤附着的硬脑膜及增生骨一并切除 ,标本做组织学检查 ,判定是否存在骨侵袭 .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有 2 4例骨增生 (49% ) ;组织学检查证实有骨增生者前床突占 8例 (33.3% ) ,蝶骨嵴 4例 (16 .7% ) ,蝶骨平台 3例 (12 .5 % ) ,鞍结节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下胃底息肉形态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以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桂林医学院2009-2010年胃镜下确诊胃底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内镜下资料、病理资料、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查资料,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胃底息肉发生率占胃息肉发生率的42.4%,55.7%的胃底息肉患者年龄在50 ~ 70岁之间,胃底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为主(83.4%),胃底腺息肉占10.2%,而腺瘤性息肉1例,息肉直径小于0.5 cm者158例(86.3%),73.2%为山田Ⅰ型.107例胃底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21.5%,与胃底息肉病理类型无关,64.5%的患者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结论 胃底息肉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在形态上以山田Ⅰ型多见,直径多小于0.5 cm,增生性息肉是最多见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低,胃底息肉癌变率低,建议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4.
蝶骨嵴脑膜瘤位居外侧裂深部,肿瘤基底紧贴于蝶骨小翼,且与鞍旁、海绵窦及重要血管和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比较困难,易发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2001年3月~2007年7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冰  马康孝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86-3786
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因位置表浅,手术全切一般困难不大,但有些肿瘤于侧裂及脑表面血管关系密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相应并发症。我院近10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1993~2000年共完成大肠内镜检查2341例,发现大肠息肉143例,息肉267枚,行息肉高频电切摘除术及活检钳下切除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0例,女53例;年龄7~76岁,平均41.5岁。临床症状:便血51%,大便习惯改变35%,14%无肛肠疾病常见症状。体检或其它原因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发现大肠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128枚,降结肠56枚,横结肠(含肝、脾曲)45枚,盲肠及升结肠38枚;多发性息肉2~4枚多见,最多达7枚。息肉病理类型如下:腺管状132例,占49.6%;绒毛状11例,占4.2%;混合型32例,占11.9%;炎性息肉88例,占32.9 %;其它4例,占1.4%。  相似文献   

17.
对临床诊断为癫痫的89例患者脑电图单极导联是否出现正向尖波与毫针蝶骨电极的应用作了研究。48例单极导联有正相尖波者蝶骨电极描记均发现癫痫性放电灶(100%)。41例无正相尖波 全部蝶骨电极无异常发现。提出EEG加作蝶骨电极的指征是:临床上可疑颞叶底面或大脑底面病变;表现精神性发作或者失神发作:特别是单极导联出观正相尖波者,此时作蝶骨电极多有阳性发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鼻内窥镜下扩大中鼻道,切除钩突,开放筛泡的中鼻道筛漏斗开放术,治疗45例以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为主的炎症及中鼻道息肉.经6个月至1年随访,结果治愈29例(64.4%);显效10例(22.2%):有效2例(4.4%).总有效率9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本组经活检证实的鼻咽癌256例,71例侵及颅底,注入对比剂后行横断与冠状面CT扫描,层厚,层距均5mm。结果:CT证实下列结构受侵犯:破裂孔侵蚀58例(22%),岩骨尖侵蚀56例(21%),卵圆孔侵蚀43例(17%),蝶骨体/窦侵蚀34例(13%),蝶骨翼侵蚀28例(11%),翼板/窦侵蚀25例(9.7%),枕骨斜坡侵蚀10例(4%),鼻咽癌不导致骨质硬化,结论:CT可显示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部位,途径和范围,对临床分期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病理探讨(附3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形态学方法对257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22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进行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6例,占同期结直肠息肉的0.75%,其中25例原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1例原诊断为增生性息肉,36例锯齿状腺瘤中,13例(36%)伴有增生性息肉病灶,5例(14%)伴有传统腺瘤灶。锯齿状腺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大多数(29/36,80.6%)为息肉样型,28例(77.8%)例为单发,肿瘤直径3~20mm,平均11mm,3例(8.3%)恶变。结论:锯齿状腺瘤为一种具有独立的临床病理特点的高恶变率的病变,应注意与增生性息肉以及传统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