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肉苁蓉类生药中苯乙醇甙类成分的 RP-HPLC 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及1变种肉苁蓉类生药和25份商品药材所含的苯乙醇甙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荒漠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Ma,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白花盐苁蓉C.salsavar.albifloraP.F.TuetZ.C.Lou和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Wight所含成分相似,沙苁蓉C.sinensisG.Beck区别较大;松果菊甙(echinacoside)和类叶升麻甙(acteoside)的含量以盐生肉苁蓉最高,分别为213%和151%。采用AltimaC18,5μm,250×46mm色谱柱;乙腈─15%乙酸水溶液,其中乙腈浓度从8%→20%,0~60min线性梯度洗脱,作为定性分析流动相,乙腈浓度从115%→20%,0~35min线性梯度洗脱,作为定量分析流动相;流速12ml·min-1,UV335nm检测。  相似文献   

2.
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在狗胃肠道内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狗胃肠道内的代谢规律.探讨中药有效部位体内转化的研究方法.方法用反相HPLC,对ig苯乙醇总苷的狗粪便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以含量最高的3个化合物为标准,比较不同时间胃肠容物及粪便中的含量.结果从粪便中分离得到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松果菊苷(echinacoside,I)、类叶升麻苷(acteoside,II)、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III)和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2′-acetylacteoside,IV);经HPLC分析发现,各成分在胃及小肠运行期间相对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粪便中变化很大,其中松果菊苷由总苷中的48.0%降低到16.0%,而类叶升麻苷由11.0%升高为34.7%.结论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代谢主要发生在大肠,其中松果菊苷经脱糖反应转化成类叶升麻苷.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肉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RP- HPLC法测定肉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含量。固定相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 ;流动相为乙腈 -1.5 %乙酸溶液 ,其中乙腈浓度 11.5 %→ 2 0 % ,0~ 2 5 min线性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335 nm。该方法线性范围为 0 .5~ 2 .5 μg(r =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9.85 % ,RSD =1.6 0 % (n =9)。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肉苁蓉饮片及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松果菊苷、管...  相似文献   

5.
中药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renk) Wight 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别名大芸,是传统的补肾阳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血枯便秘等症,有"沙漠人参"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寄主为囊果碱蓬)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盐生肉苁蓉栽培品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果菊苷(echinacoside,1)、肉苁蓉苷A(cistanosideA,2)、毛蕊花苷(acteoside,3)、异毛蕊花苷(isoacteoside,4)、2′乙酰基毛蕊花苷(2′acetylacteoside,5)、管花苷B(tubulosideB,6)、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utigosideA,7)。结论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6为在该种植物栽培品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蕾 《中国药师》2009,12(8):1061-106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管花肉苁蓉药材及提取物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1%醋酸溶液(15:10:7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34nm,柱温为30℃。结果: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线性范围分别在3.65—234.00μg·ml^-1(r=0.9999)和2.74~175.20μg·ml^-1(r=0.9999)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95.8%,RSD分别为1.8%,2.7%(n=9)。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工业生产肉苁蓉药材、饮片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枇杷叶紫珠中连翘酯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独一味苷A的含量,为制订枇杷叶紫珠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色谱柱:Kromasil RP-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4 nm。结果:11批次的测试样品中连翘酯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独一味苷A的含量范围分别在6.74~7.72 mg·g-1、0.64~1.15 mg·g-1、0.26~0.29 mg·g-1和0.11~0.19mg·g-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可用于枇杷叶紫珠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重氮盐-比色法测定肉苁蓉中苯乙醇甙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重氮盐-比色法测定肉苁蓉中苯乙醇甙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苯乙醇甙的含量为1.275%,平均回收率101.3%,RSD为3.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抗氧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实验对肉苁蓉中主要苯乙醇苷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分布于中国的5种肉苁蓉属植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CoolGeN和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苯乙醇苷抗氧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肉苁蓉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采用分子对接评价上述成分与重要靶点的结合能力,为药物的靶点预测和验证提供基础。结果 筛选得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共71个,潜在作用靶点114个,进一步筛选抗氧化相关靶点,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44个靶点与抗氧化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靶点涉及催乳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等51条通路。4种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均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并且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苯乙醇苷可以通过调节GSTP1、EGFR、MAPK1等靶点发挥抗氧化作用;苯乙醇苷的抗氧化作用与结构中的咖啡酰和3,4-二羟基苯乙醇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LC/ESI-MS/MS研究肉苁蓉与其代用品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LC/ESI-MS/MS方法对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正品肉苁蓉中鉴别出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而盐生肉苁蓉中只含6种;管花肉苁蓉中只含5种, 而且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含量也有差别。结论 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区别各种肉苁蓉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千金藤属植物中7种生物活性生物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RP-HPLC法测定了中国千金藤属(Stephania)25种植物68个样品中7种生物活性生物碱千金藤定碱、青风藤碱、异紫堇定碱、左旋四氢巴马汀、克斑宁、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固定相为ODS,流动相以甲醇—水—三乙胺系统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2nm。本法简便、灵敏、分离度好,并提供了新的考察提取率的方法。根据含量测定的结果,尤其是一些新种的含量结果,为生产和临床扩大药源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索茶碱及其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索茶碱及其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刘春胜,何秀峰,王云萍,谷士杰,周同惠(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多索茶碱(doxofylline)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新一代黄嘌吟衍生物,其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木属植物中草本和木本两个自然群进行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属植物中4种化学成分[neoliguiritin (I), 5,8-dimethoxycoumarin (II), isoliquritoside (III), 8-[(2″,3″)-prenyl]-4′-meth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yl-(2→1)-α-L-rhamnopyranoside (IV)],对本属11种植物中该4种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色谱柱固定相为Supelco SIL-LC-18;流动相为40%甲醇—甲醇梯度洗脱,根据4种成分紫外吸收波长的不同而改变检测波长;流速1.0 ml.min-1;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600~0.0175) μg,(0.3760~0.0118) μg,(0.2875~0.0090) μg和(0.3090~0.0097) μg,回收率分别为98.92%,98.27%,94.78%和97.41%。结果:木本自然群中香豆精成分含量较高。结论:香豆精为木本自然群区别于草本自然群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洋地黄属强心甙系由玄参科洋地黄属植物中提取出的混合物,是重要的治疗心脏病药物。由于其成分复杂,分离其所含的各强心甙成分十分困难。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传统用于分离洋地黄强心甙成分的乙腈—水流动相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甲醇作改进剂,并进行凹形梯度洗脱,大大改进了结构极为近似的强心甙的分离,13种洋地黄属强心甙化合物得到了满意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十三种洋地黄属强心甙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霁虹  李维庸 《药学学报》1987,22(7):520-524
洋地黄属强心甙系由玄参科洋地黄属植物中提取出的混合物,是重要的治疗心脏病药物。由于其成分复杂,分离其所含的各强心甙成分十分困难。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传统用于分离洋地黄强心甙成分的乙腈—水流动相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甲醇作改进剂,并进行凹形梯度洗脱,大大改进了结构极为近似的强心甙的分离,13种洋地黄属强心甙化合物得到了满意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得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槲皮素-3-O-β-D-葡糖苷(1),山奈酚-3-O-β-D-葡糖苷(2),芦丁(3),山奈酚-3-O-D-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6),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8)。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蛇毒中鞣花酸类及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亮  杨峻山 《药学学报》1996,31(11):844-848
自蛇毒(Duchesnea indica Fock)全草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蛇莓甙A(duchesideA)和蛇莓甙B(duchesideB),经化学及光谱(UV,1R,1HNMR,13CNMR,NOEDS和MS)分析确定,蛇莓甙A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甙(Ⅰ),蛇莓甙B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Ⅱ)。另外4个化合物为已知三萜类化合物:3β-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Ⅲ),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Ⅳ),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Ⅴ),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