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总结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头颅CT产扫后确诊的213例SAH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中兴奋型65例。抑制型43例、跟踪式综合征29例,无症状者76例。其病因缺氧占38.03%,产伤占28.17%,早产13.14%,正常产占20.66%。结论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现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但也有约1/3的病例无症状。缺氧与产伤为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 ,常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今将近二年住院的 6 0岁以上 8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80例中男 40例 ,女 40例。年龄 6 0~ 87岁 ,其中 6 2~ 72岁 70例 ,71~80岁 7例 ,81岁以上 3例。突然起病 6 0例 ,缓慢起病 2 0例。 70例有劳累、生气、大小便、饱餐、饮酒、看电视等诱因 ,但亦有 5例在睡眠中发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 36例 ,既往有脑血管病史 1 4例 ,合并糖尿病 1 0例 ,冠心病 1 0例 ,脑动脉瘤 2例。剧烈头痛1 6例 ,无头痛 1 8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总结71例SAH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脑脊液(CSF)检查确诊,其中32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17例患者发现动脉瘤,15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2例采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余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论SAH出血原因检查首选DSA,对瘤性SAH治疗尽可能早期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对年龄偏大患者慎用或不用抗纤溶药物。  相似文献   

4.
高永炳  龚波 《现代保健》2011,(23):121-12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症 ,简称SAH。约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2 0 % ,死亡率为2 5 % ,再出血死亡率为 41%~ 46%。我院自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共收治SAH病人 10 0例 ,经准确诊断 ,正确治疗 ,优质整体护理后好转治愈率高达 90 %。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0 0例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SAH的患者 ,其中男 76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14~ 74岁。查出明确病因经内科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好转痊愈者 78例 ,不明病因…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人自发性SAH临床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自发性SAH仍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56例患者中行DSA检查43例(76.8%),发现动脉瘤患者35例(81.4%),发现动脉瘤42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动脉瘤多分布在前、后交通动脉。DSA阴性者6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头痛、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早期出现意识障碍者和有并发症、伴发病者多见。结论了解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早期DSA检查并积极治疗,可减少再出血的风险,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于东  刘建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18-4019,402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5例,依患者医院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给予内科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显微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内分级越低的患者完全治愈率越高,而死亡率越低;分级越高的患者治愈率越低,而死亡率越高;两组相比,观察组各分级的患者临床转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4例入院后证实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硫酸镁10g,持续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6%和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长见的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神经损害症状、体征,重者可以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相当重要。现我院内科2000-2009年收治的152例SAH患者中首诊误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疾病。动脉瘤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临床研究治疗的重点。我国传统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具备深入理解。伴随临床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手段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具备较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与预后。方法 分析 39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 ,对其影像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轻到中度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2 8例完全恢复正常 ,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后遗症发生 ,主要表现为大脑性瘫痪、癫痫、智力发育不全等。 4例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 2~ 4天内死亡。结论 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 ,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老年SAH和40例中青年SAH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SAH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出现率低,昏迷、继发脑血管痉挛突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较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AH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要高度警惕诊断问题,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但老年人由于脑萎缩,反应不敏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1~1997年收治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60~68岁27例,69~74岁16例,75岁以上4例,在活动中发病29例,其中诱因有饮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排便等,静态或睡眠发病者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者3例。  相似文献   

15.
程小华 《工企医刊》1997,10(1):20-21
我院1982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收治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SAH44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76例青壮年自发性SAH(对照组)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老年组44例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为64.5岁。有明显发病诱因者34例(77.3%),其诱因为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眩晕症状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在发病后6~12 h内出现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经头部CT证实.结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临床并非少见,应引起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发症状突发头痛、恶心、颈项强直不是唯一,特别在老年人中.故应重视老年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亦有可能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的要点。方法对1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危重病期以及头痛、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等进行护理。结果治愈144例,死亡12例,致残10例,治愈率为86.75%。结论通过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早识别、早干预,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的转归,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林楚 《医药与保健》2007,15(7):11-12
今年55岁的张大爷,平时患有高血压病。这天晚上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9.
余开仙 《中国保健》2010,(7):102-103
蛛网膜下腔出血、凡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高血压等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1]。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偏瘫、尿失禁,严重者可昏迷,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收治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