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发展至第3代,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较新的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慕-3-甲基戊二酰轴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G-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分布在肝脏,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自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上市,至今最少有6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2001年退市的西立伐他汀等)。基于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汀类药物的销量均成直线上升之势,临床应用发现它不单局限于降低血脂的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9种调血脂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0年版)中9种调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200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调整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2年8月;同时检索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和WHO乌普沙拉检测中心数据库.以药物的调脂作用、冠心病的预防作用以及毒副作用为评价指标纳入相关文献,科学、客观、真实的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每个品种的评价和品种间的相互比较提供依据.结果相互比较药物调脂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的等效剂量(LDL-C降低25%)为:阿托伐他汀10 mg/d,辛伐他汀20 mg/d,普伐他汀40 mg/d,洛伐他汀40 mg/d,西立伐他汀0.3 mg/d,氟伐他汀80 mg/d;现有证据尚不能对吉非贝齐与非诺贝特比较,阿西莫司与他汀或贝特比较做出判断.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对冠心病一级预防有效,长期应用能减少用药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吉非贝齐一级预防虽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但不降低总死亡率;二级预防的研究中被证明有效的药物是: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吉非贝齐和非诺贝特.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英、美等国政府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均提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横纹肌溶解作为他汀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属于一种偶发性疾病.综合现有数据,横纹肌溶解发生率西立伐他汀最高,普伐他汀与氟伐他汀较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介于两者之间.世界范围内非诺贝特的不良反应事件报道明显少于吉非贝齐.结论依据现有结果,9种调血脂药物中疗效确切、安全、证据质量高、应用广泛的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现有证据表明,疗效较好、较安全,但尚需更多证据支持的有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安全性不如同类药物或研究证据太少的是西立伐他汀、吉非贝齐、阿西莫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他汀类经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单独应用及与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洛伐他汀+Omega-3组,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阿托伐他汀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优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Omega-3联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Omega-3联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降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三组无显著差别。TC、TG、LDL-C三项指标达标率三组也极为相近。结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可首选他汀类药物,必要时与不饱和脂肪酸联用,全面调节血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可使血管松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及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磷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A组比C组作用更强(P0.05),且两组安全性均好。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均能显著的降低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作为临床最新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比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佳,两者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LDL-C是一类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他汀类药物均能明显降低LDL-C,但不能明显降低TG;贝特类药物能明显降低TG.两类药物合用又存在横纹肌肌溶甚至肾功能不全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1].国外有报道氟伐他汀合用贝特类药物安全有效[2].本研究旨在观察氟伐他汀合用吉非罗齐对国人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由血液中异常脂代谢产生大量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的血管粥样硬化,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病变。研究[1]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属于他汀类药物[2-3]。本院研究2种药物在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他汀类药 ,是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自 70年代问世以来 ,该类药物不断发展品种(除西立伐他汀具有肌病致死毒性作用 ,已从全球撤出外 ) ,在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影响和效应。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内容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1 高脂血症1.1.1 高胆固醇 (CH)血症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各种高CH血症的主要药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药物有 5种。在相同剂量下 ,其调脂强度依次为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1] 。一般认为 ,其调脂幅度为 :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出不同的建议,对比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分析他汀类药物的实际效用。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进行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患者,在分组上对120患者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单一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方案,分析疗效。结果从血脂水平上看,在各项指标中,无论是TC、TG还是HDL和LDL,患者治疗后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表现更贴合于治疗目标。结论采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方案对缺血性卒中病情的改善效果好,不仅优化了血脂指标,在生化指标检查中也表现良好,具有治疗安全性保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非调脂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上市晚,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与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简称他汀类 ,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 ,临床主要用于降低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他汀类药物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汀、西立伐他汀等。此类药物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 5 0 3A4 (细胞色素P4 5 0 ,简称CYP4 5 0 ) ,与同样需要P4 5 0 3A4 代谢的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贝丁酸类降脂药同用可能发生肌病 ,特别是西立伐他汀与吉非贝齐伍用导致肌病 /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更大 ;与环孢素、红霉素、烟酸、免疫抑制药同用增加肌溶解和急…  相似文献   

15.
<正>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例如调脂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大量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调脂药,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1-2]。新型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肝脏选择性和低亲脂性,可避免被细胞色素P450酶大量代谢。具  相似文献   

16.
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近年发现他汀类药物有许多调脂外的作用,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性左心室重构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初步探讨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降脂药是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通过对HMG-CoA(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而起作用,其降低胆固醇尤其是LDL-C的效果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于静脉系统,他汀类药物的相关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且各项实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目前最大的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JUPITER)[1]已证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对于预防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基于不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对静脉血栓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可能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会产生副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选取收治的12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配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的血脂变化及心律失常治疗情况。观察期内,观察组的血脂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接受冠脉造影和(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0例,术前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瑞舒伐他汀组)术前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术后服用10 mg每晚一次维持,共入组50例;另一组(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服用20 mg每晚一次维持,共入组50例,观察术后48小时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FR).结果 2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行介入后患者肾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两药对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在eGFR>60 ml/min/1.73 m2患者中介入前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软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颈动脉软斑块患者,分别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利用血脂检查、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入选斑块数共80例,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瑞舒伐他汀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间TG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斑块积分、增强强度(EI)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瑞舒伐他汀组斑块积分、EI及AUC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有确切降脂作用,均可有效减少颈动脉软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且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