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72周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72例CHB患者按1∶1.4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a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72周。结果在随访72周时,治疗组的HBeAg定量、HBeAg的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HBVDNA转阴率、ALT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保持持久的应答效果。治疗组有3例HBsAg转阴,并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1例转阴。研究提示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保持持久性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ALT全部复常,HBV DNA转阴7例,HBeAg转阴4例,在两次肝穿刺的7例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HBVDNA和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3.
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7例适合抗HB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α-1b干扰素治疗24周,治疗前后对ALT、HBVDNA、HBeAg/HBeA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中32例患者在治疗前行肝活检明确肝组织炎症活动情况。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高者抗HBV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而治疗前ALT水平对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影响较小;基线HBVDNA水平在10^5~10^6 copies/ml的患者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结论抗病毒前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明显者、HBVDNA水平在10^5-10^6copies/ml者干扰素抗HBV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IFN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指标及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聚乙二醇IFNα-2a180腭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同时服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每日1剂,疗程24周;对照组62例仅予聚乙二醇IFNα-2a,用法同治疗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48周时,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在治疗24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48周时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联合聚乙二醇IFNα-2a,可更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同时减轻聚乙二醇IFNα-2a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70例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恩替卡韦干预。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改为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照组改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状态(ALT、AST及TBi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Bil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保护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分泌性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48.3%,优于对照组(35.7%),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性干扰素组的HBV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转阴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时分泌性干扰素组与对照组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分别为26.5%和l9.4%,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3.5%和12.0%;随访结束时两组的HBeAg转阴率继续增加,分别为32.5%与27.2%,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9.0%和18.4%。两种干扰素的安全性良好。结论 分泌性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在ALT复常率、HBVDNA下降幅度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两种干扰素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干扰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IFN 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 M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阴转率达到30%,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62,P〈0.05,HBeAg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对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值分别为2.689、4.080,P〈0.01,而对照组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9、1.009,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90,P〈0.05,HBeAg定量和HBV DNA定量的对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15、2.122,P〈0.05;治疗48周时,治疗组除上述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外,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771、5、617、5、308,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治疗组HBeAg的阴转率、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对数值、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x^2=11.943、t=3、439、f=6、111、x^2=9.930、x^2=9、522、x^2=7.920,P值均〈0.01,而且保持持续应答,而对照组的应答率则有所下降;治疗组9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2次肝活组织检查,治疗前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66、67%,治疗结束时分别为22.22%和33、3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x^2=8、001,P〈0、01;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胶原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3例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10%,其中2例出现在治疗后32周,1例出现在治疗结束后24周,对照组无一例阴转。PEG-IFNα-2a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治疗48周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7例),干扰素α-2b(34例)两组,观察各组的ALT、HBV DNA、HBeAg、抗HBe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U(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PegIFNα-2a组的HBV DNA滴度的变化及转阴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P<0.05),不良反应相似。结论PegIFNα-2a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4例;恩替卡韦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3例.治疗48周进行评估.数据行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基线HBV DNA、ALT、HBeAg、HBsAg水平和肝组织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各50例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0%和72.0%(X~2=0.421,P=0.51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3.08±1.43)lg拷贝/mL,恩替卡韦组下降(3.79±1.36)lg拷贝/mL(t=2.544,P=0.01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阴转5例,占10.0%,恩替卡韦组阴转1例,占2.0%(X~2=2.837,P=0.20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血清转换3例,占6.0%,恩替卡韦组无转换患者(X~2=3.093,P=0.24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eAg阳性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占41.2%,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的33例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转换(X~2=5.583,P=0.018;X~2=7.159,P=0.00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5例、恩替卡韦组有14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活检,治疗48周后肝组织学改善(Knodell评分下降2分以上)分别是11例和9例(X~2=0.277,P=0.599).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G≥2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且安全性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I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为1例、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a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干扰素α2b 26周;对照组49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α2b 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透明质酸酶(HA)。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 ALT、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3.1%,P< 0.005;44.9%和22.4%,P<0.025;42.9%和20.4%,P<0.025:79.6%和51.0%,P<0.005)。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02~2015-02该院收治的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均治疗48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8.6%和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和20.2%,P均0.05。治疗后两组肝组织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eAg效价和肝组织HBVccc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但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长期单药治疗后仍处于HBeAg低效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将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72~144周仍处于低HBeAg效价(5S/CO〈HBeAg〈50S/CO),且血清HBsAg定量〈5000IU/mL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加药组,单药组继续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48周,加药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eAg效价下降程度、阴转率、血清学转换率和肝组织HBVDNA、HBV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载量的下降程度,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共纳入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药组27例,加药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ALT、AST、TBil、血清HBeAg和HBsAg、肝组织HBVDNA和HBVcccDNA载量在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后,单药组完成试验25例,加药组26例。加药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单药组(X^2值分别为5.38、4.69,均P〈0.05)。两组HBeAg效价均较基线值下降(t值分别为8.43和8.50,均P〈0.01);加药组HBeAg效价低于单药组(t=5.60,P〈0.01)。加药组治疗48周HBVDNA和HBVcccDNA载量分别为(6.93±0.52)lgIU/mg和(5.63±0.54)lg IU/mg,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12和6.67,均P〈0.01)。单药组治疗48周HBVDNA载量为(7.09±0.43)lg IU/mg,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2);治疗后48周,加药组与单药组HBVccc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结论经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后仍处于HBeAg低效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有利于提高血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并加速肝组织HBVDNA、HBVcccDNA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09-410,41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4例 ,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 2 6周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 2 6周 ;对照组 37例 ,单用拉米夫定 5 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 ,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T)、HBeAg、抗 HBe、HBVDNA ,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1.2 %( 14/34)和 2 1.6 %( 8/3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8)。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 ,对照组则有 5例。治疗组的血清ALT及HBVDNA基线水平与血清转换率明显相关 (P =0 .0 4) ;在ALT >2ULN及血清HBVDNA >1× 10 7拷贝 /ml的患者中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2 .0 %和 2 5 .8%,P =0 .0 4及 6 3 .2 %和 2 8.6 %,P =0 .0 3)。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HBVD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在肝组织HBVD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中 ,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6 .2 %和 9.5 %,P =0 .0 3)。结论 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DNA高水平复制及肝组织HBVDNA高水平表达者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并对于延迟及  相似文献   

17.
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3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5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仅干扰素(INFα)6MU隔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完成时及之后24周,ALT、HBeAg、HBV-DNA、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疗程完成后24周,治疗组22人有效,有效率73.3%,高于对照组(x~2=4.267,P<0.05);对照组26人有效,有效率50%。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6MU INF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好,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优;干扰素能明显阻断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17,(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ntecavir,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s,PEG-IFNα-2a)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口服ETV的同时加用皮下注射PEG-IFNα-2a。ETV组:单纯口服ETV。IFN组:单纯皮下注射PEG-IFNα-2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HBeAg定量值,计算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4周,联合组HBV DNA定量下降值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值较ETV组和IFN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联合组HBV DNA定量下降值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值较ETV组和IFN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PEG-IFNα-2a能更加持久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同时显著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 DNA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用Abbott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eAg、抗-HBe,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分析不同治疗阶段和随访结束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1.0×10^5拷贝/ml),HBeAg血清转换率及变化规律和影响病毒学应答和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和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转换组和非转换组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学应答无论在治疗期还是随访结束时,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之间的A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学转换与非转换组之间的HBV DNA载量之间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病毒学应答与非应答组的HBV DNA载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与HBV D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治疗12、24周和48周获得病毒学应答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8%、21.4%和18.9%。治疗12、24周和48周时病毒学应答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9%、33.3%和27.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结束时的HBV DNA阴转显著相关(OR=2.15,95.0%CI=1.744-2.664,P〈0.01)。结论治疗12周和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病毒学应答均与ALT基线水平相关,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础HBV DNA载量无关,但与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