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等多种虫媒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其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活动季节长,嗜吸人血,被认为是重要的病媒蚊种,也是用于虫媒传染病研究较好的实验品系。为了提高储存白纹伊蚊卵的孵化率及化蛹率,作者在实验室进行了白纹伊蚊卵的储存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2.
白纹伊蚊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在印度的Kanpur区,很多病例中都可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一些地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也常能测出。白纹伊蚊在印度城乡地区广泛分  相似文献   

3.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等多种虫媒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其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大,活动季节长,嗜吸人血,被认为是重要的病媒蚊种,也是用于虫媒传染病研究较好的实验品系。为了提高储存白纹伊蚊卵的孵化率及化蛹率,作者在实验室进行了白纹伊蚊卵的储存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自1779年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首次流行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此病的暴发流行,每次患病人数均超过百万。流行区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东南亚为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登革热在东南...  相似文献   

5.
<正>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他已证实的媒介也都是伊蚊。国外有人曾提出致倦库蚊有可能传播登革热。国内陈文洲等(1982年)在海南岛曾从病家捕获的致倦库蚊中分得登革3型病毒。为了进一步证明致倦库蚊能否成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本文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分4个血清型(DENV1~DENV4),主要以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为传播媒介,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相似文献   

8.
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登革病毒(DEN)属于黄病毒科,分为四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不同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和白血球减少。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近年来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在亚洲,太平洋群岛及中、南美洲许多国家都已造成严重的威胁。下面对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一、登革病毒基因组结构登革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对以往云南省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从采自河口市的29批雌性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1株。从采自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勐腊、勐海)的72批2726只雌性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4株,其中4株3株,3型1株。批阳性率5.6%,现场感染比为1:682。本省24个省、市人血清中登革CF抗体阳性率为10.91%(185/1696),15个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首次从病人血清及蚊体分离出登革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目的 1999 年入夏以来, 我省某地发生不明原因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皮疹等症状的病人, 拟诊为登革热。为了从病原学上证实, 我们进行了病毒分离,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早期病人血清7 份, 白纹伊蚊1 份经处理后接种C6/36 细胞, 并应用恢复期病人血清、双相血清、免疫血清及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法鉴定及分型。结果 在7份早期病人血清中经2 ~3 代分离出5 株登革病毒, 并从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1 株登革病毒。结论 此分离的毒株经鉴定均为登革II型病毒。此系福建省首次从病人血清及蚊媒体内分离出病毒的报告。不仅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研究新进展李应光,张继尧,王玉营登革热(DF)由登革病毒感染所引起,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与其它虫媒性疾病相比,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得多,全世界每年约20多亿人受感染威胁[1];估计每年约发生一亿例登革感染病例[2],而且该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登革Ⅱ型病毒与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中的连接分子。方法 富集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提取的C6/36细胞膜蛋白和白纹伊蚊中肠组织总蛋白,将分离胶上的蛋白转于硝酸纤维素膜(PVDF)上,应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试验(VOPBA)方法筛选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中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的分子。结果 白纹伊蚊中肠组织总蛋白经12% SDS-PAGE分离后转膜,分别与纯化的病毒液和阴性对照液孵育,用抗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分子量30 kDa的位置有特异性的条带出现, 而阴性对照组无此条带;用同样的方法筛选C6/36细胞上表达蛋白,病毒孵育组在分子量30 kDa和40 kDa的位置出现特异条带,而阴性对照组无。结论 VOPBA结果显示分子量为30 kDa的分子在中肠组织与C6/36细胞中都能表达,具有连接登革Ⅱ型病毒的作用,对其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和功能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白纹伊蚊的易感性主要涉及白纹伊蚊和登革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主要从遗传效应和环境因子方面对白纹伊蚊种群遗传、生理遗传、环境因素对虫媒病毒传播的影响及控制易感性的基因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温度对外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登革2型病毒人工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冻麻挑出吸饱血的雌蚊放入新的蚊笼,分别置于18℃、21℃、26℃、31℃和36℃中饲养,第3、4、5、7、10、14、20、25天分别收集并解剖白纹伊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蚊虫头部、唾液腺和胸腹部的登革2型病毒抗原。结果 置于18、21、26、31和36℃饲养的白纹伊蚊分别在第25、7、5、4、3天时胸腹部中开始检出阳性。21、26、31和36℃饲养的蚊虫唾液腺阳性检出的时间分别为10、7、4、4天,18℃在感染后的25天内,唾液腺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纹伊蚊的外潜伏期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搞好登革热的监测,我们于1983年8月在西双版纳地区捕捉蚊虫进行病毒分离,从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1株登革Ⅲ型病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毒分离 在畜圈、野外竹林及山地树林捕蚊,将蚊虫低温冻死,分类编号后,液氮冻存。检验时将蚊虫无菌研磨,用0.5%乳蛋白Hanks液制成1∶10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37℃培养观察7天,盲传3代,如连续出现病变者转种1~3日龄小白鼠,乳鼠规律发病即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2015—2016年送检部分批次白纹伊蚊雌性成蚊,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全长mtDNA-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基因特征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PCR扩增mtDNA-CO Ⅰ基因共12个片段,测序得到的片段长度在1 476bp—1 494bp之间。与白纹伊蚊参比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包含9个位点的碱基差异。根据不同单倍体型序列构建种系发育树,发现6个登革热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分属3个单倍体型,即H02、H03、H08。结论确定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存在9个单核苷酸差异位点,包括H02、H03、H08共3种单倍体型,为福建省虫媒病毒病监测及其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急性虫媒病毒性传染病,经由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1992~2002年,我院共收治登革热患者126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数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除虫菊类杀幼剂对白纹伊蚊的毒力,寻找新的杀虫剂来防制东南亚及西太洋地区登革出血热的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因为它们对过去常用的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用实验室里饲养的白纹伊蚊,以浸液法,在玻璃杯内量好雨酮溶液的杀虫剂100毫升,放入四龄幼虫20只,浸液处理24小时后,观察其死亡率,用机率分析法求得LC_(50)、LC_(90)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20,(1)
正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 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蚊体感染率和涎腺感染率的观察,首次在我国证实采自登革热流行区和采自从未发生过或已多年未发生本病流行的地区的白纹伊蚊(共6株)对登革病毒的媒介潜能无明显差别,提示在登革热流行时,白纹伊蚊较多的地区,均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用我们设计的蚊虫群体叮吸微培板中细胞液的方法,首次证实了与白纹伊蚊同属一亚属,但分布不同的黄斑伊蚊可感染并传播登革病毒。经口感染后15天,蚊体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