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护理杂志》2019,(3)
目的探讨具有非药物处方权的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的方式与成效。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取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资质认证的护士,采用独立出诊方式,并授予出诊护士非药物处方权;同时,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执行流程,明确中医护理门诊的工作内容与重点,由护理部全程负责质量控制。结果中医护理门诊开展以来,共护理患者5 009例次,其中实施灸法2 304例次,刮痧1 502例次,罐法1 203例次。就诊患者以肩颈、腰背疼痛者居多,占比45.0%。患者对中医护理门诊的满意度达96.7%。结论开展护士具有非药物处方权的中医护理门诊可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就诊需求,促进护士的自我成长与职业自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泰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为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认知及培训需求问卷对泰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8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总分为18.11±4.7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年限、第一学历毕业院校、是否接受过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是影响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学历毕业院校和是否接受过中医护理知识相关培训是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91.67%的护理人员更倾向于中医技术操作的学习。结论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态度积极。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水平受第一学历毕业院校和是否接受过中医护理知识相关培训的影响,应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探讨燕铁斌许俭兴1989年,卫生部颁发了《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1〕,第一次将康复医学科(以下简称康复科)的设置作为专项内容,使本学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1996年,卫生部又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5.
总结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难点、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规范化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能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中医护理开展现状,探讨综合医院开展中医护理的方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采用临床调研方式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0家综合医院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指导服务、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五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70%的医院未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50%的医院未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指导服务;没有一家医院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评价;40%的医院未制定中医护理常规;60%的医院未制定中医护理技术规程。10家医院中医科护士共133名,只有20.3%护士系统接受过中医知识及技能培训。结论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及人才培养,才能保证综合医院中医护理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964.8 min±100.2 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158.5 min±24.6 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003.9 min±72.6 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 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 964.8min±100.2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 158.5min±24.6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 003.9min±72.6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筛选过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组(15例):以心理护理为主;B组(15例):以饮食调理为主;C组(15例):以起居永调护为主;D组(15例):心理护理、饮食调理和起居调护结合,同等侧重.结果:发现2个月内D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率较其他几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的中医护理需要心理护理、饮食调理和起居调护综合运用,才能保证患者较快、稳定地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在工作压力源、职业认同水平上的差异,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天津市1所传染病专科医院、5所综合医院共8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综合医院护士,尤其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其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4个因子方面(P均<0.05);但与综合医院护士在职业认同各维度与量表总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源呈负相关。结论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高于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与管理是提高护理人员在职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该文在分析中医护理在职培训师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医护理内部培训师队伍可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体系更具可持续性,并为护理人员开辟实现自我价值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平台。同时,提出构建与管理中医护理内部培训师队伍应完善选拔聘任及激励管理机制,加强培养管理及绩效考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对中医临床教育环境的认识现状。方法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对上海中医药大学5家附属医院的203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中医临床教育环境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对中医临床教育环境感受总分为132.66±24.93,在学习、教师、氛围的感受,以及学术自我感受、社交的自我感受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3.55±5.94、30.12±5.61、21.74±4.23、31.69±6.02、17.21±3.5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较高层次。结论护理实习生对中医临床护理教育环境的总体感受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医护士核心能力包括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相结合的能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养生指导能力等。加强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突出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养生),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到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去,是培养中医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00名护士作为测量对象,工作满意度现状采用MMSS量表进行调查,影响因素采用工作诊断调查表、护理工作相关环境调查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医院组织因素调查表分别进行测量。以护士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因变量,工作特征、工作环境、个体差异和病区组织各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工作特征因素包括工作自主性和他人反馈;工作相关环境因素包括护士参与医院事务、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医护合作;组织因素包括病区转入患者数与床位数比值、床位使用率;一般资料中包括有无子女、班次、学历、科室和人格与工作的匹配13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解释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变异的56.2%。结论工作自主性、他人反馈、护士参与医院事务、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医护合作、病区转入患者数、床位使用率、有无子女、班次、学历、科室和人格与工作的匹配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校护理专业中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8.3%的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与西医相关课程比例设置不满意,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一般;62.3%的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只有30.0%的学生认为中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比较重要。结论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应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和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中医特色临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分析护理技能大赛中选手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强化礼仪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确保学生的护理技能训练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真正接轨,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