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伤口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为完善伤口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6月—7月选取249名伤口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伤口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7.1%(217/249)的伤口专科护士3年内参加过伤口专科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82.5%);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伤口理论新知识、伤口护理新技术及伤口个案管理方法;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伤口专科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为费用较高、个人没有时间和单位不支持。82.3%的伤口护士表示希望通过线下学术会议或讲座的形式进行伤口专科继续教育,其次是远程教育(67.5%)。结论 我国伤口专科在继续教育方面未形成规范统一,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制约了我国伤口专科护士的发展,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使伤口专科护士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口专科护理会诊在术后慢性伤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4月22例术后慢性伤口患者进行专科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伤口专科护理会诊后,3例患者伤口1周内愈合,10例伤口基底颜色由100%黄色转变为75%红色,25%黄色,9例伤口面积缩小率10%~42.5%。结论:伤口专科会诊制度,解决了患者疑难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伤口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指标体系,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任用及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伤口造口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各级指标变异系数为0~0.176。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岗位描述、岗位设置、岗位培养、岗位使用、岗位考核、岗位待遇)、20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为医院开展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设专科护理门诊的做法和成效。方法于2010年5月开设健康教育咨询门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护理门诊和伤口护理门诊,7名专科护士以护理门诊为平台,每周利用1~2个半天时间开展专科护理工作。结果专科护理门诊开设以来,完成专科健康教育咨询244例次,PICC疑难置管28例次,导管维护118例次,各类伤口换药177例次,院内护理会诊22例次,家庭现场示教2例,接受院内护士培训86人次,接受院外进修护士培训2名。患者及家属对专科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率达98%。结论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可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专科、专病护理的水平,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最终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造口伤口专科护理的发展,护士在伤口护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显突出[1],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造口治疗师(ET)是伤口、造口及失禁护理领域的专科护士,它开创了我国专科护理的先河[2]。而如何培养造口伤口专科护生专科护理能力是我国面临的紧急任务。我院在造口伤口失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及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养的1020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工作现状和医院管理情况3个部分,共33个条目。课题组通过与全国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负责人及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沟通,获得知情同意后,推送电子问卷链接,由各学校负责人及主任委员将电子问卷发至相应专科护士。结果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02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85份。81.5%(721/885)的护士兼职从事专科工作,其中临床专科护理、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是专科护士主要承担的工作。在教育方面,专科护士主要承担了患者健康教育、继续教育项目授课、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授课等工作。在科研方面,承担科研课题者占40.8%(361/885),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者占41.2%(365/885)。在专科咨询方面,主要有其他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医生向专科护士咨询专科问题。在专业促进方面,专科护士组织专科学习、参与标准制定并在专业委员会任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管理层面支持以及知识技能不足等方面的困难。37.1%(328/885)的专科护士所在医院无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相关规章制度。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角色发展受到制约,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时间、空间、培训及管理层面的支持,亟需完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口专科护士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5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伤口专科护士参与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评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日。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5.36%,平均住院时间(9.03±3.80)d。结论:伤口专科护士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职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自2012年起,我院基于高级护理实践的理念,积极探索伤口造口专业工作模式,通过对伤口造口小组授权,建立专科门诊,专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教育培训、疑难病例讨论以及阶段式培养与使用等运作方式,使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多重职能充分发挥,提高了医院高级护理实践水平、专科护士综合能力,同时满足了专科护士价值需求,为促进护理专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专科护士工作体验和需求。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5名慢性伤口专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并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慢性伤口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提炼为3个主题:责任与使命感、面临的问题、收获和成长。结论慢性伤口专科护士在对慢性伤口患者护理中获到了收获和成长;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慢性伤口专科护士坚定职业信念的基础。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慢性伤口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帮助,明确其职责与角色,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以提高伤口治疗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究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得到医疗管理体系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顺利实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以11名山东省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有意义的陈述,采用开放性初始编码、焦点编码、理论编码三阶段编码,提取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制约因素。结果 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制约因素抽取8个主题,分别为支持保障政策不完善、平台建设丞加强、护理双方存在安全风险、时间人工成本高、价格和医疗费用支付体系待完善、专科护士角色冲突、患者使用互联网平台能力弱,医用耗材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材料支持系统不成熟。结论 相关部门要健全政策制度,培养专业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队伍,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建立材料仓库,建立价格体系及医保政策,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满足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了解了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使用和组织管理架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及其方式和继续教育等现状。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从选拔、培训、工作模式和内容、时间管理到继续教育再注册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对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立  陆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24-25,64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设置专科护士有关问题的看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与设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层抽取8所医院的242名护士和79名医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1)护士最初学历、目前学历、目标学历分布呈向高学历递增的态势;(2)护士认为合适的群体学历比例为硕士5.25%、本科15.38%、大专45.82%、大专以下33.55%;(3)医生、护士对设置专科护士的认同性高,一致认为需要设置专科护士的科室为ICU、急救科、CCU、手术室和产科。结论(1)培养和设置专科护士适应时代发展步伐,但尚需在护士整体学历上有进一步提升;(2)建议在ICU、急救科、CCU、手术室和产科重点培养和率先设置专科护士;(3)应立足于本地区的专科资源,整合其优势资源,形成专科护理教育的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于2012年确立的全职造口专科护士的工作模式和成效。方法:采用专科护理数量指标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对我院2017年至2019全职造口专科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泌尿科全职造口专科护士在2017~2019年的工作中,专科门诊的工作量迅速增长;3年来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住院病人伤口愈合率从2017年92.00%上升到2019年95.10%。住院患者满意度从2017年94.32%提升到2019年95.93%。结论:设立泌尿科全职造口专科护士对医院长足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改善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且有利于科室更加平稳有序地运转。  相似文献   

14.
The UK charity, Macmillan Cancer Relief, commissioned a 3-year pilot project employing 12 GP clinical facilitators (GPCFs). The aim was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generalist palliative care, provide extended clinical palliative care and provide a coordinated framework for commissioning specialist palliative and cancer care in Powys, rural Wales. As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urveys of GPCFs, GPs, district nurses and community hospital nurses were undertaken in order to record changes in palliative care activity, specialist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and training needs. Services providing 24-hour nursing and social services were perceived as in need of development. Referrals to Macmillan nurses increased by 40% and GPs reported that time spent on palliative care increased, on average, from a quarter of a day to half a day per week, although district nurses reported a reduction in palliative care activity. The majority of nurses thought that the GPCF's contribution was important. The use of local palliative care guidelin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district nurses by the end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造口治疗师(ET)工作情况,探讨其职业发展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ET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海30名ET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专科工作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及其所在医院造口.伤口门诊的工作情况.结果 30例ET中,3名为全职ET、14名兼任病区护士长、8名兼任带教、5名为普通护士;30名ET平均每个月相关护理会诊4.5例,其中12名参与过社区相关讲座,9名参加过相关社会义诊.影响ET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岗位职责不明、医院对ET定位不清及缺乏开展工作时间等.结论 上海ET专科的发展需进一步完善ET人才培养,明确ET岗位职责,落实专科护理工作内容,建立专科护理门诊,这样有利于ET发挥专业特长,促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在实施三级阶梯式伤121治疗模式的认可度,为临床进一步推广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试点科室,在临床伤口治疗中采用三级阶梯式的治疗模式,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近2年的试行工作,试点病房已扩展到26个病区,护理人员对采用三级阶梯式的伤口治疗新模式的满意度为95.17%,较传统模式增加29.84%;护士满意度评价中实施新护理模式前职业价值评价得分为(35.54±5.68)分,实施后得分为(26.70±6.3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62,P〈0.05);实施前后护士其他项目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阶梯式的伤口治疗模式在临床实施效果较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拓展了护士的职业生涯,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该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伤口护理虚拟学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虚拟学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及其工作效果。方法以伤口护理中心为实体,吸收全院压疮发生高危科室的护理骨干,组成伤口护理虚拟学组,确立了4级管理组织架构及其小组工作模式。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以压疮预防为“攻关”课题,进行了工作效果的观察。结果虚拟学组干预后2008年Braden计分表和减压床垫的使用率比2007年明显增加,护士的压疮预防知晓率和预防措施正确率明显提高;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4级管理组织架构是伤口护理虚拟学组良性运行的基础,多学科小组工作模式有助于压疮预防新理念、新方法快捷地在全院推行,提高了压疮预防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伤口管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以提高伤口护理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评估伤口管理护士的一般情况和伤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初评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院内专家讲座、疑难伤口护理个案讨论、常规操作技术演示等培训,通过再次评估了解培训效果。结果初次评估结果显示,92%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校期间伤口教育课时不足,对慢性复杂伤口的处理自信心不强;80%左右的对象掌握了消毒隔离、伤口评估、敷料应用、常规清创等基础知识,但对常见慢性伤口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等了解不够。针对初次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再次评估结果显示,上述不足均明显改善,伤口管理护士的知识储备、科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伤口管理护士专科知识的调查研究,进行多种方式培训,对提高伤口护理中心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53 316名专科护士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中国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加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 316名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5%的专科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专科护理相关工作居多,占97.7%,参与专科护理会诊和护理门诊的专科护士分别占63.6%和59.7%。专科护士认为影响自身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人力不足、职责不明确、未分层使用和缺少来自管理层的支持,分别占81.1%、56.4%、47.6%和46.5%。专科护士感受方面,对医院的重视和支持、医院提供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职称或职位晋升优先权、专科岗位绩效/津贴4个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分别占51.5%、37.7%、31.0%和27.9%。在专科护士需要的支持方面,84.6%的专科护士提出需要提高专科护士待遇;73.4%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参加专科相关培训的机会;70.2%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65.8%的专科护士提出需要增加专科护士工作岗位。 结论 中国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目前以临床专科护理为主,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方面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力不足、职责不明确和未分层使用是专科护士认为影响自身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专科护士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亟待提高,建议护理管理者提供专科相关培训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促进专科护士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