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教育环境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护理专业33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教育环境总分为(132.16±18.06)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3.62±0.64)分,教育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正相关(r=0.323,P〈0.01)。结论:护理教育环境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改善教育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与临床沟通能力状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正在临床实习的654名护理专业学生,采用医院关怀氛围感知量表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量表总均分为(4.07±0.75)分,其中带教教师给予自己的关怀感知维度得分最低为(3.96±0.95)分;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整体得分为(3.09±0.38)分,护理实习生医院关怀氛围感知与临床沟通能力呈中度正相关(r=0.526,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的医院关怀氛围感知与临床沟通能力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应重视对护理实习生的医院关怀,提升护理实习生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问卷"对83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81.74±13.28)分,得分率78%;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得分(2.93±0.46)分,得分率75%;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20,P=0.000).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是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重视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良好的软性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2月—4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中文版组织关怀氛围问卷对525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25名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得分为(33.98±6.02)分,接受护理道德伦理相关课程培训时长、对护理道德伦理知识的熟悉程度、擅长与他人交流沟通、共情能力和组织关怀氛围为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31.0%的变异度。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敏感性有待提高,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课程及培训方案,以提高其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护理教育者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面有所启示,为培养和提高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实习生一般资料问卷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新疆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48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70.79±8.91)分,处于中等水平;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与父母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和对实习环境的评价、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教育和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结论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仍需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培养策略,为今后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目前护理本科教学中人文关怀培养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用多种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包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先会做人、再做学问,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人文关怀,在课程评价中增加对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的现状,分析影响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的因素。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3月选取广东省三所高校在读的93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感知关怀氛围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平均得分为169.88±21.36分;其中,同伴关怀维度得分为43.43±6.09分,在校教师关怀维度得分为47.26±6.15分,家庭关怀维度得分为68.11±12.39分,学校关怀维度得分为11.07±2.0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对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水平有影响(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处于较高水平,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是护理本科生感知关怀氛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中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对上海中医药大学2013年7月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53.55±19.31)分,总得分指标为68.2%。8个维度中得分指标最高的是"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75.4%),其次为"健康教育"(74.4%)和"促进情感交流"(73.8%)。得分指标最低的维度是"提供良好环境"(47.8%)。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4(P<0.01),其中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中"协助满足基本需求"、"健康教育"、"灌输信念和希望"3个维度与情绪智力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6(P<0.01),而"帮助排除困难"与情绪智力成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方法 采用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421名护理本科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学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国际护理关怀能力评分标准(P<0.001).女生的关怀能力高于男生(P<0.001),低年级学生的关怀能力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关怀能力偏低.护理院系应建立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制,进一步改善护理人文课程教学,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到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探讨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龄群体关怀氛围、组织关怀氛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同龄群体关怀互动量表、组织关怀氛围问卷对2所院校的34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43±18.92)分;组织关怀氛围、同龄群体关怀氛围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492、0.446,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一般,加强人文关怀氛围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对某中医院校21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关怀能力总分为(175.54±15.43)分,低于国外水平.影响学生对患者实施关怀行为的因素包括患者态度(42.40%)、护理工作量(24.88%)、工作环境(12.44%)等.学生获得关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讲座(94.47%)、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87.56%)、书籍和杂志(87.10%)、网络资源(85.25%)、电视或电影(82.95%).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偏低,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冬华  周静  余强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2):850-852
目的调查民办院校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弹性、适应及关爱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民办医学院校2013级护理本科新生253名,采用心理弹性量表、适应量表及关爱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民办院校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弹性、适应总分分别为(2.56±0.68)分、(3.16±0.76)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关爱能力总分(5.04±1.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相关系数介于0.483~0.684(P0.01或P0.05)。结论民办院校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弹性、适应及关爱能力密切相关,心理弹性越好,适应越好,心理弹性和适应越好,关爱能力越好;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及适应水平,从而提升护生关爱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怀技巧》课程的设计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课程前评估、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对护理本科生进行关怀教育,并采用关怀能力问卷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课程实施前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得分为(193.80±18.11)分,其中理解和耐心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课程实施后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得分为(206.29±19.23)分,关怀能力总分及理解和鼓励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实施前(P〈O.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相比国外常模较低,而且在各个维度发展不平衡,《关怀技巧》课程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专业本科新生关爱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本科护理专业关爱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本的关爱能力量表(CAI),对214名一年级本科护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新生CAI总分为(185.66±17.61),关爱能力水平偏低;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耐心维度(57.73±7.33)分,理解维度(71.09±8.32)分,勇气维度(56.82±9.74)分,均低于国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719,-16.045,-17.146;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护生关爱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29,3.084;P<0.05),与母亲关系越好者关爱能力越佳(F=3.374,P<0.05)。影响在校本科护生关爱能力的因素包括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环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其中,与父母的关系、人文课程设置及参加关爱性社会实践活动是护理本科新生关爱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加强护理本科新生人文关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积极增设第二课堂,从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帮助护生有效构建关爱品质,引导并提升其关爱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依  蒋晓莲 《山西护理杂志》2012,(12):3185-3188
[目的]探讨实习中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同理心水平,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为改进临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HCANU)、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一中文版(JSE—CV)对98名实习中期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中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同理心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得分分别为(70.17±8.04)分和(105.86±13.41)分;其中,同理心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人道及利他价值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4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且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P〈0.05)。[结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改善实习环境、培养职业价值感等可有效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二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职业价值观及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职业价值观对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市4所二级甲等医院儿科选取1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地区二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职业价值观总分为(113.82±11.99)分,条目均分为(4.38±0.46)分。儿科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67.56±13.06)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护士常模(P0.01);职业价值观的信任维度和护理工作年限是儿科护士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儿科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价值观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顾行为,建议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士对患儿的关怀能力,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护理大专实习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实习的76名护理大专生作为试验组,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将2010年69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试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实习中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能提高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提高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