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经验,探讨其护理观察要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有目的的整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给予及时有效的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妥善地控制体温等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患的恢复效果,结果:36例患除2例因原发性脑损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外,余病人均得到了相应满意的疗效。结论:全方位整体化的护理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有效措施,减少了并发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8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针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测量血氧饱和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结果9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59例患者度过难关得到良好的恢复,有14例轻、中度残疾,仅有4例损伤过重,多处骨折致使重残;有3例由于伤势过重(农村患者占60%),得不到紧急救护,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致使植物生存状;有18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张小燕  赵欣 《护理学杂志》2000,15(5):273-274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于1997年11月至1999年4月,采用低温疗法治疗30例,低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变化及上消化道出血征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加强基础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褥疮及感染。结果:痊愈11例,轻残6例,中,重残4例,死亡9例,较1997年11月以前同类病人的病死率下降了16%,低温治疗可使病人保持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变化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GCS 3~8分患者38例作为治疗组用凯时治疗,另以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意识变化、生命体征、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意识改善及远期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日缩短,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 凯时能有效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缺血、缺氧。从而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7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予急诊手术治疗,11例因病情平稳而保守治疗,9例因生命体征紊乱无法手术。结果恢复良好31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5例(34.7%)。结论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4例你和性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进展组86例和非进展组188例,对照分析两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除首次头颅CT时间外,年龄、性别、GCS评分、瞳孔扩大、平均动脉压、合并颅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伤、首次CT血肿量、两次CT血肿量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CS<12分、瞳孔扩大、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首次CT血肿量>10ml为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血肿量>10ml,GCS评分1<12分、瞳孔扩大及合并脑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尽早复查头颅CT以及时发现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占同期收治颅内外伤血肿的10.8%,手术治疗66例,恢复良好42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非手术治疗32例,恢复良好21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6例。结论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发生和多种机制有关,在不可逆性神经损伤发生之前早期诊断出PHI,以及时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在颅脑外伤中,颅脑对冲伤常见,而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亦不少见。不少患者早期CT表现不确切,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突然加重,造成手术时机不易把握,给治疗带来困难:若能及时发现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对提高颅脑外伤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迟发性对冲性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经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或原对冲性损伤病灶扩大者。本文通过33例病例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6例并发低钠血症,均被早期发现。及时予以针对病因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5~14d血钠均恢复正常。提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严格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外,需特别注重低纳血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颅脑急性损伤伴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产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躁动原因依次为:颅内压增高、呼吸道梗阻、尿潴留、疼痛及便秘等。给予合理的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消除或降低躁动。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应严密观察其生命指标体征变化,针对躁动原因采取护理对策,可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特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包括脑出血、脑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而引起的类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一组症状。急性脑损伤条件下,心脏病变发生率高。影响其预后。临床上有报道。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有心肌酶谱改变,但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者甚少。本文对6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进行测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舒城县颅脑损伤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2004年全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0时-2004年12月31日12时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其外伤原因、损伤程度、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疗效、费用等。结果交通事故是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在农村以摩托车伤居首位,治愈率、伤残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主要根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就诊时间等因素决定。结论为减少颅脑损伤发生,提高救治水平,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提出加强交通安全,道路建设宣传,普及颅脑损伤抢救知识和研究,以引起全体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有一定死亡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空气加压舱,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52例中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恢复8例,占15.4%;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部分改善30例,占57.7%;无效仍处于昏迷状态12例,占2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入舱前的宣教,舱内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度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心电图变化与颅内压力、体温、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6.6%(36/47),多发生在外伤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颅内压力〉180cmH2O、体温〉37.8℃、血糖〉6.7mmol/L、血氧饱和度〈0.95、电解质紊乱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需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保守治疗CT跟踪观察意义。方法 对颅脑损伤患者324例颅内血肿在5—40ml之间,共行扫描759次,保守治疗。结果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颅内血肿不断增大,其它部位出现迟发血肿,而手术治疗19例,另有14例CT扫描血肿略增大,仍保守治疗。结论 颅脑损伤保守治疗用CT跟踪观察可以动态掌握病情变化,扩大保守治疗范围,减少患者手术负担,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完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因其直接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病情危急,麻醉处理很困难.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5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诊治问题及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梗塞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6%。外伤性脑梗塞属颅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损伤造成的缺血和脑梗塞.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6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22例(36.7%)、中残11例(18.3%)、重残7例(11.7%)、植物生存5例(8.3%)、死亡15例(2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方法,它操作简便、减压彻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部分患者即使度过危险期后仍持续昏迷,意识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使昏迷患者尽快苏醒,早期恢复健康,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文献报道[1]选择年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脑电图监护下观察听觉刺激对大脑皮质活动的影响、发现昏迷患者在听觉刺激下可出现程度不同、反应类型不同的变化。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开展听觉刺激效应实验,采用不同形式的听觉刺激,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0年5月至1995年6月我科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