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尝读《素问·痹论》(以下简称《论》),深叹先圣之言也精,其理也深.然于论中数处,百思难得其解,求教诸师,遍览各注,其义迥异.乃于苦思冥想之中,悟得点滴.兹不揣浅陋,略述于下,敬祈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
<素问·痹论>中"凡痹之客五藏者"至"痹聚在脾"一段,林亿认为是王冰次注<素问>将其他篇章移至<痹论>中,张琦等以为王氏所移过于轻率.通过考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病源>中已把此段文字与<痹论>痹久入藏的论述相联系.王冰次注<素问>,或受<病源>影响,或出自临床经验,似非轻率之举.而且,从"凡痹之客五藏者"一段出现在<内经>中的不同篇章,从古人对五藏痹的前后认识的不同,恰体现出古代对疾病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相似文献   

3.
《素问·痹论》与现代风湿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兴华 《中医杂志》2008,49(4):380-381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活动受限、甚则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疾病相似.<黄帝内经>有两篇专门论述痹证,这就是<素问>中的"痹论"和<灵枢>中的"周痹".由此可见风湿性疾病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了.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1 998年第3期刊出林巍巍、宋子云《〈内经〉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关系浅析》(下称《浅析》)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对其中“故不为痹”一句的解释,笔者有不同看法,试陈述如下。纵观《浅析》所列诸家观点及作者的分析,分歧在于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  相似文献   

5.
《素问·痹论》是对中医痹证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最经典的认识,其中的论述与现代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着相当大的吻合之处。这对于重新审视帕金森病的中医现代病证命名,将帕金森病归属于中医痹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对《素问·痹论》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作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痹病由风寒湿三气夹杂而致病,但本虚才是痹病形成的基础。本文解读《素问·痹论》中的相关经典,认为"脾阳虚"实为痹病发病的内在根本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当始终坚持"勿伤脾阳"及"扶脾阳"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素问·痹论篇》探讨痹证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痹证有许多论述 ,笔者现从《素问·痹论篇》对痹证的论述探讨治疗方法如下。1 痹证发病循环链 《素问·痹论篇》谓 :“五藏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者 ,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脾。皮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说明人体五体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体痹久不愈 ,复感风寒之邪 ,就会邪舍五脏 ,使五脏功能失调而致五脏痹。五脏痹是痹证的严重阶段。在此阶段 ,五脏功能受损可以导致人体整体机能失调 ,营卫衰弱 ,…  相似文献   

8.
宋嘉祐年间林亿等人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整理。他以唐·王冰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叙而考正,“伏念旬岁”而成。“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明”。本文仅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新校正”为例,浅析林亿校勘法之运用。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林亿出校注十一则,运用了对校、他校、理校三法。  相似文献   

9.
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0.
《素问·刺志论》篇讨论了人体常态、反常态,所病原因,以及针刺开阖补泻方法.识别、掌握这些不同情况或方法的“虚、实”,才能正确辨证和治疗.为后世开阖补泻针法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有着普遍和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玉岭 《四川中医》2009,(10):34-35
通过学习《素问·咳论》,分析探讨咳证病因病机、疾病变化、症候特点、临床证治举例和咳嗽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 《素问·痿论》是《内经》论述五脏痿证的专章。但现在通行的注本,无论句读、校释都不无可商。兹就其中意见各出的几个问题讨论于后。一、几种断句的比较分章断句是研究医经典籍的首务,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文献的语义。本篇“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的句读,围绕着“薄著”的破读与否,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标点。例如:1.《针灸甲乙经》:“故肺气热则叶焦。焦则皮虚弱。急薄著。著则生痿躄矣”。2.《黄帝内经太素》:“故肺气热叶焦。则皮毛肤弱急薄著。则生痿辟”。3.《黄帝内经素问》:“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以上据人卫影印本)  相似文献   

13.
<正> 篇名解释生气,即是有生命(这里主要指人)的气,又称元气、真气。天,即是自然界。通,相互贯通。气,是微细难见的物质,它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生命的本原。构成生命体的气,来源于自然界,且同自然界的气相互关联、相互贯通。这就是“生气通天”的全部含义。所以,王冰注云:“通天者,谓元气即天真也。”(见《素问·六节藏象论》注)。本篇一开头就明确指出:生命体的本原禀受于天——自然界,无论那个地区(九州)的万物,也无论人身那个组成部(九窍、五藏、十二节)的气,同自然界(天)的气,都是相  相似文献   

14.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篇章之一,本篇共分三段,重点说明肾气在摄生防病、益寿延年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寿夭等方面的影响。文中提出的“真人”、“圣人”、“贤人”、“圣人”,虽系假说,但是作者旨在说明不同养生方法,可收到不同的养生成效,而且又以“天真”冠名,更突出体现了肾气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素问.咳论》学习,加深对咳的全面认识,拓宽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对经文逐条进行纵、横向分析理解。结果认识到咳虽本于肺,但亦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咳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着手。结论临床不可见咳止咳,或见咳单一治肺;应详查咳之病因、病机,五脏主时、脏腑关系、症状、体征、传变规律等,只有辨证准确,治法得当,方能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6.
《离合真邪论》作为《素问》第二十七篇,虽不是核心内篇,但其中各有精义。本文从“离合真邪的四个不同阶段”为切入点讨论,以了解真气与邪气的离、合同疾病的关系,从中把握到至关重要的“机”。并从“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无逢其冲而泻之”、“其往不可追”、“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几个代表性语句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探讨。认为《离合真邪论》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显著作用,本篇将各种自然变化与人体经脉气血脉搏相互类比,形象地描述了邪气入侵人体时邪气与真气的各种状态,同时阐明了在诊疗疾病中“机”以及“三部九侯”的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后世中医理论,特别是针灸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原文]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1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曰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2,此皆3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4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素问.咳论》学习,加深对咳的全面认识,拓宽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对经文逐条进行纵、横向分析理解。结果认识到咳虽本于肺,但亦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咳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着手。结论临床不可见咳止咳,或见咳单一治肺;应详查咳之病因、病机,五脏主时、脏腑关系、症状、体征、传变规律等,只有辨证准确,治法得当,方能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9.
在<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中,全面论述了足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等正经,任、督、带、阳维等奇经,以及足太阳之分支,足少阴之支脉,足少阴、足太阴之别络等不同经络受病后,出现腰痛的特点与针刺方法及针刺部位.全篇可分三段,在这我们主要探讨第一段:正经引起腰痛的症状及刺法.  相似文献   

20.
指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之"时"为"识"之假借,与"知"同义,意为知道、懂得,属于古文"耦语中异字同义例"用法;"逆于生乐"之意当为违背养生的快乐.参考部分古籍与辞书,对部分注家的注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