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选用家兔共55只,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机维持肺通气。分别电刺激动物“人中”、“承浆”和“印堂”三个穴区,虽然可引起相似的膈神经放电效应,但刺激“人中”穴区还能引起特异性的效应,表现为:连续弱刺激引起兴奋效应,连续强刺激引起抑制效应;吸气相短串刺激引起立即瞬时抑制效应或吸气切断效应;吸气相  相似文献   

2.
在肌肉麻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25只家兔进行实验,观察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后,分别电刺激“人中”穴、NPBM以及同时刺激“人中”穴和NPBM对膈神经放电(PND)活动的影响。毁损前电刺激“人中”穴在NPBM内记录到诱发电位(EP),刺激EP记录点,能引起PND的兴奋效应,并且能改变单独刺激“人中”穴的PND效应。毁损后刺激毁损点,不表现NPBM的PND效应,同时刺激毁损点和“人中”穴时只表现“人中”穴的PND效应。结果表明在整体情况下,NPBM可能参与“人中”穴的呼吸效应。  相似文献   

3.
前文所述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家兔“人中”穴区可以影响呼吸活动,其传入途径是眶下神经,基本中枢位于低位脑干即延髓和脑桥。为了进一步探讨“人中”呼吸效应的神经机制,本研究用CB-HRP法观察了家兔“人中”穴区传入神经的中枢投射部位。将CB-HRP  相似文献   

4.
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分别及同时电刺激“人中”穴和NPBM可引起加压效应。同时刺激时,加压效应加强,主要表现为NPBM的加压效应。毁损NPBM刺激点后,再刺激毁损点,NPBM的加压效应消失,而“人中”的加压效应明显降低。化学毁损延髓吻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l medulla,RVL)前,电刺激“人中”穴可引起加压效应,化学毁损一侧或双侧RVL后,再电刺激“人中”穴时,加压效应基本消失。结果表明NPBM在整体情况下,可能参与“人中”穴的加压效应,RVL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比观察在自然呼吸、窒息兴奋期和抑制期电针25只麻醉家兔“降压点”穴对动脉血压和极分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经112次实验发现:于上述三种状态下电针“降压点”  相似文献   

6.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 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入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实验方法:在大鼠用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细胞对电刺激腓肠神经所引起的放电,以背角细胞的晚成份放电作为对伤害性电刺激的反应。对侧肢体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作为电针刺  相似文献   

7.
以往工作发现,电和机械刺激舌咽神经舌支,可引起人工通气家兔积分膈神经放电强度减弱和动脉血压下降。窒息时此种作用是否存在,对研究窒息时影响呼吸和血压的因素有一定的意义。 23只成年健康家兔,在麻醉、肌松、人工通气条件下,以积分膈神经放电和股动脉平均  相似文献   

8.
18只家兔,局麻作气管插管、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股动脉插管记录血管,肌肉麻痹,并行人工呼吸。在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分别及同时电刺激“人中”穴和NPBM均可引起加压效应。但同时刺激时,加压效应加强,而且主要表现为NPBM的加压效应。毁损NPBM刺激点后,再刺激毁损点,NPBM的加压效应消失,而“人中”的加压效应虽然存在,但加压效应  相似文献   

9.
刺激喉部和会厌以及喉上神经可引起中枢性窒息。动物年龄愈小作用愈强。本文探讨窒息时喉上神经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作用是否存在,对临床有一定意义。19只成年家兔在肌松、人工呼吸和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时,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停止人工呼吸造成窒息。观察不同状态下喉上神经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往工作表明窒息各期刺激喉上神经均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入可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本文试图探讨窒息时呼吸中枢对迷走神经传入,以及喉上神经和迷走神经同时传入的反应,为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提供资料。 46只家兔在麻醉、肌松、人工呼吸和两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条件下,观察窒息和药物改变呼吸中枢兴奋性时喉上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膈神经放电在生理学教学和科研中较为广泛地作为观察呼吸活动的指标使用。但是,原始资料常需要计算机处理或照像记录,始能作进一步分析。对于没有计算机设备的实验室,照像记录将耗去大量底片,尤其是在科研工作中。新近国外广泛地应用“积分”膈神经活动(integrated Phrenic activity)记录在纸上,对膈神经活动进行分析。我们在科研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了将一束膈神经放电经负向削波和积分处  相似文献   

12.
穴位与非穴位电针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足三里”确可激活延脑中缝大核(NRM)-痛负反馈调制的脊髓上中枢,使单位放电增多,伤害性反应减弱。这种机制在电针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在非穴位电针是否也能引起同样的效应?为此,我们选用传统的穴位“足三里”,而非穴位选择“足三里”水平的胫骨前部,此处既非经,又无穴,皮下就是胫骨。为了使电针作用局限,我们用双芯同心园电极刺激,电针参数;空载30~40伏,频率20~30/秒,连续5分钟。  相似文献   

13.
在15只家兔用三碘季胺酚制动并行人工呼吸,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用电刺激和微量注射利多卡因于中央灰质(HG),观察膈神经放电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实验证明,针刺狗的“人中”穴部位,可以较稳定地引起胃运动的抑制及外周胃泌素、5-羟色胺含量下降,胃窦部G细胞和EC细胞荧光增强。“人中”穴接受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分支所支配,其神经传入都进入脑干下部并与副交感初级中枢有密切的联系。分析针刺“人中”穴引起胃运动的抑制效应,除有胃泌素、5-HT参与的体液机制外,还应探讨其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42只箭毒猫上,观察了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第三脑室注入吗啡、纳洛酮(NX)对隐神经刺激诱发的背侧海马(Hip)单位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共观察204个单位,刺激PAG后,61.2%的HipE伤害性增频放电受到抑制(P<0.05);在第三脑室注入吗啡后,80%的单位产生与刺激PAG一致的抑制效应;注入纳洛酮(NX)后,65%的单位翻转了吗啡的抑制效应。46.4%的HipI,在刺激PAG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放电抑制减轻(P<0.05),69.6%的HipI出现脱抑制;注入NX后,312%的HipI翻转了吗啡和刺激PAG的去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边绿—中脑区”的组成,与海马等边绿系统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电刺激 PAG 或在脑室注射吗啡,均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本文探讨了刺激PAG 及第三脑室注射吗啡、纳络酮对背侧海马单位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实验用猫42只,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单位放电。用波宽0.5ms,100HZ,串、长100ms,2 V 和40V 的串脉冲刺激隐神经。观察刺激 PAG(0.2ms,100HZ,200ms,2—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医学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针刺“人中”穴可急救昏厥和卒倒。近二十年来,对针刺“人中”的升压效应及其神经途径研究较多,而对用皮层电、海马电等为指标的觉醒反应探讨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电针“人中”穴对皮层电、海马电和血压的作用,并进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毁损延髓吻端腹外侧区(RVL)前、后观察了电刺激“人中”穴时殷动脉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的变化。8只兔的一侧RVL微量注射红藻氨酸溶液(KA)0.5μg/0.5μl后很快引起BP明显升高,HR显著增加,持续16分钟后恢复至注射前水平。然后每隔10分钟分别用弱、强电刺激“人中”穴时观察BP、HR的变化30分钟,SP、DP、HR的变化不明显,除强刺激“人中”穴时,第10分钟时DP 30分钟时SP外,其余SP、DP、HR增加平均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家兔、大鼠、爪蟾胚肌细胞用电生理学和形态学方法研究了羟基马桑毒素(tutin,C_(15).H_(18)O_6)的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学效应。 (一)在麻痹、人工通气的家兔一侧孤束核区微量注射不同剂量的tutin后,引起可逆的膈神经放电的Ti、Te缩短、RF增加,反应呈量效依赖关系。光镜、电镜下见神经元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在观察到电针穴位或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都能抑制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对PAG的影响,加深对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在SⅡ局部施用γ-氨基丁酸(GABA)的条件下,电针“环跳”、“阳陵泉”二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