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热疗配合治疗鼻咽癌较大颈淋巴结转移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较大颈淋巴结转移灶,能否增加疗终淋巴结消散率。方法:36例行放疗+化疗+热疗与33例行放疗+化疗对照。结果:热疗组疗终颈转移淋巴消散率63.89%(23/36),放疗+化疗组疗效终颈转移淋巴结消散率(42.42%(14/33))。结论:微波热疗配合放射治疗+化疗治疗鼻咽癌较大颈淋巴结转移灶能显著提高疗终颈转移淋巴结消散率(P<0.05)。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放疗、热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放疗配合热疗在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4cm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放疗+热疗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放疗方法治疗。结果:放疗结束时,观察组、对照组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61.5%、30.0%,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部较大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配合热疗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做好热疗过程的护理,可减少热疗不良反应,增加治疗肿瘤的敏感性,以改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较大颈淋巴结核转移灶放疗合并热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35例鼻咽癌较大颈淋巴结转移灶患者进行放疗合并微波热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初发的35例鼻咽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低分化鳞癌30例。泡状核细胞癌5例,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20~65岁。初发的35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直径均≥3cm。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颈部淋巴结放疗前热疗与放疗后热疗的近期疗效。方法:76例初治N2~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疗前热疗组36例,放疗后热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联合化疗,21 d为1周期,化疗1~2周期后行常规放疗,原发灶放疗剂量DT 70~78 Gy/35~39 f,47~51 d,颈淋巴结转移灶DT 68~72 Gy/34~36 f,46~50 d;颈淋巴结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每次有效加温时间45 min,每周2次,共8~14次。放疗前热疗组于放疗前1 h内热疗,放疗后热疗组于放疗后1 h内进行热疗。结果: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放疗前热疗组和放疗后热疗组分别为77.8%和82.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00%。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时的放疗剂量放疗前热疗组和放疗后热疗组分别为(45.2±5.4)Gy和(46.4±5.5)Gy(P>0.05)。结论:对N2、N3期鼻咽癌放、化疗配合颈淋巴结微波热疗,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热疗两者对于提高颈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无明显差异,淋巴结完全消退时局部放疗剂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热疗加放疗对颈淋巴结转移癌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热疗加放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癌115例患者,放疗DT60~70GY,热疗5~10次。结果 治疗后及治疗后3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67.8%、87.8%。50%以上消退率分别为24.3%、9.6%;50%以下消退率为7.0%、2.6%。结论 颈淋巴结转移癌热疗加放疗较单纯放疗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是影响鼻咽癌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放疗技术的进展、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热疗设备的改进,救援性手术等治疗手段的综合,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率、患者的生存率都较前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射频热疗治疗较大颈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3例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IMRT,研究组采取IMRT联合射频热疗,评价两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肿瘤完全缓解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射频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癌能提高肿瘤局控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采用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0年住院的52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51.9%和40.4%,残留颈部淋巴结大小,是否包膜外侵犯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或残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提高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残存淋巴结控制率的新方法,采用后装^192Ir组织间插值放疗方式治疗12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残存淋巴结患者,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随访3个月时,肿块完全消退者9例,全消率为75%(9/12),肿块缩小〉50%者3例,1年后随访除1例出现中颈灶复发外,其余病例经检查均未发现局灶残存、复发或远外转移。认为采用后装^192Ir组织间插值放疗方式治疗颈残存淋巴结,可提高其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于1989~1992年对68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例进行了放射治疗前诱导化疗。并与同期有颈淋巴结转移的82例鼻咽癌作对照观察研究,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62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均为初治病例,其中未能完成治疗计划(包括化放疗后失访)的12例,实际可评价的为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分布76岁~16岁,平均42.37岁。化疗+放疗组(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变得常见,由于胃肠道对于放射较为敏感,大的转移性淋巴结中心乏氧细胞及照射体积增大,其毒副反应也使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肿瘤热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杀灭乏氧细胞,与放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原发灶不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60例来源于鼻咽癌、扁桃体癌、梨状窝癌、乳腺癌、喉癌、食管癌及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病人资料,放疗加热疗组(R+H)28例,单纯放疗组(R)32例。放疗总量60~70 Gy/6~7 wk,5次/wk;微波热疗2次/wk。随访3mo,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放疗加热疗组CR 82.1%,单纯放疗组CR为3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的总有效率(CR+PR)96.4%,后者的(CR+PR)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后3mo时:放疗加热疗组CR 89.3%,单纯放疗组CR为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的(CR+PR)为96.4%,后者的(CR+PR)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放疗前后多普勒血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永红  郑成位  李陶 《重庆医学》2000,29(5):390-391
目的:研究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放疗前后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方法首程放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的134枚颈转移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放疗2周、4周、6周和放疗后1月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分析其血流信号特征,结果放疗前颈转移淋巴结以周边型(76.92%)血流,Ⅰ、醇级(42.31%)、36.54%)血流强度为主;放疗后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值辊放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鼻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加热疗与单纯性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热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微波加温合并直线加速器放疗,放疗开始前1小时进行热疗,每周2次,每次30~40 min,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每次2Gy,每周5次,肿瘤照射剂量:总剂量55 Gy~70 Gy。单纯放疗组只进行相应剂量的放射治疗。结果:热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敏作用,对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小,有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热疗配合放射治疗王言(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王勇(兴城市人民医院)我院自1991年6月~1993年11月对27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其中4例是复发病人)进行热疗配合放射治疗。1临床资料与方法初发23例低分化鳞癌20例,泡状核细胞癌3...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放疗疗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治、颈淋巴结阳性的鼻咽癌患者161例,给予常规放疗,治疗结束时进行颈部临床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1例中,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淋巴结消失率分别为90.1%(145/161)和75.8%(122/161)(χ2=11.5995,P<0.01),以淋巴结残留枚数来比较,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残留率分别为10.1%(55/547)和28.7%(157/547)(χ2=60.8714,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较多位于颈部肌肉深面而触诊遗漏的淋巴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减少鼻咽癌颈部疗效评价中淋巴结的漏诊率,而且有助于鉴别残留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9.
易炜  夏云飞 《广东医学》2007,28(3):492-494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的高发肿瘤,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其易浸润性生长及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尤为显著,特别是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率可高达78.9%[1].随着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适形调强放疗(IMRT)在临床上的应用,更精确地控制放射剂量的分布成为可能.对鼻咽癌来说,对颈部淋巴结进行选择性的放射治疗可在不减低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使要害器官所受的剂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放疗后副反应.本文试从颈部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出发阐述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特点,使我们进一步认识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放疗计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鼻咽癌148例,全部经鼻咽部及颈部MRI扫描,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引用鼻咽癌08分期标准,比较各分区之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原发部位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各区分布特点及跳跃性转移情况。结果 148例鼻咽癌其中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37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型鳞状细胞癌1例。病灶局限左或右侧壁18例,局限顶后壁9例,同时累及侧壁及顶后壁的广泛病灶112例,原发病灶不明显9例。143例(96.6%)伴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124例(83.8%),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79.1%),其中26例(17.6%)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19例(12.8)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98例(66.2%)为咽后及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在各区的分布是Ia区0组,Ib区7组,IIa区94组,IIb区105组,III区62组,IV区25组,Va区11组,Vb区14组,咽后区202组,腮腺淋巴结转移7组。2例(1.3%)出现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1例,多处骨转移1例。2例(1.3%)发生跳跃性转移。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II区)淋巴结转移最多见。淋巴结转移首站与早期局限性病灶位置有关,原发或累及顶后壁病灶比单纯侧壁病灶的咽后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局限于鼻咽部单侧病灶可出现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路径与解剖上鼻咽部的淋巴回流路径一致,跳跃性转移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