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论“形神合一”与身心医学大同市第一卫生学校张忠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胡日增《灵枢·本神篇》是形神合一理论阐述得颇合逻辑的篇章。如“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其他有相当篇章均强调了以五...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虚劳”等范畴。因心悸、怔忡的病因较为复杂,治法亦颇多。多数医家认为其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藏关系密切,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基本病理有虚有实,有虚实夹杂,多采用补益心气心血、益气养阴、健脾养心、滋阴降火、养阴化痰等法治之,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完全满意。在随师临证中,从脉论治心律失常,每获良效。现将其从脉论治心律失常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学期刊的文章中存在很多同音义的字、词,作者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存在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本刊编辑部在阅稿件时发现,一些作者在“症”“证”“征”三个字的用法上经常发生混淆。“症”“证”“征”三个字在临床医学上常用来表达对症状、性质的不同描述,三者的词义和用法有所不同。现根据词义和用法对“症”“证”“征”三个字进行释义和辨析,以期能够对广大作者群在稿件撰写过程中有所帮助和提示。(1)症症指疾病和症状,多指疾病外在表现出来的异常感觉和状态,即临床表现,用于症状和并发症。常用词有:临床症状、手术并发症、肥胖症、癌症等。  相似文献   

5.
疏气和血法主要用于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所致的多种病症。根据中医“有是证 ,用是药”的辨证论治原则 ,有气血不和、气滞血瘀证时才可用疏气和血法。笔者临床体会 ,证有“微”与“著”之别 ,在气滞血瘀证不明显时 ,使用此法也常收佳效。兹举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疏气和血 ,治疗咳嗽、喘证、失眠、耳鸣的点滴体会如下。1 咳嗽  咳嗽成因 ,有外感、内伤两途 ,总由肺气上逆所致。治咳之法殊多 ,用得适宜 ,非为难治。然临床亦不乏久咳不止 ,诸治咳套法不效者 ,此时 ,湿邪粘腻者化湿 ,阴虚火灼者保肺。若既无苔腻痰多 ,也无少苔脉细 ,舌正脉平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房颤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证房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观察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悸、气短、乏力、不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房颤气阴两虚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厥热胜复证是厥逆与发热往来交替的一种病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对此作了直接的论述,但由于叙证简炼,且未列治疗方药,故历来颇有争议,现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并结合历代注家阐述,试就此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关于厥热胜复证的病机1.l厥热胜复证形成的基础厥热胜复证是邪人厥阴,厥阴脏腑经络气血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证侯。厥阴又称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阴至绝作朔晦”,又云“一阴为独使”,均说明厥阴具有输布阳气的生理功能。气血正常运行是阳气正常输布的前提,肝胆内寄相…  相似文献   

8.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百岁而终才是人尽其天年的自然死亡。故《灵枢·天年篇》说道:“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因此,人不能终其天年,乃由于五脏不坚,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正邪相攻所引起“血气皆尽”。中医在抗衰老及老年病的治疗中,除应用健脾补肾、滋补气血的方法外,还重视配合活血化瘀治法,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脉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疼痛、麻木为主要特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动用自拟“祛瘀止痛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外关”是三焦手少阳經的絡穴,別走手厥阴。在針灸八法中,認为它与“阳維脉”相通,故又称为“阳維脉(穴)”。在临床上应用极广,对头、面、頸、咽頰、胸胁、四肢等病变,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如能在“辨証施治”的原則指导下,手法运用得当,往往有桴鼓之效,故诸書多列为常用要穴之一。因此,今就文献記載,結合老师經驗和我們在实践中的体会,談談它在临床上的运用,供作参考。一、部位和取法 1.外关穴的部位:灵枢經脉篇上說:“手少阳之絡,名曰外关。去腕二寸。”甲乙經云:“在腕后二寸陷者中。”針灸聚英上亦說:“腕后二寸,两筋间。”医学入門上說的更为具体,它說:“在阳池后二寸。”据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看出,它的位置是在腕后,当阳池穴之上二寸(同身寸),尺骨与橈骨之間,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的陷中。深层有前臂骨間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观察组(n=64),双号纳入对照组(n=64)。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冠心病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采用生脉舒心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离散度、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离散度、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采用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可显著提高病人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人身体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对老年糖尿病汗证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2014年在我院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汗证患者87例,遵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3例),观察时间为28d。在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谷维素20mg,维生素B110mg,腺苷钴胺1mg,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益心舒胶囊3粒,脉血康胶囊3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汗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血糖、血黏度、日平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汗证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心主血脉”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主血"[1];<素问·痞论>日:"心主身之血脉";<灵枢·本神 >"心藏脉,脉舍神 "这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对心脏的生理功能的言简意赅的描述.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重视整体观念,主张从整体出发探讨心脏之功能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4.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们采用“察同”的思维路径开展肝络瘀阻证及其剔毒通络治法的研究,后来又以“求异”来推动研究的深入。兹论述如下。1从肝病血瘀证到肝络瘀阻证1·1肝病血瘀证的定义与诊断在最初开展脏象肝病研究的时候,我们借助祖国医学“异病同证”的理论原则,注意到“血瘀证”贯穿了现代肝脏的所有疾病,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病机[1~4]。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肝病血瘀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同时,根据祖国医学有关“瘀血”的概念探讨了“肝病血瘀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基础、客观诊断指标、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糖尿病血瘀证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前者可从舌脉症辨别 ,后者则无宏观表现可察。运用现代科技关于血流变性、微循环、血小板和内皮功能及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揭示糖尿病血瘀证的实质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量化诊断指标 ,指导血瘀证分期分级论治 ,识别隐性血瘀证 ,早期诊断和治疗。从瘀论治糖尿病是近年治疗糖尿病的一大进展。血瘀证常和它证相兼存在 ,治疗亦为活血化瘀和它法并用。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治法有 :补肾活血法、健脾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化湿行瘀法、温阳化瘀法、泻热逐瘀法等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在阅稿件时经常看到一些作者,在“症”、“证”、“征”三个字的用法上发生混淆。有的字如“症”可能是受过去沿用习惯的影响,有的字如“证”与“征”可能是受社会上同音字通用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通用也不会发生多大误解,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时出现用字不准,就显得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某些心脏疾患与脾胃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根据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心脏病从脾胃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总结出5种治疗方法,以期开阔心脏病中医治疗的思路,探讨脾胃与心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并对从脾胃论治心脏病的5种方法做一介绍。1 脾胃在经络上与心脏相通脾胃与心有经络相通,经络系统使脾胃与心密切联系起来,“胃之脉络通于心”。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说:“脾经络于心”,可见东垣对脾胃与心在经络方面的联系是非常清楚的。《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曰:“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灵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136例,测得脉压,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脉压≤40mmHg者与脉压40mmHg者比较,冠脉病变数量及冠脉病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脉压≤40mmHg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心气虚弱型为主,脉压40mmHg时,以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结论脉压≤40mmHg与脉压40mmHg对预测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脉压的增大反映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郭有声同志的观点,“症”、“证”、“征”的用法如下:1.“症”用于症状和并发症,如临床症状、症状鉴别诊断及手术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20.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帕金森病(PD)属中医"颤证"范畴,而抑郁是PD病人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证属"颤证"合并"郁证"。以"和"法为切入点,从六经、脏腑和营卫辨证,对PDD的病机进行阐述,提出PDD病机多以少阳不和、脏腑不和以及营卫不和等"不和"为特点;同时,根据相应临床方剂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印证治疗PDD应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及调和营卫等,提出治疗PDD的基本大法,应从"和"论治,以"和"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