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1岁。高处坠落金属异物贯通左额部及左面部后4h入院。查体:神智模糊,躁动不安,生命征尚平稳,GCS12分。可见一长约60cm、宽约4cm扁形钢板自左额顶部穿入,从左侧耳屏前面颊部穿出,创口均可见活动性出血,并可见较多毛发及铁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女 ,40岁。因行额部小切口处皱术后额部疼痛 3d ,于 1999年 11月入我院。 3d前在外院行额部小切口除皱术 ,术后当晚感到术区疼痛 ,自服止痛药物 ,次日疼痛仍无减轻 ,术后第 2d术者为之去除包扎敷料 ,局部清洁 ,未作其它处理 ,术后 3d来我院就诊。检查 :面部轻度水肿 ,以额、眼睑、鼻根处为著 ,额部正中部位 12cm× 5cm区域皮肤呈现暗褐色 ,外周缘散在小水泡 ,边缘凹陷 ,左侧额部有散在的片状区域色黑红 ,枕突处皮肤约 3cm× 2cm区域皮肤红肿 ,有渗出。入院后额部黑红区域皮肤逐渐环死 ,脱落后形成创面 ,治疗以抗感…  相似文献   

3.
病例 患者,女,42岁,因“间断性发热伴头痛2周”收入我院呼吸科,初诊为“感染性发热”,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有间断性发热。查头颅核磁:左侧额顶叶少许脑缺血灶;左侧筛寞良性改变,排除头部疾病。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4.
例1 女,22岁.工作中右上肢触及配电箱高压电线(约4 kV),被击倒时头颅左侧颞部接触金属配电箱,意识丧失约30 min,头面颈、躯干及右下肢多处被烧伤,伤后9 h入院.诊断:头面部、颈部、躯干、双上肢、右下肢电烧伤总面积16%TBSA,其中浅Ⅱ度3%、深Ⅱ度4%、Ⅲ度5%、Ⅳ度4%TBSA.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意识清楚,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查心电图、头颅CT均显示无异常,全身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上肢、头颅左侧颞部、前胸部创面的皮肤及软组织炭化,呈皮革样改变,Ⅲ度、Ⅳ度各占2%TBSA;右上肢Ⅲ度创面3%TBSA、Ⅳ度创面2%TBSA,其中右手4、5指干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0岁.于1986年10月28日凌晨突发左侧胸背部疼痛、气逼,尔后出现头面部肿胀。既往有近30年的慢性咳嗽史。查体:神清。头面部、胸背部及双上肢明显肿胀,有捻发感。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罗音。X线示: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我们收治了一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患者因车祸导致头面部损伤,ct提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广泛复杂颌面部骨折.该患者在当地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气管切开术后转入我科.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源自颌面部,脓液沿口鼻一直流至咽喉及声门下,到气管套管气囊上部,最后充满整个声门下腔,从气管切开皮肤口溢出.我们虽及时从口鼻等处反复吸引,给予大剂量敏感抗生素,但感染始终无法控制.继而患者出现严重高热,血象直线上升,我们被迫从气管切开处在气管套管上放置了一根带有侧孔的细管,给予持续吸引.  相似文献   

7.
预扩张额部皮瓣用于鼻再造及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a J  Y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94-195
目的 扩大额部扩张皮瓣应用范围 ,改进鼻再造及面部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对10例鼻缺损伴面部其他部位组织缺损的患者先行额部皮瓣供区预扩张术 ,在二期行扩张皮瓣移位鼻再造术同时修复面部其他部位组织缺损。 结果 治疗 10例鼻缺损及面部组织缺损者 ,疗效满意。行鼻再造的额部扩张皮瓣最大为 8 5cm× 10cm ,最小为 6 5cm× 8cm ;同时行面部缺损修复的额部皮瓣最大为 6cm× 4cm ,最小为 2cm× 6cm。 结论 预扩张额部皮瓣同时用于鼻再造及面部缺损修复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可扩大额部扩张皮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1.9±0.2)mm,颞部发际缘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2.4±0.3)mm,面颊部颊脂肪垫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3.1±0.4)mm。眶上血管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穿过额肌、帽状腱膜进入头皮。滑车上血管神经穿过额肌分布于近中线的额部皮肤。面神经颞支向前上方走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走行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深面,其分支相互吻合呈立体网格状。结论:额部于额肌深面、颞部于颞浅筋膜浅面、面颊部于SMAS浅面,是锯齿线的安全植入层次。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耳廓离断再植。患者,男,37岁。1988年8月因车祸伤致头面部受伤后左耳廓离断,3小时后急诊入院。 “检查发现:体温、呼吸、脉博、血压、肝脾、四肢等均正常,神志清楚。左侧耳廓下段3/4处基底部离断,断面不规则,左侧前额部及同侧腮部各一条裂口,长约5cm。急诊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除皱术与传统除皱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仅存在额部皱纹、眉间纹及眉下垂者采用内镜额部除皱术,切除或切断皱眉肌、降眉肌和额肌,必要时结合额部皮瓣上提悬吊技术即可;如同时存在中下面部皮肤老化、松弛下垂,则内镜额部除皱术尚需结合传统切开法的中面部或中下面部除皱术,做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筋膜的折叠或切除缝合,以及多余皮肤的切除剪裁。结果104例采用额部内镜除皱术,均取得良好的除皱和眉提升效果。并发症较少而轻微,包括表情肌去除部位的轻度凹陷、额部皮肤麻木、发际线轻微后移、皱纹去除不彻底等。无面神经颞支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84例存在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在做内镜额部除皱的同时行耳前切口的传统除皱术,明显改善中下面部的皮肤老化,并使面部上下的年轻化协调一致。结论内镜额部除皱术设计合理、操作安全、效果明确,是一项切口小、损伤轻的微创技术,符合整形外科的发展趋势。对于同时存在有中下面部皮肤松弛者,如能结合传统切开法除皱术,面部年轻化的整体效果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额部烧伤后瘢痕扩张鼻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面部烧伤鼻缺损选择修复的额部皮瓣鼻再造,修复后鼻外形、颜色和质地与烧伤面部匹配的状况.方法 选择全面部烧伤、额部遗留平整萎缩性瘢痕或接受过皮肤移植手术但额肌仍完整保留的患者,应用扩张额部瘢痕或植皮区皮瓣再造全鼻.手术分3期进行:Ⅰ期行额部瘢痕瓣扩张术;Ⅱ期行扩张额部组织瓣转移全鼻再造术;Ⅲ期行鼻根部皮瓣蒂修整术.结果 切取的扩张额部瘢痕皮瓣宽为7.0~7.8 cm,蒂长9.0~11.0 cm.其中2例患者再造鼻的单侧鼻翼和1例患者的鼻小柱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3~36个月,再造鼻颜色、质地、形态与烧伤面部相配,所有患者均对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额部瘢痕或植皮区皮瓣修复烧伤后鼻缺损,其皮肤颜色、质地与烧伤面部外形匹配,并在无支架埋置的状况下.鼻外形维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眉区解剖在经眉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经眉额颞部除皱的同时,解决眼睑松弛、眼眉下垂所致的容貌老态,使眼眉部及额颞部形态整体改善,外貌协调,美观,年轻化。方法:经眉切口行额颞部皮下分离,发际部额肌帽状腱膜冠状离断,去除多余的皮肤,悬吊眼轮匝肌及颞浅筋膜,靠组织的自然回缩及错位愈合,消除额颞部皱纹,上提并固定眉的位置。结果:通过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额颞部皱纹消失或减少。结论:经眉额颞部除皱、眉上提固定术,解剖层次清晰,松解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年轻化整体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数据、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的方法,以及在颅颌面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EB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提取层面轮廓数据,所得数据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建曲面模型,模型数据输入AFS-320 QZ激光快速成型机,运用液态光敏树脂选择固化法,以光敏树脂为成型材料获得仿真三维头颅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进行手术模拟并预制个体化骨缺损修复体.应用于外伤后二期额骨缺损修复1例,患者术前左侧额部凹陷,鼻根低平,鼻梁左侧歪斜;EBCT扫描左额骨缺损4 cm×6 cm. 结果 EBCT数据和快速成型技术结合制作的三维仿真头颅实体模型,能详尽、直观地显示颅颌面创伤后骨骼的三维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患者利用模型预制的修复体与缺损适配性好,术后左额骨缺损达解剖意义修复,鼻梁塌陷歪鼻畸形获得矫正.随访1年5个月,医患双方均满意. 结论三维头颅模型能真实再现病体原形,为准确诊断、手术计划及模拟提供真实的虚拟空间,在颅颌面创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8岁。因头、面部被氢氟酸烧伤,颅骨外露。经颅骨钻孔后,在肉芽创面植皮治愈,遗秃发14×12.cm。于1987年7月再入院。在枕部及额顶部各埋置一枚由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皮肤软  相似文献   

15.
颞额部液态硅胶注射所致并发症一例王俊义贺敏病例:患者女性,25岁。3年前在深圳行注射液态硅胶注射隆颞额部,两年后注射部位渐隆起,伴有持续性疼痛。检查:颞额部左侧4cm×2cm×1cm,右侧3cm×1.6cm×0.6cm隆起包块,无发红及破溃,包块质中...  相似文献   

16.
吻合血管的全头皮再植成功一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患者 女性 ,30岁。工作时 ,长发不慎卷入机器齿轮中 ,致前额双眉以上皮肤、部分左眉、全头皮完全撕脱 ,头顶颅骨外露约 10 cm× 8cm,撕脱之头皮冷藏后一并送院。剪除长发后 ,见头皮无严重压榨伤、撕裂伤。将撕脱之头皮反复冲洗后 ,浸泡于稀碘伏液中 ,准备行吻合血管的全头皮再植术。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 ,在手术显微镜下 ,仔细解剖出撕脱头皮两侧靠近颞部的动、静脉残端。撕脱头皮右侧颞部动、静脉残端 ,分别与头颅右侧的颞浅动脉顶支及浅静脉吻合 ;撕脱头皮左侧颞部动、静脉残端分别与头颅左侧颞浅动脉额支及耳后浅静脉吻合 ;双侧动、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面部年轻化的同时对头面部轮廓形态不佳者进行塑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填充或磨削过度发育的眉弓和颧骨。最后对面部软组织进行年轻化处理。结果本组患者15例。额颞部除皱术10例。全面除皱术5例。额颞部除皱术10例:其中采用内窥镜技术5例(1例眉弓磨削,1例眉弓磨削同时伴颞部Gore-Tex软组织补片填充。1例颞部Gore-Tex软组织补片填充,2例颞部自体真皮脂肪游离组织填充);开放式除皱术5例(1例头顶颞部填充硅胶片同时眉弓及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1例眉弓磨削,2例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1例颞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全面部除皱术5例(1例颞部填充Gore-Tex软组织补片,2例颧骨颧弓磨削,2例颧骨及上颌骨填充Medpor),均采用内窥镜额颞部上提结合中下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技术。无面神经损伤,无排斥反应。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有1/3吸收。随访1个月至3年。形态均满意。结论颜面部软组织年轻化处理同时行骨骼的重新塑形,是获得年轻的头面部形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章庆国  黄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24-425,i000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到2004年,施行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28例。采用额部小切口,在帽状腱膜下和骨膜下平面剥离,用缝线和螺钉固定后推的头皮和额部皮肤。结果:28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且脱发、感觉减退和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内窥镜下额、颞部除皱术同传统面部除皱手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额颞部除皱的同时行额肌帽状腱膜瓣折叠隆额术的新方法,评价其优缺点。方法:选额颞部皮肤老化、皱纹增多、伴有额头较扁平、要求同时行除皱及隆额的患者8例,采用冠状切口,在帽状腱膜下间隙剥离达眶上缘,在双侧额结节水平以上部位的头皮瓣下分离出额肌帽状腱膜瓣,将之折叠并垫于额结节水平以下部分,增加额部的高度;再将额颞部皮肤提紧,去除多余皮肤后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效果均满意,未出现神经及毛囊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额颞部除皱的同时行额肌帽状腱膜瓣隆额术,不仅可以增强额颞部除皱的效果,还可有效地利用额部多余的自体额肌腱膜组织,无排异反应的发生,手术可以一次完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额颏头位架在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延长玻璃体切除眼内充填术后病人的有效体位(面低枕高位)维持时间,使病人舒适,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 随机将100例玻璃体切作眼内充填术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自制便携式额颏头位架维持俯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结果 观察组有效体位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眼部充血、水肿、肢体麻醉木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便携式式功能额颏头位架符合人体面部的生理弯曲,能够与额颏部完全吻合,使头位固定而不易滑脱,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