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花地不容Stephania micr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氧化铝、凝胶等色谱方法对其块茎2%的稀硫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阐明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风藤碱(1)、青藤碱(2)、8-甲氧基青藤碱(3)、四氢巴马汀(4)、巴马汀(5)、卡巴任(6)、(+)-stepharine(7)。结论:化合物3,5,7为首次从小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山地不容Stephania mashanica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化学成分资料.方法:应用氧化铝、硅胶和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试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马山地不容新鲜块茎的稀硫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成分: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1)、克班宁[(-)-crebanine,2]、青风藤碱(sinoacutine,3)、四氢非洲防己胺(tetrahydro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5)、巴马汀(palmatine,6),药根碱(jatrorrhizine,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马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生物碱中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岩黄连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epG 2.2.15细胞株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从岩黄连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为二氢血根碱(1)、d-紫堇碱(2)、旋卡文定碱(3)、stylopine(4)、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5)、二氢白屈菜红碱(6)、四氢巴马汀(7)、adlumidine(8)、(-)-salutaridine(9)、巴马汀(10)、原阿片碱(11)、小檗碱(12)、coptisine(13)、thalifaurine(14)、dehydroapocavidine(15)和木兰花碱(16)。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5、6、8~11、13、16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8活性一般,化合物11、16活性较弱,化合物6对HB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9次之。结论化合物1、4~6、8、9、13、14和16均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质量分数较高,是该植物的主要成分,化合物6对HBV抑制活性较强,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博落回果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果荚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白屈菜红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13,14-去氢-N-甲基黄连碱(6)、N-甲基氢化小檗碱(7)、小檗碱(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5.
岩黄连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y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i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块根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台盼蓝排斥法和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HL-60和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从青牛胆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四氢巴马汀(1)、四氢药根碱(2)、药根碱(3)、巴马汀(4)、neoechinulin A(5)、echinuline(6)、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7)、尿嘧啶(8)、三乙胺氢碘酸盐(9)。结论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7对HL-60细胞显示弱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磐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鑫宝  刘扬子  杨秀伟  刘建勋 《中草药》2013,44(16):2200-2207
目的 研究道地产区磐安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左旋四氢黄连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2)、延胡索乙素(3)、紫堇球碱(4)、异紫堇球碱(5)、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6)、延胡索甲素(紫堇碱,7)、8-酮基黄连碱(8)、左旋紫堇根碱(9)、去氢延胡索甲素(10)、13-甲基巴马亭红碱(11)、氧化海罂粟碱(12)、原阿片碱(1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4)、四氢小檗碱(15)、二去氢海罂粟碱(16)、黄海罂粟灵碱(17)、黄连碱(18)、巴马亭(19)、小檗碱(20).结论 化合物6、9和16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首次应用2D NMR技术对化合物6和16的13C-NMR、1H-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1)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LC-MS确定分离目标,运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hydroxymethyldihydrosanguinarine(1)、7-去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四氢小檗红碱(4)、hunnemannine(5)、白藜芦醇(6)、对羟基苯甲醛(7)、2,2-二甲氧基乙酸(8)。结论:8个化合物均首次在博落回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轮枝霉菌催化两个原小檗碱的C环脱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具有生物转化活性的微生物,探讨其对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四氢小檗碱的生物转化。方法: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底物后继续培养60h,发酵液经氯仿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MS、^1H-NMR数据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轮枝霉(Verticillium sp、WJ-03)对左旋四氢巴马汀的转化产物为巴马汀,对四氢小檗碱的转化产物为小檗碱。结论:首次报道了轮枝霉菌对生物碱的生物转化,发现轮枝霉菌对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四氢小檗碱的生物转化反应类型为脱氢反应,而该反应与原小檗碱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齿叶地不容Stephania dent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氧化铝、硅胶和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试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齿叶地不容新鲜块茎的稀硫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青风藤碱(sinoacutine,1)、青藤碱(sinomenine,2)、8-甲氧基青藤碱(cephamonine,3)、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4)、卡巴任(capaurine,5)、千金藤宁碱(stepharanine,6)、(+)-stepharine(7)、巴马汀(palmatin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叶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的氯仿提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一枝蒿酮酸(rupestonic acid,1),金腰素乙(chrysosplenetin B,2),洋艾素(artemetin,3),7-甲氧基香豆素(herniarin,4),异山柰甲黄素(isokaempferide,5),香草酸(vanillic acid,6),山柰素-3,3′,4′-三甲醚(kaempferol 3,3′,4′-trimethyl ether,7),岳桦素(ermanine,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的丙酮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洋槐苷(1),槲皮素(2),蒙花苷(3),木犀草素(4),蔗糖(5),田蓟苷(6),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glucoteolin,7),阿魏酸-4′-O-葡萄糖苷(β-D-3′-methoxy-4′-O-P-coumaroylglucoside,8),陆地棉苷(9),甲基香豆酸乙酯,[3-(4-methoxyphenyl)-(E)-2-propenoic acid ethyl ester,10],芦丁(11)。结论: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刺异叶花椒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分离并鉴定化合物。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 ,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为美花椒内酯 (I) ,异茴芹内酯 (Ⅱ) ,6 (3′-甲基-2′,3′-丁二醇基 )-7-羟基 香豆素 (Ⅲ ) ,6-(3′-甲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 3′-羟基 丁基 )7-羟基 香豆素 (Ⅳ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光叶珙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光叶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 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叶珙桐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1),鞣花酸(ellagic acid2),顺丁烯二酸(maleic acid3),槲皮素(quercetin4),3-O-β-D-吡喃半乳糖基-槲皮素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5),2α,3α,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6),短叶苏木酚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 carbosylate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大理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理白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1),六羟基胆甾烷-7-烯-6-酮(2),tylophorinidine(3),蔗糖(4),棕榈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壬二酸(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海红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红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idanin(1),3-[(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yl)oxy]-16α-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pinitol(3),蔗糖(4),(-)-butin(5),芹菜素(6),异甘草素-4-甲基醚(7),齐墩果酸(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普通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色谱、聚酰胺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金丝桃苷(2)、异槲皮苷(3)、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苷(5)、没食子酸(6)、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7).结论: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普通鹿蹄草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4个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黄花倒水莲根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口山)酮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2),3-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3),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4),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5),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7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分离。该植物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龙海  杨明  林生  郑琴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799-1801
目的:对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植物红波罗花lncarvill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leucoseceptoside A(1),角胡麻苷(2),棘木苷(3),edgeworthin(4),1,2,4-三甲氧基苯(5),原儿茶酸(6),异香草醛(7).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