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科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35例报告高肇昌,彭永森,黄兰绮,陈永严1992年5月~1993年底,我们用两侧枕动脉和枕肌进行小脑表面贴敷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共35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2~56岁,平均36.7岁。病程...  相似文献   

2.
1989年1月,我们于带蒂颞肌和颞浅动脉脑皮层贴敷治疗大脑半球缺血性疾病的基础上,再次设计了枕动脉、枕肌小脑贴敷与后颅窝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共济失调30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305例,其中小脑萎缩195例,男121例,女74例,年龄3.5~63岁,平均41.6岁,病程2月~20年;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19~63岁,平均49.2岁,病程1~8年;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26.9岁,病程6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lop年以来共收治小脑出血3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册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83岁,平均578岁;10-19岁1例,刀一29岁2冽,刀一39岁1例;硼一49岁3例50-59岁5例,to-69岁16例,刀岁以上6例以ho岁以上多见,共22例(64.7%)。12临床表现主要有:呕吐对例(67.of%);头痛里例(64.71%);头晕19例(67.64%);共济失调门例(50%),其中肢体共济失调12例,躯干共济失调2例,3例既有肢体共济失调又有躯干共济失调;意识障碍14例(41.18%);言语障碍8例(刀.53%),其中暴发性及吟诗样言语5例,…  相似文献   

4.
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脑疝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救治的17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6例(35.29%,6/17),中残3例(17.65%,3/17),重残4例(23.53%,4/17),植物生存1例(5.88%,1/17),死亡3例(17.65%,3/1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对象与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2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2~61岁。平均35.6岁。病程30d~3年.平均1年。均无明显家族史。以颅内压增高和小脑损害表现为主,头痛、头晕13例,恶心、呕吐21例.视力减退3例。视乳头水肿11例。一侧共济失调16例.眼球震颤4例,小脑性语言障碍2例,复视6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面瘫1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5例.进食呛咳1例,咽反射减弱2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6例.第四脑室底3例,小脑蚓部2例.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底7例。  相似文献   

6.
颅后窝手术后假性脑膜膨出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颅后窝手术后假性脑膜膨出是一种不少见的并发症。我们于!984-1995年共收治颅后窝手术后假性脑膜膨出12例,占同期后颅窝手术的13%。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16-59岁。其中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3例,小脑肿瘤及小脑后下动脉瘤各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采取枕下正中切口5例,一侧倒钩形切口7例。枕下检查均发现皮瓣隆起,张力增高,CT、MRI检查均发现皮瓣与小脑之间大量积液,小脑受压。分别采用囊腔分流术(9例),积液抽吸石膏头围固定(2例),开颅硬脑膜修补门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据本组资料有以下体会:l假性脑膜膨出可能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自1993年~1999年9月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部位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6例,女54例,年龄40-76岁,平均30岁。有高血压病史者92例(76.6%),有高血脂症者44例(36.6%),有糖尿病史者16例(13.3%)。1.2临床表现120例中有力例为亚急性起病,41例为急性起病。发病时均神志清楚,无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形式有:纯运动性轻偏瘫(PMH)56例(46.7%),纯感觉性卒中(PSS)9例(7.5%),共济失调性轻偏瘫7例(5.8%),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PNS)18例(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重建术对缺血性脑帆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脑缺血患者采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进行同顾件分析,并存术后进行三个月到五年的随访。结果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39例.贴敷术(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贴敷)52例。术后75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6例无明屁变化。搭桥术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贴敷术的73.1%(38/52,P〈0.05)。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搭桥术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死率高,本交通过对1983-1992年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206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影响救治成功率的某些因素。1临床资料本组男108例,女98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13.6%。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如下:1.1性别男108例,死亡17例,病死率15.7%,女98例,死亡11例,病死率11.2%。二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1.2年龄本组15岁以下者23例,死亡1例(4.3%),16-34岁70例,死亡12例(17.1%);35-59岁85例,死亡11例(12.9%);60岁以上者28例,死亡4例(14.3%)各年龄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时期发病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7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221例面肌痉挛病例,其中16例(1.3%;男4例,女12例)发病年龄≤18岁。结果16例中发现面神经出脑干区有典型责任动脉压迫14例,岩骨骨嵴压迫1例,无血管压迫但蛛网膜增厚l例。术后即刻治愈率75.0%(12例),有效率100%。平均随访22.9个月,延迟治愈2例(12.5%),总治愈14例(87.5%),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2.5%),包括中度面瘫、听力下降l例,听力下降伴耳鸣l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青少年时期发病的特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表现均典型,多较成年致病者症状轻。性别、桥小脑角蛛网膜增厚黏连、颅后窝容积小等,可能是此类病人的重要患病因素。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其主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佳,但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成年发病者。  相似文献   

11.
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64例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中有工人31例,农民29例,合占93.8%。住院2~3次者12例问2.5%)。自5~28岁(平均18.2±6.2岁)开始饮酒。冲经系体征有震颤35例,共济失调18例,构音不清4例,位反射亢进11例,位反射迟钝4例,肌张力增高或减退各3例.感觉障碍13例,病理反射2例.抽搐1例。躯体并发症有贫血39例,胃炎16例.末梢神经炎12例,高血压8例.胆囊炎6例,肝硬化5例,肺结核2例,肾衰及循尿病各1例。实验B检查有血红蛋白减低39例,肝功能异常27例,其小转胺酶增高17例。55例B超检查有41例异常。周例心电网检查24例异常,包括…  相似文献   

12.
Arnold Chiair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1996 11~2 0 0 1 11,作者采用枕下减下硬膜下腔扩大重建治疗该病 2 8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8例 ,男 13例 ,女 15例。年龄 2 3~ 48岁 ,病程 6个月~ 10年。主要临床表现 :颈、枕、上肢疼痛 5例 ,上肢和 /或下肢感觉障碍 2 2例 ,上肢和 /或下肢活动障碍 2 5例 ,手鱼际肌萎缩 11例 ,四肢肌张力增高 12例 ,共济失调 9例。全组 2 8例术前行MRI检查 ,均发现小脑扁桃体下疝到枕大孔或第 1、2、颈椎椎管内。合并有寰枕部畸形 2 7例 ,包括扁平颅底、颅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对脑内胶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7-68岁,平均30.8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27例,丘脑及基底节区22例,脑干2例,小脑2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7例,Ⅱ级5例,1Ⅰ-Ⅱ级18例,少枝胶质瘤4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Ⅳ级2例,Ⅲ-Ⅳ级13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周边剂量为12-22Gy,平均为16.5G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42个月,平均为23个月。36例低恶度胶质瘤的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6例(16.7%);有效14例(38.9%),微效5例(13.9%),无变化6例(16.7%);恶化5例(13.9%),有效率为55.6%。21例高恶度胶质瘤中2-3个月及远期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3.8%。6,12,24,3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2%(20/21);81.0%(17/21);47.1%(8/17)和33.3%(3/9)。15例病人(26.3%)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的低恶度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恶度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生长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小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4月~200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51~60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头痛重要又易被忽视.占本组患者的32.7%。头部CT48h内阳性率30.8%。头部MRI确诊率100%。4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6例行外科于术治疗.总治愈率48.1%.死亡率5.8%.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5.
Galen's静脉系统的三维CTA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Galen's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评估其对松果体区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常成人头颅的3D—CTA影像学资料,对Galen's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枕内静脉、小脑中央前静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Galen's静脉直径为(4.7±1.5)mm;大脑内静脉直径为(2.56±0.37)mm,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形状分为菱形(60%,36/60)、发夹形(35%,21/60)、或平行走行(5%,3/60)。基底静脉直径为(2.20±0.2)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12例(20%);枕内静脉直径为(1.64±0.5)mm,汇入Galen's静脉48例(80%)、大脑内静脉6例(10%)、基底静脉6例(10%);小脑中央前静脉直径(1.40±0.3)mm。结论Galen's静脉系统存在一定的变异。术前应用三维CTA详细地了解Galen's静脉系统的血管间隙、走行、直径等情况.对松果体区肿瘤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我国仍是中老年人主要死亡疾病之一,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开颅手术,其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由于CT机的普及,CT引导下颅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1、2]。现将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CT引导抽吸脑内血肿6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本组闭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40-82岁。主要临床表现:偏瘫42例,失语问例,脑疲形成13例,颈强16例,高热10例。出血部位:基底节39例,丘脑12例,皮质下10例,小脑6例,脑干1例,出血量为60ml-100ml。出血至手术时间为:6-12h38例,12-24h14例,24-…  相似文献   

17.
Shy-Drager综合征少见。本文报告16例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以47~60岁居多(14例)。都有典型的小脑症状(眼震、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及排尿淋漓及男性阳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部分尚有锥体外系和锥体束征。CT/MRI扫描显示小脑和脑干萎缩。本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提高血压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非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16例非痉挛型脑瘫病人分成三组:A组为肌张力障碍型,11例;B组为肌张力障碍合并震颤型,3例;C组为共济失调合并震颤型,2例。采用通用DT评分量表(GPS)评估病肢功能。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为0—58.3%,平均17.1%;B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6.7%~25.0%,震颤改善率66.7%~75.0%;C组共济失调无明显变化,震颤改善率12.5%~25.0%。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型及震颤型脑瘫的可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脑出血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病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现将本院48例脑出血死亡病例(占同期脑出血的38.07%)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比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m岁以上38例(79.2%)。病程l-30d,平均死亡时间55d,其中3d内28例(583%),一周内42例(875%),其余6例为一周后死亡。12出血量与出血部位按多田氏公式(Af6X长X宽X层厚)计算脑出血量。基底节血22例,出血量叨一86all。脑叶出血13例,出血量35-125Inl,脑干出血5例,出血量5-15Inl。原发脑室及丘脑出血8例,出血量7一万M。1.3就诊时间与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核-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