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31岁,因周期性痰中带血丝半年,加重3个月,于2002年10月5日就诊。平素体健,于2002年4月出现痰中带血丝持续4天左右,自行消失,后每月出现4天左右,后期偶咯血,曾多家医院内科就诊,肺部X线摄片及支气管镜均未发现异常,痰脱落细胞找癌细胞(一),PPD试验(一)。  相似文献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易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院有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25岁~45岁已婚妇女,8例有人工流产史,4例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12例只生育1胎,6例原发性不孕症。12例发生于月经期,4例发生于黄体期,4例发生于月经干净1天~3天。 1.2 症状与体征 20例均有不同程度痛经史,12例月经期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有人称母亲的子宫是胎儿的“温室”,胎儿的“宫殿”,这是不错的,但现在发现它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从受精卵种植于子宫内膜起始至分娩为止的280天中,这个胎儿的“天堂”同样经受着诸多有害物质的侵袭,而这一切很可能决定胎儿及其日后一生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合用阿斯匹林对受损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血流的影响.方法 60例因人工流产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变薄的不孕症患者,分成两组,30例应用戊酸雌二醇治疗,30例应用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治疗,观察两组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妊娠情况. 结果 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分别为(5.00±0.35)mm和(5.00±0.85)mm,用药后戊酸雌二醇组分别为(7.50±1.25)mm,和(8.13±1.03)mm,妊娠4例,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分别为(8.17±1.22)mm和(8.55±1.12)mm,妊娠6例,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RI值,两组用药前分别为(0.87±0.05)和(0.91±0.06),用药后戊酸雌二醇组分别为(0.87±0.04)和(0.91±0.05),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分别为(0.76±0.06)和(0.80±0.03),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用药后RI值均低于用药前及戊酸雌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戊酸雌二醇合用阿斯匹林能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改善受损子宫内膜的厚度,但妊娠率效果不确切,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体内的生理调节功能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受体除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外,在机体其他组织,尤其是外周性腺组织中也有分布。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表面也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表达,推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介导。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机制作用于靶细胞,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和生长直接产生作用。研究子宫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以更有效地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8.
1 月经来时不可有性行为? 当你和他热情如火时,记得至少避开头几天血量大的时候。因为性行为会使出血量增加,还有提高感染的可能。此外,有子宫内膜异位者,月经期间的性行为容易造成经血逆流,加剧内膜异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抑制素α、βA、β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抑制素(INH)三种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0例,取同期输卵管因素不孕者(16例)的增殖期子宫内膜,近两年的宫颈癌患者之早分泌期(11例)和晚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为对照组,共44例。所有病例于取材前半年未曾口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各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染色反应逐渐增强。②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存在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仅亚单位的表达强度略强于正常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A亚单位的表达同样是子宫内膜.斟肉组织略强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B亚单位表达模式与上述仅、βA亚单位的表达模式相似,但βB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INHα、βA亚单位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晚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这种差异反应了息肉组织停留在增生状态而非分泌状态。抑制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周虹 《东方药膳》2007,(4):13-14
型一:血液循环不良型 在生理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生理期就会便秘。经血颜色为暗沉的颜色,感觉黏稠,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流出。经血量多,第一天比较少,但是第二与第三天起突然变多,生理期会达七天以上。因为血液循环不佳,所以经痛时会痛到无法忍受,有时痛得无法起床走路,只能完全依赖止痛药。如果每次都这样的话,有罹患子宫内膜症或是子宫肌肉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rvivin是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中表达,正常成年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虽为良性疾病,却具侵袭、种植和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在EMs浸润生长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的月经具有周期性,一般为21~35夭,平均是28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3~5天。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有一部分女性会在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或隐痛等不适,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4.
在促排卵治疗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促排卵过程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 组克罗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并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B组单纯CC/ hCG促排卵,于hCG日及排卵后7天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并统计妊娠率;同时选5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对照C组,无任何药物治疗。结果:A组内膜厚度及三线征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 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A组22%、B组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改善克罗米芬在促排卵时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5.
芳华 《大众健康》2002,(3):41-41
女人在排卵后,由于黄体素(又称孕酮或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上升,子宫内膜开始增厚,为怀孕做准备,并阻止其他卵子的排放。过了14天,如果没有受孕,这两种激素都将停止分泌,子宫内膜就会崩解、脱落,最后随着血液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6.
王洪艳 《现代保健》2010,(25):88-89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每日1/2片,连用10 d后改为1/4片,连用3个月后改为1/6片,长期服用不得间断,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片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影响第二性征及性功能,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的危险,价廉易得,副作用小.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CM5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基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15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中MCM5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宫内膜组织中MCM5蛋白高度表达,而正常分泌期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与分泌期宫内膜组织相比MCM5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CM5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CM5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也明显增高。检测MCM5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高风险筛选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它们与内膜细胞的种植增生有关,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损,降低了免疫监视、辨认及机体破坏异位细胞,同时可能助长内异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司酮抗早孕的作用已明确,现更多研究着重避孕作用,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是避孕的关键之一。本文简述年来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方面的研究。着重从3大方面来讨论。(1)子宫内膜形态学方面,其中包括子宫内膜厚度,重度,血管,腺体和间质等。(2)雌孕激素受体变化。(3)对细胞因子及其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毕焕洲 《大众健康》2014,(10):118-119
孕期分为3个阶段 男女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为受精。人类受精卵约于受精后3~4天到达子宫腔,然后游离于子宫腔内2~3天,约于受精后6~8天开始侵入子宫内膜即着床或植入过程。成功地渡过了着床阶段,孕卵即开始进入了胚胎发育阶段。从受精卵至新生儿出生约需要266天,如果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则需280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