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MV)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入住本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共111例,并对随机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的56例、非吸引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以是否发生VAP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VAP发生率为56.76%,早发性VAP发生率为26.13%.吸引组VAP发生率,MV 5天内VAP发生率均低于非吸引组.(P<0.01),发生时间晚于非吸引组(P<0.05).Logistic 分析表明,VAP组与非VAP组相比,在有无给予CASS、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给予CASS、留置胃管、APACHE评分较高、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是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CASS是防治VAP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老年性VAP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老年患者,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调查患者248例,VAP发病率为33.0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机失败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误吸、反复呼吸道感染、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意识障碍、口腔卫生差、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是老年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ICU住院机械通气老年患者VAP的发病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对VAP组及无VAP组可能引起VAP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新生儿患儿中发生VAP45例(32.14%),单因素分析11个变量是VAP的相关因素:胎龄、体重、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进行侵入性操作、位置、使用鼻胃管、糖皮质激素、抗酸剂、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VAP的危险因素:胃内容物反流(OR=3.12)、呼吸机应用时间长(OR=3.02)、平卧位置(OR=2.79)、胎龄小(OR=2.23)。结论新生儿VAP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取半卧位、对胎龄小新生儿实施营养护理,以减少新生儿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包括严格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湿化、定时监测气囊压、持续声门下吸引、每天进行拔管评估、呼吸机管路的护理、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的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PICU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儿240例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对主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0例患儿中有92例发生了VAP,发病率为38.3%;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存在原发肺部疾病、插管方式、再插管是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口腔护理为VAP保护因素.[结论]PICU患儿VAP发病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存在原发肺部疾病、插管方式、再插管和口腔护理为VAP影响因素;应针对VAP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P0.05)为VAP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VAP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 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 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 P〈0.05)为 VAP 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 VAP 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 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赵珊 《护理研究》2006,20(25):2312-231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2月使用呼吸机45例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上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病人尽量采用半卧位,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情况以及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某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ICU确诊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4年医院ICU VAP的发生率、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此外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方法分析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2014-2017年VAP发生率分别为10.44‰、6.19‰、5.58‰和4.39‰,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P<0.01),革兰阴性菌检出比例由72.09%升高至85.19%,且检出菌耐药比例增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增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是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不断强化感控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仍是ICU 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呈显著增高趋势,应有针对性开展ICU目标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9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4例发生VAP患者中,共检出病原274株,革兰阴性菌占85.04%,居前3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5d、昏迷、抗生素联合使用。结论防治VAP应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116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9例诊断为VAP。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大于48小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VAP患者中共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达29.5%。发生VAP者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日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较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将会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综合ICU 2013年1~1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VAP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98例患者中,发生VAP 35例,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ICU天数、连续应用抗生素时间、气管插管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鼻饲、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程度等级(ISS)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天数、头颈部和胸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多发伤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多发伤患者VAP的发生率高,对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气管插管时间长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VAP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菌过滤器联合加热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需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210例,将其随机分为细菌过滤器组(104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热湿化器,不联合任何过滤装置,实验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细菌过滤器。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VAP的累积发生率,采用亚组分析及Cox生存回归分析研究细菌过滤器预防VAP的效果。 结果细菌过滤器组气管切开患者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 vs 38.7%,χ2=9.634,P=0.002)。2组VAP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 vs 34.0%,χ2=3.647,P=0.0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菌过滤器未能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OR=0.552,95% CI=0.299~1.019,P=0.058);Kaplan-Meier分析未显示细菌过滤器在预防VAP方面具有显著优势(log-rank检验,P=0.060);亚组分析及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在机械通气<25 d的患者中,细菌过滤器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HR=0.373,P=0.004)。 结论在机械通气<25 d的患者中,细菌过滤器联合加热湿化可以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不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1, 2, 3 It has been reported to affect between 9 and 27% of intubated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4, 5, 6ObjectiveA meta-analysis was undertaken to combine information from published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subglottic drainage of secretion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 ICU patients.Data sourcesStudies were identified by searching MEDLINE (1966 to January 2011), EMBASE (1980–2011), and CINAHL (1982 to January 2011).Review methodsRandomized trials of subglottic drainage of secretions compared to usual care in adult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CU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ResultsSubglottic drainage of secretions was estimated to reduced the risk of VAP by 48% (fixed-effect relative risk (RR) = 0.5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2–0.65). When comparing subglottic drainage and control groups, the summary relative risk for ICU mortality was 1.05 (95% CI, 0.86–1.28) and for hospital mortality was 0.96 (95% CI, 0.81–1.12). Overall subglottic drainage effect on day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1.04 days (95% CI, ?2.79–0.71).ConclusionThis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shows that almost one-half of cases of VAP may be prevented with the use of specialized endotracheal tubes designed to drain subglottic secretions. Tim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y be reduced and time to development of VAP may be increased, but no reduction in ICU or hospital mortality has been observed in published t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