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损害(脑卒中和脑外伤、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构音障碍是一个常见后遗症。语言治疗师将对这些患者采取针对功能损害的治疗和种类繁多的治疗措施,其目的是改善患者言语的可理解性。2000年应用计算机对脑损害后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循证。  相似文献   

2.
复述、命名、构音、理解综合训练治疗重度Broca失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称为失语症。失语症所产生的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患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脑卒中患有70%—75%出现语言障碍。失语症有很多类型,BNM失语是其中一种类型。对Broca失语患采用了复述、命名、构音、理解综合训练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61-3861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中枢神经损伤后所致的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52例脑卒中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方面的电针及早期语言训练,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观察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2例中达到语言流利性的22例,占42%,达到语言中间性27例52%,3例为语言非流利性,占6%。电针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患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表现及语言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性意义(P=0.910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秀芬  齐常萍 《现代康复》2001,5(5):140-140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构音障碍训练中早期护理介入的作用。方法:将36例构音障碍患分为护理介入组和对照组,护理介入组中护士配合语言治疗采用语言训练(Speech Therapist,简称ST)全程介入的方法,使患重建语言功能。结果:护理介入组患语言能力恢复与恢复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而且病程小于2个朋的疗效比大于3个月的好。结论:在构音障碍患ST中早期护理介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称为失语症。失语症所产生的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患者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脑卒中患者有70%~75%出现语言障碍。失语症有很多类型,Broca失语是其中一种类型。对Broca失语患者采用了复述、命名、构音、理解综合训练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运动性构音障碍普遍存在有口腔共鸣障碍及口腔器官运动障碍。口腔肌肉收缩的力量、时间及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运动的准确性与方向与产生正常言语至关重要。任何神经肌肉的损害都可影响到运动性言语的各方面,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损害是发音动作和发音肌群的损害。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性发音练习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康复中心语言训练室。对象:来源于郑州市儿童医院2003-10/2004-08,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中,经语言评定和言语评定中被确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42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言语障碍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林 《新医学》2001,32(6):342-34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与脑损害部位的关系。方法:对1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汉语失语检查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并分析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该组患者中,失语症占37%,音韵障碍占39%,构音不全占24%,病变部位在语言中枢77例(占52.7%),非语言中枢69例(占47.3%),结论:言语障碍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失语症的脑损害常以主侧半球为主,“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导致各类型的言语障碍,构音不全多见于脑干病变,因此,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同时进行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水平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以及与言语产生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依据神经系统损害部位和言语受损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痉挛型、迟缓型、失调型、运动过强型、运动过弱型、混合型。构音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40%。痉挛型构音障碍是构音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国外学者对此种言语障碍做过深入研究,获得了很多重要数据。由于语言的不同,一些数据、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法可能不适合中国患者。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描述了10例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治疗,提出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10例病人中9例治愈,说明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显著疗效。文章同时探讨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发生原因,从而使语言治疗的领域更加宽广,也拓宽了康复领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在重度构音障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语言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例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在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强调手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的训练中应注意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浅谈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障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卫冬洁 《现代康复》1997,1(1):10-12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患有脑性瘫痪的儿童常常伴随有语言障碍。主要有发声障碍、共鸣和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治疗需要早期治疗,也需要进行合作小组的集体治疗,这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治疗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环境、交流训练、咀嚼、吸吮、咽下训练以及字训练等,脑性瘫痪儿的语言治疗及预后要依据所伴随的障碍的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患有脑性瘫痪的儿童常常伴随有语言障碍。主要有发声障碍、共鸣和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治疗需要早期治疗,也需要进行合作小组的集体治疗,这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治疗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环境、交流训练、咀嚼、吸吮、咽下训练以及文字训练等,脑性瘫痪儿的语言治疗及预后要依据所伴随的障碍的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波  常俊玲 《现代康复》2000,4(1):56-5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构音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根据病程分为三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到提高。有显性差异。结论: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最佳,但对于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患,无论其病程多长短,只要坚持正规康复治疗,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朱少敏  霍春暖 《现代康复》1997,1(2):131-132
语言障碍是脑血管病患常见症状之一。约有70%-75%的脑血管病患出现语言障碍,影响患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导致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困难,从而影响患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语言康复是指对语言障碍患进行语言矫治,使患尽可能地恢复正常语言表达的各种措施。对失语、构音障碍、呐吃、听觉障碍的患进行训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语言障碍诊治系统(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语言障碍诊疗仪结合传统的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构音评定达句子水平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0例与12例,P〈0.05)。但对于构音器官的检查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具有一定疗效,能改变语言治疗方法的单一局面,且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后所致的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52例脑卒中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方面的电针及早期语言训练,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观察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2例中达到语言流利性的22例,占42%,达到语言中间性27例52%,3例为语言非流利性,占6%。电针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率较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运动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学习能力为主要特征,常伴发心理行为的异常,如学习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注意力障碍等。DCD儿童运动学习能力较差,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其障碍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还会继发心理、情绪障碍等问题~([1-2])。本病例共患DCD及功能性构音障碍~([3]),但与既往文献记载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4-5]),除了表现口腔运动功能协调障碍及构音异常外,还伴有声调韵律的异常,语言的可懂度差。本文旨在运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机制,探讨学习能力低下的儿童的构音障碍的语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语音障碍为特征的语言发育迟缓学龄前儿童语言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解训练、语法训练、表达训练、构音训练、游戏治疗、构音器官运动等训练,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评定法、S-S法进行评定.结果 患儿的语言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语言治疗可以改善以语音障碍为主的语言发育迟缓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