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部分性阻塞脾动脉减少脾动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力,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同时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因此更适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4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海  杨文明 《安徽医药》2010,14(4):380-382
目的综述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进展。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脾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加强围手术期驱铜和保肝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既保留了脾脏的功能,又解决了因脾功能亢进造成血细胞三系下降的状况。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个全新的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脾亢和原发性脾亢。方法 2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巨脾患者,分别经股动脉穿刺引入COBRA导管或肝导管超选择至脾脏中、下部分进行动脉造影,采用1mm左右的明胶海绵碎块+庆大霉素+造影荆进行栓塞。结果 最先发生反应的是白细胞升高,其次是血小板升高,脾脏体积逐渐缩小及肝功能改善。结论 PSE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又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能力,具有适应证广、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2011年入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脾动脉造影,分析血管形态和分布情况,采用导丝段或不锈钢圈对脾动脉进行部分栓塞;观察分析患者脾脏接受塞栓的范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况;对照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接受术后在一定时间内各项复查结果的变动情况。结果 54例患者接受手术后复查结果明显好转,外周的血细胞得到积极改善;经过CT检测,脾脏体积相应缩小,绝大部分患者脾脏功能指标正常恢复。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概率低,患者脾脏各项功能指标恢复稳定,对缓解脾功能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脾功能亢进造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致感染、出血.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SE既可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其一定脾脏免疫功能.我院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在肝癌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患者5例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4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4F-RH导管送入腹主动脉行造影检查。利用专业插管技术在泥鳅导丝辅助下将导管送入脾动脉主干行脾动脉造影。根据脾脏大小及脾内动脉分支(脾内动脉内径约1mm分支计数)来确定栓塞面积及栓塞物质明胶海绵的用量,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m×1.0mm为宜,脾脏栓塞60%~70%为宜,以栓塞脾脏中下部为宜,术后3、7、14、30d观察血常规。结果术前、术后WBC和PLT计数明显改变,术后3d WBC、PLT计数明显提高,7~14d达到高峰,30d左右外周血中WBC、PLT基本稳定。结论 PSE是一种在保留脾脏功能情况下能长期改善血液学状况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宽、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是替代外科性脾切除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脾功能亢进患者58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48例,门脉高压患者10例。以上患者均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前以及术后1、2、4周观察外周血象变化以及脾脏大小变化。结果①患者脾脏一般在术后1个月开始缩小,6个月后复查,脾脏进一步缩小。②本组患者在术后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反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出现发热;术后1d出现左上腹疼痛,可耐受;2例出现恶心,呕吐,其余均未见恶心、呕吐等反应。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左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术后出现中量以下腹水。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注意术后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部分脾栓塞不但可以纠正脾亢的临床表现。同时又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我院于1996年至2003年对8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6例行脾动脉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风险小,痛苦少,临床疗效明显,并可保留脾脏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消除脾功能亢进和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的主要目的。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05~2008-05由各种  相似文献   

12.
杨明放  顾福嘉  唐斌 《贵州医药》2005,29(8):714-715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因其创伤性小、并发症低,同时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而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目前最常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本文对18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通讨PVA颗粒栓塞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脾功能亢进是常见病,传统切除术创伤大,且术后机体因免疫机能降低而引起感染发生率的增加[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部分脾栓塞术(PSE)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笔者于2006-06~2008-04对34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部分脾栓塞术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国焰 《江西医药》2012,47(6):506-50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66-3767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脾功能亢进过去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引起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我院多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替代疗法,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轻,费用低等优点,近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护理体会及护理宣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破裂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日益增加,而且伤势有所加重,给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既往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如果采取手术治疗,其术式多为脾切除术。但是,随着现代脾脏外科对脾功能的认识以及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脾外伤行脾切除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国内多家医院采取多种方法保留脾脏功能。笔者2001年-2003年通过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5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ai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8例。结果平均栓塞范围为60%~70%,临床有效率为100%。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9.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金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5-106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对4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3d、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