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 1994年以来 ,我们收治成人肠套叠患者 2 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16~ 79岁 ,平均 4 3岁。其中 2 4例经手术证实 ,4例由 X线钡灌肠确诊并复位。 2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绞痛 ,其中恶心呕吐 2 1例、便血 12例、腹部扪及包块 17例、肠鸣音亢进 9例。最后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者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 2 4例肠套叠患者 ,套叠为原发性 6例 ,回肠息肉 5例 ,回盲部肿瘤、蛔虫团块各 3例 ,回结肠多发性息肉、回肠脂肪瘤和美克尔氏憩室各 2例 ,阑尾癌 1例。套叠类型 :回盲肠型 11例 ,回结肠型 8例 ,小肠型7例 ,结肠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阵发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包块、便血/果酱样便等。辅助检查腹部CT确诊39例,成人肠套叠2例保守治疗成功复位,1例放弃治疗出院,40例行手术治疗。小肠套叠28例,其中良性病变18例,依次为小肠腺瘤、脂肪瘤、粘连、异物等;恶性病变10例,分别为间质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腺癌和肉瘤。回盲部及结肠套叠83%为恶性肿瘤,均为腺癌。4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4.
成人肠套叠19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腹痛、血便、腹部包块是常见的三主症。成年人肠套叠临床少见,仅占5%左右,多为继发性病变,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高。我院1994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成人肠套叠患者19例。现将其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人肠套叠5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常易延误诊治。1985年1月至2001年7月,我院收治成人肠套叠55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成人肠套叠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肠套叠临床少见 ,表现多不典型 ,早期诊断困难 ,易延误治疗。近 10年来 ,我们收治成人肠套叠 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43.6岁 ;病程 48小时~ 11年。以肠梗阻表现为主 ,呈急性、慢性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有腹痛、恶心、呕吐 2 5例 ,黑便或潜血阳性 10例 ,发热、消瘦、腹泻 8例 ,腹部绞痛时摸到肿块 7例 ,仅有反复发作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者 3例。患者全部行腹部平片检查 ,17例显示液平、肠胀气 ;2 5例做腹部 B超检查 ,发现腹部肿块 16例 ;CT检查 18例 ,13例显示“轮胎征”或“靶征”… 相似文献
7.
成人肠套叠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血便等。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良、恶性肿瘤和肠管炎症水肿等。腹部B超、CT、结肠镜检查为其主要辅助检查方法;本组手术治疗18例,16例恢复顺利,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诊后以手术治疗为宜,钡灌肠复位不应作为治疗手段,肠切除术是根除病因,防止复发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例1 女,34岁。因右下腹疼痛、寒战、发热、黄疸反复发作20年,以胆石症入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第3天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排便。术后第5天出现阵发性腹痛并呕吐4次,吐出食物残渣及胆汁,术后第6天腹痛加重,腹部脐下见肠型,未触及腹部包块,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无血便。腹透:左上腹 相似文献
9.
成人肠套叠10例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肠套叠临床较为少见,且多为继发性,可继发于肠息肉、肠肿瘤、美克尔憩室等。其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依靠X线平片,钡餐造影,结肠双对比造影及CT检查。我院1994~2005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0例,现将其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肠套叠系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认为发病与肠痉挛及肠管蠕动紊乱有关,80%发生于2岁以下,男比女多2~3倍,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治疗的资料完整的小儿肠套叠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53年10月至1960年5月共六年零七个月期间内,收治肠梗阻患者910例,其中肠套叠有156例,次于肠扭转(351例)而居第2位。今作一初步分析,以供参考。一、性别与年龄:历来认为:肠套叠是婴儿急腹病中最重要的疾患之一,教科书中每提及此病最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儿,并认为随年龄之增长,此病逐渐波少。近年来国内几个大城市的临床报告中,数字亦颇相近;然而,山东地区却以成人及较大儿童多见。本组156例中,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67岁,10岁以上者共104例,约占总教的2/3,10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中,又以2岁以上者居多,不足2岁者仅13例。一般认为婴儿断奶时期,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诱使肠异常蠕动以致发生套叠;农村婴儿之饮食习惯或有不同,其断奶期亦非如城市中之比较一致,母乳不足时,常在几个月甚至初生后即哺以软食,或以固体食物经成人咀嚼后饲之,母乳丰富时,哺乳期可超过二、三岁,其间也往往撬杂普通食物,是以其年龄发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报告6例婴幼儿肠套叠。结合文献就误诊原因作了浅析,并提出了减少本病误诊的几点看法。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6月~10月。3例均以呕吐起病。2例腹泻,大便常规见白细胞++,其中1例有血便,发高热,大便中有吞噬细胞,1例阵阵哭闹吐蛔虫。误诊时间<1天3例,~3天2例,>3天1例。6例中3例钡灌肠后确诊;2例剖腹探查时发现,并作了部分肠切除;1例住院8小时死亡,尸解证实。2 误诊原因分析2.1 临床表现不典型。患儿以呕吐起病。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占50%),治疗无效时还误作腰穿,造成患儿不应有的负担。2.2 腹部触诊无包块,轻易排除肠套叠。本组有1例系回—升结肠型肠套叠,部位特殊,套入部在结肠肝曲,恰被肝脏遮盖,包块不易触清而误诊。后行钡灌肠透视,见肝区下结肠钡剂通过受阻,呈杯口样改变,方诊断为肠套叠转外科。有时患儿腹胀明显,也不易触到包块。 相似文献
16.
17.
198 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收治小儿肠套叠 10 6例 ,其中误诊 2 4例 ,现报告如下 ,并分析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为 2个月~ 3岁 ,<2岁者 18例。误诊时间 <6h者 15例 ,~ 12 h者 4例 ,~ 2 4 h者 3例 ,~ 4 8h者 2例。误诊疾病 :1误诊为急性肠炎 15例 ,均以呕吐、腹泻、阵发性哭闹、面色较苍白、无明显腹胀为主要表现 ,伴有轻、中度脱水。经抗炎补液治疗病情无减轻 ,发现大便以血便为主 ,直肠指诊血便者 9例 ,右上腹触及包块 ,左下腹空虚感者 7例 ,X线腹透见大气液平 6例 ,疑为肠套叠作腹部 B超 12例。 11…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套叠是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现就我们近几年来的26例肠套叠误诊病例作一分析。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个月以内者5例,7~12个月15例,13个月~3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个小时以内11例,6~12小时10例,13~24小时3例,25~48小时2例。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23例,呕吐21例,腹泻17例;大便红色粘液样8例,果酱样4例;发热13例,腹部触及包块2例,伴有明显脱水酸中毒者6例。腹部X线透视11例,均为肠腔积气。大便常规检查12例,同时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6例,有红细胞和白细胞4例,仅有白细胞2例。26…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大肠套叠不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自1969~1989年收治21例60岁以上老年大肠套叠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2例,女9例,年龄60~78岁。发病到住院时间短的10h,长的反复发作达5年之久,病程1年以上的5例均为良性肿瘤。二、肠套叠的原因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8例,其它原因1例。回盲结型13例,结结型7例,全结肠套叠肛门脱出1例。结肠腺癌8例,结肠息肉5例,以病灶为套头型成套叠。三、临床表现 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例发作性的腹部肿块,部分性肠梗阻12例,血便4例,呈 相似文献
20.
例1:生后20天。因嗜睡半天,醒后哭闹、拒乳、面色苍白、出汗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X线示无液平。疑为低血糖,给予高渗糖、维生素C等静注,仍嗜睡。入院后4小时出现反复呕吐、剧烈哭闹,再次查体于左季肋区扪及腊肠样包块,1小时后排果酱样血便,诊为肠套叠,转外科治疗。 例2:生后26天。吐泻、阵阵哭闹1天,日排水样便10余次,拟诊为肠炎、肠痉挛,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无效。查体:腹膨隆,上腹扪及腊肠样包块,肛门指诊引出水样便、无血。3小时后排果酱样血便。手术证实为肠套叠。 误诊原因分析:与成人相比,新生儿食管相对较长,胃贲门较大,胃入口括约肌不发达,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故较易发生溢乳及呕吐。故肠套叠后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本文2例误诊亦与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基层医院对小儿外科疾病诊治经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