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多酚细胞毒作用和抗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谢冰芬  刘宗潮 《癌症》1998,17(6):418-420,427
目的:进一步研究茶多酚(TP)在体外细胞毒作用、体内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噻唑兰(MTT)体外试验法和灌胃给药体内抗瘤试验。结果: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CNF2、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GLC-82细胞及MCF-7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102.72μg/ml、35.76μg/ml、70.0μg/ml和63.10μg/ml。体内灌胃给予TP1.25mg/kg、5.0mg/kg和20mg  相似文献   

2.
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青蒿琥酯或全铁转铁蛋白联合青蒿琥酯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对上述3种人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对HCT-8、K562、MCF-7的IC50值为1.99μg/ml、1.62μg/ml、10.54μg/ml;加用1mg/ml全铁转铁蛋白处理3小时后再给予青蒿琥酯,其IC50值分别为3.54μg/ml、4.14μg/ml、11.95μg/ml。结论:青蒿琥酯钠在体外对HCT-8、K562、MCF-7等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加用全铁转铁蛋白未明显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青蒿琥酯或全铁转铁蛋白联合青蒿琥酯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对上述3种人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对HCT-8、K562、MCF-7的IC50值为1.99μg/ml、1.62μg/ml、10.54μg/ml;加用1mg/ml全铁转铁蛋白处理3小时后再给予青蒿琥酯,其IC50值分别为3.54μg/ml、4.14μg/ml、11.95μg/ml.结论:青蒿琥酯钠在体外对HCT-8、K562、MCF-7等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加用全铁转铁蛋白未明显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根法  李风琴 《癌症》1994,13(6):506-508
我们用尼群地平(Nitrendipin)和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呋喃氟尿嘧啶(FT─207)配伍,5μg/ml的Nitr使5-Fu对L─1210细胞的体外杀伤力增加2.8倍(IC50由0.70μg/ml降至0.25μg/ml),10μg/ml的Nitr使5-Fu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力提高3.1倍(IC50从1.25μg/ml降至0.41μg/ml);FT─207联合2mg的Nitr治疗小鼠肉瘤S─180使抑瘤率从33%增至57%(P<0.001);高效液相色谱仪提示联合用药提高了肿瘤细胞内5-Fu的药物浓度(提高32%)。试验结果证明钙通道阻滞剂Nitr能提高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FT─207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淋巴毒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组人淋巴毒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测rhLT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细胞毒作用,体内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rhLT对体外培养的MKN-45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1.98×10^-2μg/ml,rhLT对小鼠体内移植的S180实体瘤和小鼠Ehrlich氏实体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4.13%和34.08%;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杀伤效应、酶活性测定及Fulgen-DNA法显示分裂指数,分析山豆根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作用。结果表明:100mg/ml、200mg/ml浓度对细胞的杀伤能力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50mg/ml浓度维持在3%左右。100mg/ml,200mg/ml实验,在加药第3天对细胞分裂指数抑制率接近或达到100%,50mg/ml实验作用呈负相关。山豆根使谷氨酸脱氢酶,苹果  相似文献   

7.
8-氯腺苷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内合成的8-氯腺苷经体内、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100mg·kg ̄(-1)·d ̄(-1)×7剂量,可使小鼠肝癌实体瘤H_22抑制率达71.7%±13.3%腹腔注射(ip)和66.1%±4.46%静脉注射(iv),使白血病L1210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达124.O%±22.1%(ip)和104.2%±20.1%(iv)。体外实验显示,8-氯腺苷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K_562以及人胃癌细胞系MGC8O-3均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8μmol/L、4.2μmol/L和1.56μmol/L。该药采用腹腔一次注射测定小鼠的LD_50为:1025.0±52.4mg/kg;大鼠的LD_50为:793.4±70.7mg/kg,表明其急性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绿茶提取物茶绿色素的致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绿色素800(1/16LD50)mg/kg、1600(1/8LD50)mg/kg和3200(1/4LD50)mg/kg各剂量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3.6‰,3.2‰,2.6‰,与阴性对照组(2.8‰)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12.5μg/l皿、1250μg/皿、5000μg/皿各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等测试菌  相似文献   

9.
He L  Zhang S  Yu L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31-433
目的比较49种单体结构的激光光敏剂对两种人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方法用MTT试验的方法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1116和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进行激光处理后,以细胞生存率确定50%肿瘤细胞抑制率(IC50),观察各光敏剂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结果49种光敏剂用IC50比较,位于前9位的单体光敏剂结构属血卟啉类,对K562和SW1116的IC50均<1.0μg/ml,目前临床上试用的血卟啉单甲醚(PSD-007)的IC50处第17位,对SW1116细胞和K562的IC50分别为1.25μg/ml和3.75μg/ml。结论本组实验显示,新研制的单体光敏剂,从其光敏作用,前16位单体可望取代PSD-007。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甲氰咪呱(CIM)对鼠体内IL2/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将B16细胞经尾静脉接种于C57BL/6小鼠,第3d分别应用DHanks液、CIM(10mg/ml)+CIM(1μg/ml)诱导的脾细胞,IL2+IL2(500U/ml)诱导的LAK细胞,CIM(10mg/ml)+IL2+CIM(1μg/ml)和IL2(500U/ml)共同诱导的LAK细胞,观察鼠肺转移结节和生存期。结果显示,单用CIM并不能减少肺转移结节和延长生存期;CIM+IL2/LAK治疗组与IL2/LAK治疗组相比,可减少肺转移结节(P<0.05)和显著延长生存期(P<0.01)。结果表明,CIM能够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11.
5-Fu佐剂包裹物的抗肿瘤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作了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completeadjuvant,FCA)包裹5-Fu的抗肿瘤机理的实验研究。FCA包裹5-Fu相的对包封率平均为:84.5%。5-Fu-FCA体外缓释试验结果和Wistar大鼠体内5-Fu及5-Fu-PCA吸收试验均表明:5-Fu用FCA包裹后,在体内外具有缓慢释放的作用。50~200μg浓度的5-Fu在不同作用时间里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统计三次实验结果(对H_(22)肝癌细胞),5-Fu200μg/ml作用10分钟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4.66±6.02;50μg/ml作用24小时的抑制率为61.35±7.17。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8)。结果提示:在肿瘤局部低浓度5-Fu的持续存在,在一定情况下,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牛膝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作者研究了牛膝多糖(ABP)对S_(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脾细胞诱生TNF和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证实ABP25~100mg·Kg ̄(-1)·d ̄(-1)×7的抑瘤率为31%~40%。环磷酰胺12.5mg/kg单次的抑瘤率为17%,与ABP100mg·kg ̄(-1)·d ̄(-1)合用的抑瘤率为58%,有明显协同作用。ABP1~2μg/ml对小鼠肉瘤S_(180)细胞和人白血病K_(56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BP50及1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S_(180)荷瘤小鼠LAK细胞活性和TNF-β生成。诱生TNF的达峰时间是2次腹腔注射后的第8天。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_(180)细胞膜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BP与细胞接触24小时,引起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升高,膜磷脂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但膜胆固醇含量、膜流动性(C/P比值)不受影响。提示ABP的抗瘤机理与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及改变细胞膜生化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细胞(CHLcells)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氟康唑(FCZ)致突变作用的结果:FCZ浓度达500μg/皿,不论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对各菌株均无诱发回复突变作用;200mg/kg腹腔注射,未引起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在200g/ml浓度下,不论是否经S9代谢活化,均未导致CHL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4.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DHAQ)为1987年美国上市的有效抗癌药物,90年代国内已生产并列为我国抗肿瘤类基本药物之一,为了解其致突变作用,我们进行了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国产MIT6mg/kg、12mg/kg、06mg/kg及024mg/kg(相当于小鼠的1/2,1/10,1/20及1/50LD50)一次腹腔注射,可使NIH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分别达到36.10±12.15‰,34.50±7.89‰,16.00±6.62‰及3.70±1.98‰(n=10)…  相似文献   

15.
杨小平  梁永钜 《癌症》1997,16(6):417-418
根据我们过去的实验,特充本实验以了解此合剂体内肿瘤作用。方法;本实验用裸鼠移植人鼻咽癌检测中药芪蒿合剂Ⅰ、Ⅱ,Ⅲ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灌服合剂Ⅰ。在相当于12.5g生药;kg^-1剂量下,抑制率为35.6%,在33.5g生药;kg^-1剂量下,抑瘤率为36.4%和52.5%;灌服合剂Ⅱ在25.3g生药.kg^-1剂量下,抑瘤率为50.5%;灌服合剂Ⅲ在20g生药kg^-1剂量下,抑制率为34%。  相似文献   

16.
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基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5-FC的敏感性。结果:实验显示,5-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而对未导入CD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5-FC对导入和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IC50分别为418μg/ml和1249μg/ml。结论:CD/5-FC体系对体外转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rh T N Fα Db50 G 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体外采用 M T T 法测rh T N Fα Db50 G 对 M K N45 细胞的 I C50 , 体内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M T T法测定结果表明rh T N Fα Db50 G 对一定浓度的人胃癌细胞株 M K N45 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 其 I C50 为4 .461 ×10 - 2μg/ ml( 相关系数γ= 0 .9546) 。体内研究表明rh T N Fα Db50 G 对小鼠 S180 实体瘤和小鼠 Ehrlich 氏实体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9 .3 % (iv) 和40 .07 % (iv) 。rh T N Fα Db50 G 对小鼠黑色素瘤 B16 的肺转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为60 .41 % (iv) 。结论: 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 T N Fα Db50 G 在体内体外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小鼠脾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体外检测了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诱变作用。在0.006μg/ml的浓度时既可见微核率明显升高,0.05μg/ml时双核细胞的微核率可达26.1%,与所用浓度呈正相关,并出现浓度依赖关系的细胞周期延迟现象。结果提示: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具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药物学体内实验法及体外人癌细胞培养药杀伤法,观察了奥沙利铂抑瘤活性并与顺铂相比较。结果奥沙利铂(9mg/kg-2.25mg/kg,腹腔注射,3次)用药的3组小鼠,在体内接种L1210后,观察30天均无腹水出现,全部存活,达到治愈水平。在相同剂量下(9mg/kg-2.25mg/kg,腹注射,3次)败类沙利铂的毒性明显低于顺铂,每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都高于顺铂组。结论体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抗癌作用,为局部应用卡铂化疗提供依据。方法用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研究比较静脉和瘤体注射卡铂60mg/kg的药代动力学。于注药后30分钟、90分钟、240分钟分别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铂浓度。结果局部瘤体给药组血浓度是15.03μg/ml、17.06μg/ml、14.03μg/ml。静脉注射组分别是48.45μg/ml、39.31μg/ml、34.85μg/ml。局部注射组抑瘤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实验证明,局部化疗能提高瘤体内药物浓度,提高杀瘤细胞作用,降低了循环药物浓度,从而减轻全身毒副作用。因此,局部化疗对治疗恶性肿瘤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