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省勐腊县人房蚊虫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方向人房蚊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蚊类群落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DC和UV诱蚊灯人房通宵捕蚊,对所获得的数据材料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捕获蚊虫2亚科5属9亚属20种2 861只,数据处理分析发现人房蚊虫优势种有迷糊按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可赫按蚊、侧白伊蚊、吉甫按蚊、伪杂鳞库蚊、棕头库蚊,优势度分别为64.84、46.75、41.17、40.16、32.37、28.19、21.90、12.59、12.53、16.19;群落的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集中指数分别为2.88、0.67、0.191 4;经χ2检验(P>P0.05)和回归方程分析(r>0.34),综合比较发现微小按蚊与多斑按蚊、可赫按蚊、棕头库蚊结合的较好,中华按蚊与棕头库蚊、可赫按蚊结合的较好,可赫按蚊与棕头库蚊结合的较好.结论该人房群落蚊种较丰富,群落组成和结构复杂,各优势蚊种数量分布基本均匀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在对蒙山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如丰富度、种多样性、种间相遇机率、均匀度、生物量、种群密度6个指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对其蚊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做相关性处理。结果调查中捕获成蚊及由幼虫孵化来的成虫共计2013只,其中在200~300m处1724只,约占85%,700~800m处257只,约占13%,而在1156m的山顶处仅32只,约占2%。上述6个指标在200~300m处依次分别为13、0.345、0.272、0.310、1.20、1724;在700~800m处分别为12、0.417、0.443、0.417,0.18、257;在1156m处分别为9、0.677、0.845、0.750、0.06、32。700~800m处和1156m处的蚊虫群落结构相似性指数较高,其值为0.3625;其次为200~300m处和700~800m处,为0.1852;200~300m处和1156m处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1452,相隔距离越近,相似性越大,反之亦然,这与实际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明显的不同,越是接近蒙山底部,蚊虫的丰富度、种群密度、生物量增大,而蚊种的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因有优势蚊种的存在而逐渐降低,反之亦然。这对研究蚊虫群落结构特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驻浙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全夜诱捕法。结果共捕获成蚊888只,分为3属3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8.38%,中华按蚊占20.94%,骚扰阿蚊占0.68%,三带喙库蚊为该营区周边优势蚊种。在捕获的成蚊中,饱血蚊占1.38%,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吸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6,Ρ>0.05);稻田与猪舍的三带喙库蚊吸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1,Ρ=0.001)。结论初步摸清了某部驻浙营区及其周边环境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为今后开展有效的蚊虫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南部野外与村内蚊虫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研究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一亻爱伲族村寨野外及村内蚊虫群落结构 ,探讨蚊类群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和种类组成。方法 采用人诱和牛诱 ( 8m× 8m× 2m蚊帐 )通宵捕蚊 ,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结果 村内群落捕获蚊虫 2亚科 6属 11个亚属 3 6种 2 14 2 6只 ,野外群落捕获 2亚科 4属 10个亚属 3 8种 12 2 19只。两群落优势蚊种基本一致为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菲律宾按蚊、克氏按蚊、乌头按蚊和可赫按蚊。优势度村内群落分别为 70 .73、3 1.3 7、2 9.92、3 6.11、2 5 .67、2 7.80、2 1.60、15 .5 8,野外群落分别为 5 8.18、3 1.86、2 9.13、3 4.91、16.5 5、2 6.77、2 4.0 6、2 1.45。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指数村内分别为 1.78、0 .45和 0 .83 ,野外分别为 2 .0 9、0 .5 8和 0 .81。结论 野外群落较村内丰富 ,两群落组成结构复杂 ,优势蚊种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驻湘西某部营区周边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在驻区周边4个方向各选取猪圈、稻田、人居作为调查点,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进行诱捕。结果共捕获成蚊19 605只,分为3属4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8.18%,中华按蚊占1.28%,三带喙库蚊为某部营区周边优势蚊种。不同方向蚊虫捕捉数量无差异,但经LSD两两比较,稻田与人居之间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捕捉数量存在差异(P0.05),其他调查点之间无差异。在捕获的成蚊中,饱血蚊占2.62%,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吸血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驻湘西某部营区周边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具备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条件。  相似文献   

6.
云南边境地区蚊虫群落及地理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云南省15个边境县市蚊虫群落的优势种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进行了分析。方法:捕蚊、白天采用人工诱捕法,夜间吸蚊器捕捉,结果: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6种,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竹林树林白天活动蚊虫优势种共5种,分别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蚊虫多样性指数变化顺序: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生态,沧源(2.0920)>瑞丽(2.0355)>盈江(1.9521)>景洪(1.8193)>马关(1.7234)>耿马(1.6857)>勐腊(1.6717)>金平(1.6709)>双江(1.6488)>孟连(1.6444)>勐海(1.5688)>畹町(1.4616)>河口(1.7447)>沧源(1.6576)>耿马)>保山(1.2364);野外竹林树林生态,河口(2.1630)>景洪(1.9355)>勐腊(1.7447)>沧源(1.6756)>耿马(1.6734)>盈江(1.6258)>潞西(1.6015)>畹町(1.5948)>瑞丽(1.5318)>勐腊(1.1619)>勐海(1.0561)。各地蚊虫多样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夜间活动蚊虫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及伪杂鳞库蚊地理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为:0.8586、0.8382和0.8015;白天活动蚊虫中,白纹伊蚊地理生态位宽度最大(0.895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赴苏丹维和医疗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逐月消长情况。方法外环境采用灯诱法,帐篷和室外墙壁采用吸蚊器捕捉法,室内用目测法。结果灯诱法捕获成蚊67只,伊蚊属占43.3%、按蚊属占17.9%;板房内通过综合灭蚊措施使蚊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吸蚊器于板房外墙壁捕获成蚊898只,分为5属,其中伊蚊属占52.6%、按蚊属占27.1%、库蚊属占18.2%,8~10月成蚊密度明显较11~12月高(P0.05);21:00蚊活动最高,其他时段蚊密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初步摸清了中国赴苏丹维和医疗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掌握蚊虫分布特点及其在虫媒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捕获蚊虫,分离病毒。结果:1981、1982、1986和1988年在景洪市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从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2株基孔肯雅病毒、1株登革热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4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株基孔肯雅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
景晓 《山东卫生》2005,(11):59-60
为达到良好的生物防治目的,通常采用人工繁殖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或从国外引入或移植新的天敌,改变群落结构。下面继续介绍可成为蚊虫天敌的其它生物,如真菌、寄生物和捕食。  相似文献   

10.
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及其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探索新型蚊虫采集手段。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同时以帐诱法进行比较。结果二氧化碳诱蚊灯共捕获成蚊676只,分为2属2种,其中淡色库蚊占95.71%,白纹伊蚊占4.29%;淡色库蚊主要于前半夜捕自工作区和小树林,白纹伊蚊主要于凌晨捕自生活区和小树林。帐诱法共捕获蚊虫178只(仅2h),淡色库蚊占83.70%,白纹伊蚊占16.30%。结论初步摸清了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同时表明二氧化碳诱蚊灯可以作为蚊虫预警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拉萨市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动态,为该市媒介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拉萨市城区不同方位选取调查点,以诱蚊灯法、人帐诱法及人工小时法捕获蚊类,用形态学和多重PCR方法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拉萨市蚊类包括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和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2009、2012年人帐诱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9.57和3.06只/(帐·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934,P〉0.05)。2009、2012年人工小时法总蚊密度分别为62.10和7.90只/人工小时,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874,P〉0.05)。2012、2013年诱蚊灯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47和0.20只/(灯·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居民区蚊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_1.3=1.503,P〉0.05)。2012年诱蚊灯法捕获的105只蚊虫中,经多重PCR鉴定,36只属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纯合子(34.29%),69份出现杂交(65.71%)。结论拉萨市存在较稳定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蚊密度相对较低,提示该地区存在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应对该地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开展监测与风险评估,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蚊虫媒介的分布特点及当地虫媒病毒情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RTPCR法检测常见虫媒病毒核酸;在西双版纳州采集发热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并用ELISA法检测常见病毒性脑炎IgM抗体。结果共采获蚊虫5属29种133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带足按蚊分别占蚊虫标本总数的79.98%(10667/13337)、7.95%(1060/13337)和7.38%(984/13337),三带喙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采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版纳病毒、甲病毒属、环状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引物对214批蚊虫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多种细胞对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也为阴性。用相关脑炎病毒试剂盒对采集到的52份急性期血清标本及54份脑脊液标本进行ELISA检测,发现乙脑病毒IgM阳性16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腮腺炎病毒IgM抗体阳性13例,埃可病毒IgM抗体阳性3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结论 2011年西双版纳地区采集到的蚊虫标本中未检测到乙脑、版纳及环状病毒等虫媒病毒,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当地发热患者存在乙脑等多种病毒性脑炎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吸血蚊、蠓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蚊、蠓,收集相关文献.结果 2008-2009年在饶河口岸采获吸血蚊、蠓90214只,计6属63种,其中蚊类4属28种;蠓类2属35种,哈尔巴岭库蠓为饶河口岸首次记录的蠓种;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84.94%);吸血蠓的主要种类是兴安库蠓(37.19%)、不显库蠓(20.03%)和刺螫库蠓(20.04%).不同生境、场所的主要蚊、蠓种类组成有所不同.结论 为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吸血蚊、蠓本底、虫媒病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类及所携带虫媒病毒分布状况。方法使用诱蚊灯于18:00至次日06:00进行蚊虫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后液氮保存并运送至实验室备检;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011年8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市)共采集到蚊虫标本3属6种24028只,其中刺扰伊蚊最多,占采集总数的32.80%(7880/24028),淡色库蚊占30.26%(7272/24028);通过细胞培养分离到1株可以引起两种细胞(BHK-21和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分离株(GS11-155);此外在32批蚊虫标本中检测到病毒(库蚊黄病毒、盖塔病毒、辽宁病毒)基因阳性,对其中11批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1批为蚊传黄病毒,3批为盖塔病毒,7批为辽宁病毒。结论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且蚊虫携带多种虫媒病毒,包括蚊传黄病毒、盖塔病毒和辽宁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口岸吸血蚊蠓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诱虫灯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蚊蠓。结果 2007-2009年在逊克口岸采获蚊蠓5171只,计2科5属22种,其中蚊科4属10种;蠓科1属12种,新发现了逊克库蠓新种(另文描述)。22种蚊蠓均为逊克口岸首次记录的种类。蚊虫的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82.5%)。吸血蠓的优势种群为刺螫库蠓(44.9%)和兴安库蠓(36.7%)。不同生境、场所的蚊蠓主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黑龙江省逊克口岸吸血蚊蠓本底、虫媒病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7年7月-2008年6月秀屿港蚊类种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与地方卫生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蚊类采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结果通过此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3属3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结论基本摸清秀屿港口岸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蚊类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蚊虫中虫媒病毒的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7月在弥勒县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4400只和中华按蚊2200只中分离到9株阳性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7株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2株分离物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首次在红河州弥勒县分离到乙脑病毒,从病原学证实弥勒县是乙脑流行区。流行株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证实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为滇东南地区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9.
蚊虫杀虫剂抗性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掌握蚊虫的抗药性信息对于了解蚊虫抗性现况、研究抗性机制、成功治理抗药性、延长新药使用寿命、改善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方法从不同水平检测蚊虫的抗药性,现对这些方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段蚊类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利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进行蚊类种群鉴定及分类计数。结果三峡库区宜昌段建设初期,人房和畜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骚扰阿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交替出现,2005年及2007年后,人房和畜圈以骚扰阿蚊为主;人房成蚊密度低于畜圈;成蚊密度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蚊密度高峰期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随着环境的改变,蚊密度和蚊种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提示要继续加强蚊类监测,为有效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