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年(1991-2000年)来内蒙古达乌尔黄鼠鼠疫的流行特点。方法 按“内蒙古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1991-2000年10年间,除1993年外,其余9个年度均有达乌尔黄鼠鼠疫流行;涉及的旗县数共7个,占黄鼠总疫源旗县数的28%;染疫动物1种为达乌尔黄鼠,染疫媒介为2种;发现新的疫源县1个。结论 低山丘陵区动物鼠疫呈连续流行状态。察哈尔丘陵区的流行时断时续,松辽平原区已达稳控标准的翁牛特旗和乌兰浩特市重又出现流行,其余地区未发现流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市达乌尔黄鼠密度较高 ,给野外灭鼠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 ,我们根据本市目前常用灭鼠药物使用情况 ,并参考了纪树立等主编的《鼠疫》[1] 、汪诚信等主编的《灭鼠概论》[2 ] 中的有关资料 ,选取毒鼠磷、敌鼠钠盐、大隆 3种杀鼠药于 1 997年 4月对达乌尔黄鼠进行了灭鼠现场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区位于我市边缘的 2 0 2厂东北部 ,属山前平原 ,土壤主要是栗钙土 ,地势平坦 ,生长着羊草、克氏针茅、黄蒿、牛枝子等。对外相对封闭 ,人为干扰少 ,食物来源丰富 ,达乌尔黄鼠密度较高、均匀分布。选两块条件相似的试验场地为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鼠疫疫区宿主动物鉴定中的应用,并建立陕西省鼠疫疫区宿主动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3目6科12属14种139只宿主动物以及7个鼠种8个不同部位的62份残体标本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序列.结果 种内遗传距离≤2%,种间遗传距离为8.9%~ 15.1%;邻接法系统树能区分14个不同物种的类群;采集的残体标本能检测到目的基因并用于鉴定;研究中还纠正了既往定边县鼠疫疫区黄鼠命名.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能弥补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可用于鼠疫疫区宿主动物及残体标本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达乌尔黄鼠死亡对其体表寄生蚤转移的影响研究,为探索鼠间鼠疫暴发流行的可能因素提供依据,为动物间鼠疫发生后的灭鼠、灭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达乌尔黄鼠及其体表寄生蚤为研究对象,应用SAS9.4软件,对黄鼠死亡后其体表寄生蚤转移率和转移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达乌尔黄鼠死亡后2 h内,其鼠体寄生蚤转移率[(73.9±36.59)%]与未死亡达乌尔黄鼠的鼠体寄生蚤转移率[(15.28±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54 3,P<0.000 1);雌性黄鼠与雄性黄鼠在其死亡后不同时间内的鼠体寄生蚤转移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2.P<0.000 1),当黄鼠死亡后15、30、45 min时,雌性黄鼠的鼠体表寄生蚤转移数量(1.05±1.92)与雄性黄鼠的鼠体表寄生蚤转移数量(0.11±0.3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死亡60、90和120 min时,其体表寄生蚤转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乌尔黄鼠死亡后,鼠体寄生蚤转移率比未死亡的鼠体寄生蚤转移率高,有统计学意义,转移高峰出现在黄鼠死亡后45 min内。提示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调查时,应特别重视自毙鼠周围可能存在大量游离的蚤类,且疫区和疫点处理时必须鼠蚤同灭,以防止疫蚤的转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 ,最早开展控制鼠疫工作的是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控制鼠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 ,除一些地广人稀 ,存在大面积草原不具备开展控制鼠疫工作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外 ,达标地区约占整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旗县的 93.5 %。赤峰市属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组成部分 ,全市疫源地面积 1.7万km2 ,已达稳定控制鼠疫面积 1.3万 km2。为了探索更科学 ,更行之有效的巩固控制鼠疫成果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我们提出了《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稳定控制鼠疫后巩固措施的研究》。本文是该研究的一项内容 ,着重在巩固控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达乌尔黄鼠及其窝巢 ,置熏鼠桶用乙醚、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 ,捡蚤 ;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 3次 ,收集洞干游离蚤。直接在显微镜下或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 4科 14属 2 6种。结论 :方形黄鼠蚤为优势种 ,其次为光亮额蚤、阿巴盖新蚤、二齿新蚤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达乌尔黄鼠及其窝巢 ,置熏鼠桶用乙醚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 ,捡蚤 ;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 3次 ,收集探到的蚤。直接在显微镜下鉴定或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 3科 9属 14种 ,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 ,其次为光亮额蚤、二齿新蚤。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 ,无明显规律。体、巢、洞干的染蚤率、蚤指数在鼠间鼠疫流行的前一年均较高。巢蚤的染蚤率 7月份为最高 ,蚤指数以 5月份为最高 ;体蚤、洞干蚤的染蚤率、蚤指数均以 4、5月份为最高。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 ,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塞北管理区达乌尔黄鼠食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北省塞北管理区达乌尔黄鼠的食性情况,为鼠疫防治和评估鼠害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生境捕获的达乌尔黄鼠,按雌、雄、成、幼随机抽样,先称取胃重量,然后剖胃检查,分析胃内容物种类及所占比例。结果达乌尔黄鼠的平均胃重量10.48g,最高胃重量40.50g,胃内容物以植物绿色部分为主的占80%,以种子、根茎为主的占7%,以昆虫为主的占9%;达乌尔黄鼠胃内容物构成6、7月有差别,成幼有差别,雌雄无差别。结论达乌尔黄鼠的食量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食农田作物及牧草的绿色部分,也常食昆虫及植物种子、根茎;其摄取食物种类构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马旭  张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2,(13):2465-2469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了解该疫源地宿主动物及其寄生媒介生物种群特征,为准确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构成比、率和相对比等指标,对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5—2020年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监测点共鉴定啮齿动物18种10403只。其中,阿拉善黄鼠6511只,占鉴定总数的62.59%,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0.51只/公顷;小型啮齿动物平均捕获率为1.39%,不同年度间捕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8.982,P<0.05);鉴定蚤类14种45497只,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37181只,占鉴定总数的81.72%,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0.41%,不同年份间鼠体染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1.907,P<0.05),平均蚤指数为1.34;鼠疫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性持续存在,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不能排除动物间鼠疫局部散发的可能性,需继续加强动物间鼠疫监测力度,适时开展监测预警及灭鼠工作,严防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汇总分析鼠疫监测主要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近7年来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1.59只/公顷,阿拉善黄鼠体蚤指数1.65匹/只,染蚤率55.08%;从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33份,阳性率0.12%,滴度120~12560。结论近7年来,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局部有鼠间鼠疫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落实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疫区处理、鼠疫联防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的染色体数目,为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经制片后镜检。结果共观察2只黄鼠标本的47个细胞,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38的细胞有45个,占观察总数的95.74%.结论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应为阿拉善黄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的防治效果,为草原黄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对比观察试验区与对照区鼠密度、雄鼠睾丸下降情况、雌鼠怀胎率、胎鼠数指标差异,判断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 雷公藤甲素饵剂试验区鼠密度下降了23.62%,雄鼠睾丸下降率降低了62.50%,雌体怀胎下降率为71.32%,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44.62%;莪术醇饵剂试验区雄鼠睾丸下降率为25.00%,雌体怀胎下降率为73.78%,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32.75%。结论 雷公藤甲素制剂对达乌尔黄鼠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和抗生育作用;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具有抗生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所获蚤类进行整理,为鼠疫防治提供蚤类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述研究方法,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目》对该疫源地内蚤类组成系统整理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内共发现蚤类62种(亚种),隶属7科26属;根据行政区划在各县(区)疫源地内广泛分布的蚤有6种(亚种),各行政区间特有蚤种为海原县4种,西吉县1种,平川区3种,会宁县15种。结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最常见,数量稳定,检菌率高,无论在鼠体、洞口洞干、窝巢中均占优势,是该疫源地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的主要传播媒介,该蚤还在其它鼠类和鸟类体表寄生;特别是鸟类寄生蚤的交换,在传播鼠疫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是研究鼠疫动物流行病学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解决蝇类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建立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蝇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选取烟台口岸常见的16只蝇类作为研究对象,形态学鉴定后,取蝇的单后足代表微量组织,提取总DNA。依据资料,选取COⅠ国际通用引物LCO1490:5′-GGT CAA CAA ATC ATA AAG ATA TTG G-3′,HCO2198:5′-TAA ACT TCA GGG TGA CCA AAA AAT CA-3′,建立PCR体系,完善PCR程序,有效扩增蝇类的COⅠ基因。纯化PCR产物后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此外,应用Mega5.05软件分别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分析系统发育,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进化关系。结果 16只蝇类COⅠ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690 bp,其中A+T平均含量高达68.53%。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进化关系显示,16只蝇类COⅠ基因的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可成功扩增蝇类的COⅠ基因,其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尤其适用于微量组织样本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磷化铝、溴敌隆毒饵对达乌尔黄鼠杀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化铝、溴敌隆毒饵对达乌尔黄鼠的杀灭效果,并对磷化铝、溴敌隆毒饵的灭鼠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堵洞查盗法。试验前,先对试验区内的所有鼠洞进行堵洞,第2天计算有效洞,按有效洞进行投药,并在样方与样方之间、样方周围同时设保护带。结果磷化铝每月的杀灭效果均较好,校正灭效率均〉90%;0.005%溴敌隆毒饵在5、6月杀灭效果较好,校正灭效率〉90%,7-9月效果一般,校正灭效率〈75%。结论在达乌尔黄鼠活动季节用磷化铝进行灭鼠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0.005%溴敌隆毒饵只在5-6月灭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DNA条形码和DNA芯片这2种技术平台在口岸医学媒介蚊类识别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种媒介蚊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信息为分析对象,采用NJ邻接法计算公认的DNA条形码区域在物种识别中的准确性,采用DNA芯片技术分析2种长度探针在物种水平识别中的差异。〔结果〕DNA条形码的准确性为98.5%,数据集中95%物种的唯一序列最短长度为50bp左右;DNA芯片的准确性为90%~98.4%,25bp探针比55bp探针更具优势。〔结论〕DNA条形码和DNA芯片都能够准确地识别20种媒介蚊类,DNA条形码芯片技术有望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俄西部边境(中国内蒙古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其携带蚤类情况,为进一步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 2008—2012年,每年8、9月对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各种鼠类进行疏蚤,对鼠类及其携带的蚤分类鉴定,并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中方满洲里地区捕获鼠类249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8种,蚤类3科8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率(98.46%)及染蚤指数(12.66)最高,其次是五趾跳鼠(12.50、90.00%)。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地区捕获鼠类324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9种,蚤类3科11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指数最高(5.86),其次是黑线仓鼠(2.05)。五趾跳鼠的染蚤率最高(100%),其次是达乌尔黄鼠(71.43%)。结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携带蚤类构成不同,鼠类染蚤指数及染蚤率均有所不同,中俄双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