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云南红豆杉中的非紫杉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伟  姚娉  张宏杰  孙汉董  李良 《中草药》2000,31(4):246-248
从始江产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isis中分得5个非紫杉烷类化合物:3β-hydroxy-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e(1),β-谷甾醇(β-siitosterol,Ⅱ),pluviatiloa(Ⅲ),α-conidendrin(Ⅳ)和secoisolariciresinol(Ⅴ)。其中1是首次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得到。我们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与质谱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玄参中一个新的环烯醚萜糖苷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臣亭  杨秀伟 《中草药》2000,31(4):241-243
从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censis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3个化合物,要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肉桂酸(Ⅱ)、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ningpogenin(Ⅳ)、6'-O-乙酰哈巴苷(Ⅴ)、哈蔬苷(Ⅵ)、毛蕊花苷(Ⅷ)、安格洛苷C(Ⅸ)、爪钩草苷(X)、葡萄糖(Ⅸ)、果糖(Ⅻ)和蔗糖(Ⅻ)。其中Ⅴ为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玄参  相似文献   

3.
林茜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柏玲  王素贤 《中草药》2000,31(7):492-494
从林茜草Rubis sylvatica中首次分得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萘并〔1-2-b〕呋喃-4-羧酸甲酯(Ⅰ),大叶茜草素(Ⅱ)、1-羟基-2-甲基蒽醌(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6’-乙酰基)新橙皮糖苷(Ⅵ),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新橙皮糖苷(Ⅶ),萘酸双糖苷(Ⅷ)、1,3,6-三羟  相似文献   

4.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振先  周国平  易扬华 《中草药》1994,25(9):455-456,492
从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s L.全草中分离出6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鉴定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氧基鞣花酸(3、3',4-tri-ome-thlellagic acid,Ⅱ)、丁二酸(Ⅲ)、阿魏酸(Ⅳ)、胡萝卜甙(Ⅴ)和没食子酸(Ⅵ).其中Ⅱ、Ⅲ、Ⅳ及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  acid, Ⅰ),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 Ⅱ), 2, 6-二甲氧基对苯醌(2, 6-dimethoxy-1, 4-benzoquinone,Ⅲ),七叶内酯(aesculetin,Ⅳ),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siresinol, 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Ⅶ),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nicotiflorin,Ⅷ),水仙苷(narcissin,Ⅸ)和芦丁(rutin,Ⅹ)。除Ⅱ和Ⅵ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柳穿鱼中三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会明  侯柏玲  李文  李铣  张彦 《中草药》2000,31(6):409-411
从柳穿鱼Linaria vulagrais Mill.的干燥全草中分得6个三萜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cycloart-23-ene-3β,25-diol,Ⅱ),isomultiforenol(Ⅲ),isomultiflorenone(Ⅳ),乌索酸(ursolic acid,(Ⅴ),马斯里酸(maslin『  相似文献   

7.
糙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产糙苏Phlomisumbrosa地上全草分得9化合物,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sterol,I),熊果酸(ursolicacid,Ⅱ),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A,Ⅱ),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C,IV)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solicacid,V)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Ⅳ),ent-7α,1  相似文献   

8.
糙苏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糙苏Phlomis umbrosa全草的脂溶性部位共分得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b-葡萄糖-2-O-顺-二十碳烯-9-酸-甘油酯(1),甘油酸甘油三酯(Ⅱ),齐墩果酸(Ⅲ),马斯里酸(Ⅳ),熊果酸(Ⅴ),2α-羟基-熊果酸(Ⅵ),3α-羟基0熊果酸(Ⅶ),β-谷甾醇葡萄糖苷(Ⅷ),2,6-二聚果糖(Ⅸ),D-果糖(Ⅹ),D-吡喃葡萄糖(Ⅺ),豆甾醇(Ⅻ),β-谷旮醇(Ⅻ),油酸(028  相似文献   

9.
水杨梅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何直昇  方世跃  胥传凤 《中草药》1995,26(6):285-287,301
从水杨梅根中分得8个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quinovic acid(I),3-oxo-urs-12-ene-27,28-dioic acid(Ⅱ),qinovic acid-3β-O-β-D-glucopyranoside(Ⅲ),quinovic acid-3-β-O-α-L-rhamnopyranoside(Ⅳ),noreugenin(Ⅴ),7-O-β-D-glucosyl-noreu  相似文献   

10.
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月腺大戟EuphorbiaebracteolataHayata的干燥根中又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苗醇(1)、3-呋喃甲酸(Ⅱ)、正二十四酸(Ⅲ)、胡萝卜苷(Ⅳ)、5-(3′,5′-二羟基)基苯甲酰氧基2-吡咯甲酰葡萄糖苷。其中化合物Ⅴ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月腺大戟苷A。  相似文献   

11.
瘤果黑种草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瘤果黑种草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瘤果黑种草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黑种草三糖(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O-β-吡喃木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蔗糖(Ⅳ)、硬脂酸(Ⅴ)、十六烷酸甘油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对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Ⅷ,Ⅸ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怀牛膝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河南省武陟县怀牛膝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丁基吡喃果糖苷 (Ⅰ ) ,尿囊素 (Ⅱ ) ,齐墩果酸(Ⅲ ) ,3-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 ) 齐墩果酸 -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Ⅳ ) ,蜕皮甾酮 (Ⅴ ) ,谷氨酸 (Ⅵ ) ,3-O-(β-D-吡喃葡萄糖 ) 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Ⅶ )。 结论 :Ⅲ~Ⅶ化合物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大孔树脂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兴安白头翁根茎中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长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Ⅰ),长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hederagenin 3-O-α-L-arabinopyranoside,Ⅱ),长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hedera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Ⅲ],长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hedera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江  崔秀明  周家明  江志勇  张雪梅  陈纪军 《中药材》2007,30(11):1388-1391
目的:研究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h4(ginsenoside Rh4,Ⅰ),人参皂苷Rh1(ginsenosideRh1,Ⅱ),人参皂苷Re(ginsenoside Re,Ⅲ),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Ⅳ),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Ⅴ),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Ⅵ),三七皂苷S(notoginsenoside S,Ⅶ),三七皂苷T(notoginsenoside T,Ⅷ)。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和Ⅷ为首次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委陵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委陵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得到5个单体,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为:2α-羟基乌苏酸(Ⅰ)、2α-羟基齐墩果酸(Ⅱ)、5,7,4’-三羟基黄酮(Ⅲ)、β-谷甾醇(Ⅳ)、胡罗卜苷(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颖  张援虎  石任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86-1088
目的:对薄荷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技术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薄荷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大黄酚(Ⅱ)、大黄紊甲醚(Ⅲ)、苯甲酸(Ⅳ)、反式桂皮酸(Ⅴ)、β-谷甾醇(Ⅵ)、芦荟大黄素(Ⅶ)、熊果酸(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Ⅴ,Ⅶ为首次从薄荷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7.
海金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田蓟苷(tilianin)(Ⅰ),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正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Ⅷ)。结论:除化合物Ⅲ,Ⅳ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海金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为首次从海金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姜涛  黄宝康  张巧艳  韩婷  郑汉臣  秦路平 《中药材》2007,30(9):1079-1081
对阔叶山麦冬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阔叶山麦冬中初步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烯酮(Ⅰ)、羽扇豆醇(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薯蓣皂苷元(Ⅴ)、阔叶山麦冬皂苷A(Ⅵ)和阔叶山麦冬皂苷B(Ⅶ)。化合物Ⅰ、Ⅱ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花岩黄芪的皂苷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皂苷,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4个皂苷,分别为大豆皂苷II甲酯(1),大豆皂苷II(2),大豆皂苷Bg(3)和大豆皂苷I(4),该4个皂苷均为首次从红花岩黄芪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Ⅲ),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8,3′,4-′tetramethoxyflavone,Ⅳ),5,6,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nodiflo-ret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