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NICU行机械通气的41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VAP感染发生比例及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0例机械通气患儿共发生VAP 50例,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儿29例,VAP发病率为12.20%(50/410);VAP病原学检查结果 显示,革兰阳性菌占74.00%(37/50),革兰阴性菌占24.00%(12/50),真菌占2.00%(1/50);2011年行机械通气183例,发生VAP 12例,感染率6.56%(12/183),2012年行机械通气227例,发生VAP 38例,感染率16.74%(38/227),2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2年NICU机械通气患儿VAP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  相似文献   

2.
马虹  徐磊 《天津药学》2005,17(4):44-4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化规律,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49例,且通气时间48h以上者,每日查痰培养,隔日照X线胸片,记录痰培养致病菌出现时间规则使用抗生素,直至脱机时的变化规律。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致病几率为最高,其次为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杆菌。发病至气管吸痰细菌培养阳性的时间表明,机械通气〈4d,痰培养阳性率为15%(3例/20例);5~6d者达50%(4例/8例);超过7d者,痰培养阳性率100%(n=21)。结论:本观察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中,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交互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的预后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积极给予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给予外科治疗,全组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调整呼吸参数:潮气量为6-8ml/kg,吸气压力选择为10~25mbar(1mbar=1.02cmH2O),呼气末正压(PEEP)8-12mbar,吸氧浓度0.30-0.60,频率12-16次/min。结果采用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19d后,21例患者反常呼吸基本消失,低氧血症均得到纠正,未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及气压伤。2例分别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和严重肺挫伤。结论对连枷胸并肺挫伤的严重多发伤,机械通气是可靠的治疗手段,对连枷胸起到“气道内固定”作用,防止胸腔缩小和胸廓畸形;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防止中枢性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0—01-2004-12我科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心胸外科呼吸衰竭患者21例,期间我们加强了呼吸道的管理,有效的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机组50例,非上机组50例,观察机械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成功率、副作用。结果上机组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总有效率90%,非上机组68%。结论①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重度呼衰的重要手段。②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早期气管插管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说明普及气管插管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我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50例2min以内给予气管插管的全部治愈,治愈率100%(50/50),28例5~10min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愈8例,死亡20例,治愈率28.57%(8/28),20例未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最后呼吸停止全部死亡,治愈率0。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只有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价值。方法胎龄32周以下、体重1 500 g以下、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加气管插管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以及限制液体、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后逐步调整、撤离呼吸机,改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支持,病情稳定后逐步停氧。乌司他丁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 000 U·kg~(-1)·d~(-1),疗程3周。比较两组BPD发生率,机械通气、CPAP辅助通气、总用氧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完成治疗50例,对照组完成47例。乌司他丁组BPD发生率4%(2/50),低于对照组[21%(10/47),P<0.05]。乌司他丁组机械通气、CPAP辅助通气、总用氧时间分别为(103.7±18.7)、(153.2±16.3)、(478.5±38.1)h,均低于对照组[(147.6±19.3)、(201.8±74.7)、(597.4±97.5)h,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少NRDS患儿的机械通气、CPAP辅助通气和总用氧时间,可能对防治BPD有效。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通过气管内吸引早期新生儿肺出血,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及时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结果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治愈率达74%,无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结论早诊断、早上机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陈媛媛 《江西医药》2012,47(3):243-24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对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同时予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SIMV容量控制+压力支持,潮气量6-8ml/kg,起始PEEP为(10±2)cmH2O,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通气时间为(7±3d),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前后患儿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经常规治疗后如症状不能改善,须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需要较高PEEP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采用每日唤醒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这个时间区间内选择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任意挑选50例患者采取每日唤醒计划为研究组,剩下的50例患者不采取每日唤醒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每日唤醒应用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医治中推荐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辛绍斌  魏海苓 《中国医药》2011,6(10):1176-117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时,呼吸机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将43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5例)和序贯机械通气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NIPPV,无效后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研究组患者给予IPPV,根据病情早期脱机,序贯以NIPPV。比较2组患者最终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对照组2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病死率为16.0%;平均住院时间(16.6 ±4.9)d,平均住院费用(50 766 ±21 082)元。研究组1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5.5%;平均住院时间(13.7±5.1)d,平均花费(78 576±25 540)元。2组比较,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但住院费用更高。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机械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呼吸衰竭的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14例患者均经口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其中1例经口插管后改为气管切开。开始上机时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吸入氧浓度50%-60%。自主呼吸恢复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逐渐降低SIMV呼吸频率至脱机。结果 14例AOPP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11例顺利脱机并痊愈出院;1例脑死亡;2例于上机后101h、112h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AOPP并呼吸衰竭成功率高,预后好,具有临床抢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宪香 《河北医药》2009,31(3):338-339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产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并发症发生随之大增,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发病率为43.19%,病死率为51.6%,成为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在院前急救中建立紧急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行机械通气,对照组20例常规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对比插管的难易程度,插管所需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果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行机械通气使用简单,所需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均优于常规气管内插管。结论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迅速,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复苏成功率高。气道管理方便、快捷,值得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中紧急气道救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0例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120例的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患者,对其上机前后的PH值、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H值明显改善,PaCO2明显降低,Pa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11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序贯组(50例)和有创组(50例)。有创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序贯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序贯组有效率为96.00%,有创组有效率为82.00%,序贯组明显高于有创组(字2=5.005,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为2.00%,低于有创组的16.0%(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有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改良鼻饲方法对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通过改良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恶心、腹胀、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恶心、腹胀、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过的鼻饲方法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重要操作技术。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8月共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吸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评价AutoFlow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SIMV+AutoFlow模式(29例),对照组用SIMV模式(30例)。结果试验组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有缩短趋势。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辅用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经验。方法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21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结果治愈16例,死亡5例。结论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