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合成天然产物taxinine NN-3和taxinine NN-14,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逆转活性.方法:以紫杉宁为出发原料,通过选择性水解9,10位的乙酰氧基,制成原乙酸酯后再水解.结果:以紫杉宁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可以同时获得taxinine NN-3,taxinine NN-4两种天然产物,其中taxinine NN-3的收率为25%,taxinineNN-4的收率为68%.结论:高收率地合成了taxinine NN-3和taxinine NN-14.  相似文献   

3.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1)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天然抗癌药物,它是30多年来唯一一个引起全世界范围多学科的关注的抗癌药物.由浆果红豆杉(Taxus baccata)中含量丰富的10-deacetylbaccatin Ⅲ进行半合成得到了紫杉醇的衍生物紫杉特尔(2),经FDA批准也于1996年用于治疗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平  程克棣  朱平 《药学学报》2004,39(2):153-157
紫杉醇 (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树皮或枝叶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独特抗肿瘤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 ,自1 992年美国FDA批准紫杉醇 (taxol)上市以来 ,其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展 ,成为治疗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一线用药。现已上市的紫杉醇类药物从原料来源上可分为 :直接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et L.K.Fu木部被中国云南省几个少数民族用作传统药物。作者对该植物木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该植物木部干粉依次用水、甲醇-水(1∶1)、甲醇提取,从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部位分得3个已知木脂素,即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taxiresionol 和 isotaxiresinol。甲醇-水和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溶部位合并后多次经硅胶柱层析分得3个新的 C 14氧化紫杉烷类二萜 hongdoushans A~C(1~3),均为无色无定形固体。化合物1[a]_D~(25)+81.3°(c,  相似文献   

6.
7.
8.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云  刘杰  张涛 《中国药业》2010,19(4):13-15
紫杉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其极差的水溶性却限制了临床应用。为了扩大紫杉烷类药物的应用范围,各种给药系统相继被开发。该文简要综述了现已上市紫杉烷类制剂和处于各研发阶段制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绒毛戴星草Sphaeranthus indicus L.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在印度长期用于治疗皮肤病,用作胃病止血剂及驱蠕虫药,也用于治疗腺体肿胀、支气管炎、黄疸和抑郁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在7-羟基桉烷内酯上具有反式内酯环结构的桉烷内酯化合物(1),还分离出一个含6β,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微管蛋白聚合试验采用比浊法、肿瘤细胞增殖试验采用MTT法、肿瘤细胞周期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P53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法、细胞内α-tubulin的形态观察采用免疫荧光法;体内药效学采用人体肿瘤细胞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结果:Lx2-32c在体外对多种人体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在体内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人卵巢癌A2780及人肺腺癌A549肿瘤的生长。作用强度较同剂量的紫杉醇为强。作用机制研究表明,Lx2-32c在体外能明显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使人胃癌细胞(BGC-803、BGC-823)及卵巢癌细胞(A2780)阻滞于有丝分裂期(G2/M),并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诱导A2780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促进肿瘤细胞α-tubulin聚合并形成稳定的微管束。结论: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32c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微管聚合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从而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通过P5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广西美登木(Maytenus guangxiensis) 95%乙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为广西美登木酮A (1)、广西美登木酮B (2)、11α-methoxyurs-12-ene-1β,3β-diol (3)和lup-20(29)-ene-3β,11α-diol(4),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1、3和4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0.68μmol·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适当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紫杉烷类化合物7-Deacetyl-taxine B干预氧化应激模型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筛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其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经过浓度为100μmol.L-1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细胞活力为(99.32±4.30)%(P>0.05),7-Deacetyl-taxine B化合物浓度1,10,100μmol.L-1时氧化应激细胞活力分别为(25.90±1.61)%,(31.20±1.25)%,(57.60±3.74)%(P<0.05)。Annexin-v/PI染色后阴性对照组细胞生存率为(50.23±5.31)%,细胞模型凋亡率为(23.27±1.62)%;EGCG处理后生存率为(71.20±3.20)%(P<0.05),凋亡率为(19.20±2.11)%(P<0.05);7-Deacetyl-taxine B处理后生存率为(79.95±6.13)%(P<0.05),凋亡率为(13.09±1.80)%(P<0.05)。阴性对照组超微结构呈凋亡改变,应用7-Deacetyl-taxine B后超微结构显示超微结构破坏减轻,凋亡减少,7-Deacetyl-taxine B干预后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比值为(0.77±0.20),阴性对照组为(1.30±0.16),7-Deacetyl-taxine 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Deaceyl-taxine B可通过抗氧化应激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萘醌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萘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多数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该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和逐步阐明,人们合成了许多萘醌衍生物.根据萘醌母体结构的不同,这些化合物可分为萘茜类、1,4-萘醌类和1,2-萘醌类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此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茋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分别从茋类化合物抑制CYP酶活性、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抑制环氧合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活性、微管蛋白聚集抑制活性、抗氧化及自由基消除活性、对NO合成酶的影响、对雌激素作用等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角度,对茋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卟啉类化合物的光敏疗法具有安全、简便、选择性好、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主要的卟啉类光敏剂有血卟啉衍生物、脱镁叶绿酸α及其衍生物、酞菁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灵菌红素类化合物(Prodigionines,PGs)是一类发现于细菌和放线菌的红色抗生素,其分子骨架特征是含有一个共轭三吡咯环母核。此类化合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灵菌红素以及十一烷基灵菌红素等;而人工合成的灵菌红素类似物GX15-070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临床I/II期的研究。本文对灵菌红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抗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真菌发酵液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定量检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真菌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通过薄层层析制成供试品溶液,在241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结果: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较高的回收率。结论:是一种检测真菌发酵液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多药耐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紫杉烷类活性分子与多药耐药肿瘤的构效关系及其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对紫杉醇6大区域的相关改造分别进行讨论,并就其临床研究及开发上市状况进行概述。结果 发现了许多对敏感肿瘤和多药耐药肿瘤抑制活性相当的紫杉烷类药物候选分子。结论 熟悉紫杉烷类活性分子与多药耐药肿瘤的构效关系,对开发新一代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从美国引种、在以色列生长的欧洲红豆杉 Taxus baccata L.中紫杉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立体化学进行了研究。从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同时还分得40个已知该类成分。将欧洲红豆杉干燥针叶粉碎后在室温下用甲醇提取,其浸膏加入水后再用正己烷脱脂,正己烷部位经多种层析法分离,得到5个  相似文献   

20.
作者建立了一种使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愈伤组织稳定而快速生长的方法,并通过对在多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紫杉宁NN-11(2)具有显著的抗多药耐药性(MDR)。继之作者对该愈伤组织做进一步分析,得到了一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1)。将冻干的愈伤组织依次用正己烷、醋酸乙酯和甲醇提取。醋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正己烷-丙酮梯度洗脱,得7个部位F1~F7。F5用正相HPLC分离,己烷-醋酸乙酯(2∶1)洗脱,得到化合物1和2。化合物1为白色无定型粉末,[α]D20+105.2°(c,0.08,CHCl3),分子式C3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