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心脏稳定器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 6例手术效果良好 ,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 12h~ 4 8h ,住院时间 10d~ 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 ,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 ,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 ,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资料,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CABG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一天均给予无肝素透析,术后均行持续床旁血液滤过透析(CHDF)。1例患者经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成功,患者存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3天于血液透析后死于心包填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积极、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可以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CHDF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3.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或切皮后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3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两组病人术中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而在术后24h明显升高;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诱导后和术终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体外循环组。在术后24h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7例病人的皮质醇分泌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其余病人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早期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提示体外循环有可能干扰了围术期皮质醇的分泌节律。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29日至2001年8月9日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2例。就两组病例临床情况和近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背景: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学方法,但目前尚无二者对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8期),并辅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1993年1月至2012年6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最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试验与14个观察性研究;共6 441例患者,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2 948例患者,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3 49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比较,在围手术期脑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再发心肌梗死、呼吸功能不全与死亡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房颤、急性肾功能损伤、伤口感染及二次开胸率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围手术期方面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比,对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少,手术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大多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因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不能取代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具体疗效与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通过更高质量、大样本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及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秦中喜 《医学信息》2006,19(7):1259-1260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 pump CABG)现在已成为国内外冠心病搭桥术中的一种常用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手术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方法40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前、术后6、12、18和24h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血浆NSE浓度比术前显著升高,同时高于非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各时点无差别。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的结果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NSE水平与连线测验A型相关,术后12hNSE浓度与数字广度测验(顺向)、连线测验A型、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分项相关。结论心脏手术后血浆NSE浓度的升高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考虑NSE的组织多源性及体外循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亓玉莲 《医学信息》2010,23(5):1397-1398
我们对2005年12月~2009年10月,30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田翠秀  陈红琴  司艳红 《医学信息》2006,19(6):1078-107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进行的手术。我院2001年12月率先在我市开展了这项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手术,"不接触血管技术"游离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或序贯吻合,共搭桥31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2月~3年,无心绞痛复发,手部功能正常。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