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何凡夫 《国医论坛》2000,15(6):17-18
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内经》的有关内容 ,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学说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细究经文 ,《内经》中除了“三因制宜”之外 ,“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也同样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施治。所谓“势”,是指疾病发展的动态表现形式 ,即是一种病理趋势。这种趋势随人体正气的强弱 ,病邪的性质 ,感邪的部位 ,以及脏腑本身病变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病势决定的具体治疗方法 ,即是“因势制宜”。现就《内经》中“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顺其势顺其势 ,就是顺着病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经》心身医学思想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心身医学思想。从生理重视形神相关、病理重视形神相失、养生重视形神兼备、诊断重视形神俱问、治疗重视形神兼顾等方面,阐述了《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内经》的有关思想涵盖了现代心身医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和发扬其心身医学理论,能拓宽思路,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明辉  王风雷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99-2201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6.
自《内经》提出“七损八益”,历代研究者理解不一,似乎各有其理。至汉代简书《天下至道谈》出土,方知其原意,历代研究者之理解无一接近。由此提示,正确理解古籍需要语境支撑,语境消失则难以理解,原意未明之前,一切解释都可以说是有待证明的释意而非原意。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最早对痿证进行系统论述的医籍,《素问·痿论》篇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痿证的病因,或因情志太过,或因外感湿热,或因房劳过度,或因感热劳倦,致使五藏有热,津液耗伤,五藏受累而成.尤其是篇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为历代医家辨痿治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本意的探讨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理论的提出 ,从把握事物致病与非致病的双重性 ,摄生防病理论立足于合理性 ,遣方用药以平为期的审慎性等方面 ,讨论了生病起于过用理论的深刻内涵 ,认为对于今日之临床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于《内经》从脑的生理,脑的谷精补养,脑与脏腑、体窍、运动与睡眠、思维活动、防病等方面论述“脑”为元神,总统全身,维持人体健康长寿的作用;并就脑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作以阐发,以论述“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内径》提出七损八益房中养生法,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观念出发,强调适龄婚配、适时而御等房事注意事项,禁强力、醉饱、过度、当风等不当方式,列出乌鲗骨藘茹丸一方,用于防治房事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2.
孙永生 《国医论坛》2001,16(5):52-52
1 四时变化对脏腑的影响《内经》根据天人相应思想并结合五行学说 ,把四时季节与脏腑密切联系在一起 ,提出脏腑必应天时 ,即脏腑的功能活动与四时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把脏腑与季节联系起来 ,脏腑各有主时 ,如“肝主春时”、“心主夏时”、“脾主长夏时”、“肺主秋时”、“肾主冬时”;一方面指出人体在各个季节要适应相应气候的变化 ,以免伤害相应脏腑 ,产生疾病 ,如《四气调神大论》曰 :“逆春气 ,则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逆夏气 ,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 ,则太阴不收 ,肺气焦满。逆冬气 ,则少阴不藏 ,肾气独沉。”2 四时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5.
徐宁 《陕西中医》2009,30(9):1186-1188
目的:探讨《内经》中"正气"的含义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中11处"正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正气在《内经》有两种含义:有时指人体之气,与邪气相对峙,指人体中具有抗病、驱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有时指其来方向与时令方位一致的,但可使人感觉不适的四时之风,即正风,与实风、虚风不同。正气与真气、精气等须严格区分。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学发病观正气的强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经》在12篇中明确提出23个“真气”。这23个“真气”,实际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正气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抗御邪气《内经》中有13个“真气”是与邪气相提并论的,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灵枢·邪客》“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此外《内经》还有103个“真”字,有30多个“真”字  相似文献   

17.
《内经·素问》文词古奥,言简意深,历代注家都有注错之处。1978年版高校教材虽经诸多专家审定,仍不免错漏。笔者颂读之余,对其中四则剖释如次,以供参考。一、“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维,本义为绳子,引指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四维,指前文所说的寒、暑、湿、气这四种对人身阳  相似文献   

18.
《内经》“血脉气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在描述经脉时大量引用了“血气”或“气血”等词,对此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血”与“气”二词的连用,是词语从单个词素向复合词语转化的表现。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构词上的问题,还反映了某种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1 言“血气”,重在“气” 《内经》言经脉之“气”与“血”,只有多少之别,并无有无之分,大致有“多气多血”、“多气少血”、“少血多气”、“少血少气”四类(《灵枢·九针诊》)。《素问》、《灵枢》、《太素》、《甲乙经》等对此记载虽不十分一致,但直至《甲乙经》  相似文献   

19.
“独取寸口”渊源于《内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瑶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8):363-364
寸口,亦称气口或脉口,是中医最常用的切脉部位。关于切脉的部位,中医历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遍诊全身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有关动脉以分峰天、地、人的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跌阳三部诊法,以及独取寸口诊法。然而后世何以取“寸口”为诊脉之主要部位?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渊源于《难经》“独取寸口”之说。笔者通过系统整理《内经》中有关脉法的论述,发现《内经》论诊脉部位虽有三部九候,然独以“寸口”为重,其中明确论及寸口(气口、脉口)条文达SO多处,早已阐明了寸口脉对于诊病和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意义,由此认…  相似文献   

20.
《内经》推拿学术思想浅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经》推拿学术思想。方法:归纳、分析《内经》有关于推拿的记载,对其主要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并结合推拿的现状加以浅释。结论:《内经》奠定了推拿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记载了丰富的推拿手法推拿的作用及其机理,阐明了推拿的作用及其机理,列出了推拿的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现代推拿可望在其中得到启迪和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