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33岁,上腹疼痛4个多月,并放射至右腰背部。检查:上腹部无压痛;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B超见胆囊壁多发实质、非均质占位病变(考虑胆囊多发性息肉可能性大)。临床诊断:1.胆囊炎;2.胆囊多发性息肉?术中见胆囊内靠颈部有大小不等的息肉多个,最大0.5×0.5×0.5cm,最小约0.2×0.2cm。病理检查:胆囊7×4cm大小,浆膜面光滑,壁厚0.2~0.3cm,胆囊颈部见5枚菜花样、细乳头状新生物,大的有0.6×0.5cm,可见一小蒂,小的0.3×0.2cm,表面灰绿色、质软、切面灰白色。镜检:片示胆囊粘  相似文献   

2.
庞××,男,34岁,武城县交通科,于1964年5月22日入院,住院号4172。患者于1963年发病,开始口干作渴,饮多尿多,尿液浑浊,身疲力乏。经月后病情加重,每日饮水10余热水瓶,服中药80余剂不效,形体日渐消瘦,体重由130市斤,逐渐下降至105市斤。64年3月份住××专区医院两个月,诊断尿崩症,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尿量显著减少,口渴减轻,但疗效不巩固。5月份来省××医院门诊检查,亦确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因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两年余于1984年12月3日住我院。入院时无畏寒发烧、无消化道及糖尿病症状.体检:左上腹可触及12×12cm囊性肿块.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血浆蛋白、尿素氮均正常.超声示肝脾正常大小,左上腹部探及5.5×9×13cm之囊性肿块:IVP、B超排除肾脏疾患.拟诊胰腺囊肿,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胰体尾部囊肿(26×20×18cm).病理报告为胰尾部囊肿伴出血坏死继发慢性炎症。患者于术后第3天,即有轻微的多尿多饮多食症状,出院后逐日明显.日渐消瘦。因患者频繁呕吐,家  相似文献   

4.
病例:患者李××,女,38岁,工人,承德市人。因颈部肿物3年,进行性增大伴呼吸困难。于1989年3月15日住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除肿物左侧6×4×3cm、右侧9×5×5cm。病理  相似文献   

5.
许多作者记载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白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变化。90%AMI患者胸痛发作后白细胞增多,通常不超过15.0×10~9/L,多为10.0~12.0×10~9/L。白细胞增多的程度取决于  相似文献   

6.
在审读来稿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数字概念上的错误,如“某病发病率比过去减少了××倍”,或“某种疾病的发病人数比以前减少了××倍”。同样,在一些报刊和书籍中也经常发现类似减少或下降××倍等提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7岁,住院号34757,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伴心悸、乏力、怕热、多汗、四肢发抖2月,于1985年8月1日入院。1982年9月因腹部肿块,在本院妇产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左侧卵巢多房性混合性(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瘤体30×30×20cm、扭转360°)和子宫后壁平滑肌瘤(核桃大小)。患者子女三人,均无右位心改变。  相似文献   

8.
田××,46岁,于1984年12月5日诊为右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无腹部包块史,近年来向左侧卧时右侧有牵拉样痛,近20天来感到腹部胀闷,饱餐后加重,时有隐痛,月经正常,白带不多,孕3,产3,末次产于19年前。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似5个月妊娠大之囊性包块。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略大于正常,上方有24×20×20厘米大之囊性包块,与宫  相似文献   

9.
前言——重视老年帕金森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 (PD)是老年病学的典型疾病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和纹状体通路慢性进展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以及姿势反射障碍。本病的发生在种族及地区有很大差异 ,白种人发病最高 ,黄种人其次 ,黑种人最低。发病率西方为 10× 10 - 5~ 2 0× 10 - 5,亚洲为10× 10 - 5,非洲为 4 5× 10 - 5。患病率西方为 10 6× 10 - 5~ 30 7× 10 - 5,亚洲为 4 4× 10 - 5~ 82× 10 - 5,非洲为 31× 10 - 5~ 5 8× 10 - 5。国内外PD患病率日趋增多 ,我国 (1983)为4 4 3× 10 - 5,近年来京沪两地 6 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徐××,46岁,农民,門診号67411。自幼有包茎、小便不暢,于1957年6月曾在本院施行包皮环切术,术时发現包皮与龟头有輕度粘連,术后排尿通暢。1959年3月間阴茎冠状沟处起一硬物作痒,同年4月27日来院检查时硬物已达2×1×公分,黄褐色,診断:阴茎皮角,施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冠状沟多层鱗状上皮細胞慢性炎及角化不全,未見瘤細胞。肿物切除20余天,硬物又在原处生长,再次切除,术后10余天,再次复发,且生长迅速,至1959年7月23日已长大約3×2×2公分,极硬,黄褐色,为保存阴茎在肿物周围約1公分处施行較为广泛的肿瘤局部  相似文献   

11.
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明  蒋宏 《山东医药》2000,40(13):18-18
胰腺囊腺癌属临床少见病,多由胰腺囊腺瘤恶变而来,易与囊腺瘤及胰腺假性囊肿相混淆。1989~1999年,我们收治3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1、46和68岁。均因上腹隐痛、腹胀入院,病程6个月至2年。其中1例入院前3个月曾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接受剖腹探查、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查体除1例有明显贫血、呈恶病质外,另2例一般情况好。3例患者均有腹部膨隆,分别在上腹部扪及一8cm×7cm×6cm、  20cm×20cm×20cm和6cm×5cm×5cm大肿块,质…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8岁,因面黄、乏力、心慌、纳差2年余加重十余天,于1992年9月13日入院。病后无腹痛腹泻及间歇发作性面色潮红,手脚发凉及哮喘发作史。平素健康。查体:消瘦,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可触及5×4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腹水征阴性。化验:血红蛋白61g/L,红细胞2.09×10~(12)/L,白细胞4.0×10~9/L,中性0.62,淋巴0.38,大便潜血阳性。X线胸片:心肺正常。胃镜检查:胃角处见一约5.5×3.5×2.5cm大小长方形隆起,中央凹陷附有白苔,另在胃体小弯侧有4个约0.5×0.7cm大小的半球形隆起,表面粘膜正常。内镜拟诊为胃平滑肌瘤。遂于1992年9月22日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胃体前壁及小弯侧有一15×9×6.5cm大小的肿瘤,有多个结节,肿瘤整体于胃腔外,质地坚硬,肿瘤上缘在贲门下2.5cm处,下缘在胃角部。胃贲门下方小弯侧后壁处有一约5.5×3.0×2.5cm的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楚,质地坚硬。肝脏右后叶膈面及靠近膈顶处分别有两个直径为1.0cm和0.5cm的转移灶。病理报告:胃类癌。  相似文献   

13.
非何杰金淋巴瘤胃受侵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2岁,因左上颈肿块伴咽部异物感 2月入院。体查:左颈部、腹股沟区可扪及多个淋巴结,大小 2× 2cm~ 4× 5cm,左侧扁桃体肿大,可扪及 3× 3cm肿块,质中,光滑,余无异常发现。 CT检查:腹膜后多发性肿块,考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左扁桃体肿块活检结果:弥漫型 NHL,无裂细胞性。经放射和化学治疗 2月后,患者因上腹隐痛伴黑便申请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所见。胃体前壁,小弯可见多发性息肉样隆起病灶,大小 0.5× 1cm~ 1× 1.5cm,中心有溃疡、出血,活检组织硬,无弹性。病理报告:胃体弥漫型 NHL。   讨论胃原发…  相似文献   

14.
新疆血传性间日疟1例李宝山,童苏祥,斯康德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乌鲁木齐市830011)孙富荣,文前(新疆和田地区卫生防疫站)患者吐××××,男,22岁,维吾尔族。1994年12月22日,不慎从某校院楼上摔下后,住进乌鲁木齐市××医院。因脑...  相似文献   

15.
Broncasma Berna 为一种多价疫苗,含8种常见上呼吸道细菌及其自溶产物。每毫升菌苗含葡萄球菌500×10~6,绿脓杆菌250×10~6,卡他球菌60×10~6,肺炎球菌Ⅰ、Ⅱ、Ⅲ型50×10~6,链球菌40×10~6,流感溶血杆菌40×10~6,肺炎杆菌40×10~6,四联球菌20×10~6。第1周皮下注射0.02ml,第2周0.05ml,第3周0.1ml,第4周0.2ml,第5周0.5ml,第6周0.7ml,  相似文献   

16.
男患,42岁,因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8月,声嘶、呛咳、吞咽困难一周于1989年8月再次入院。病人1988年12月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乏力3月第一次住院。查 T38.7℃,全身浅表淋巴结蚕豆大,质中无触痛,右颈部多个淋巴融合成7×5×3cm 包块,与皮肤轻度粘连。肝肋下6cm,脾肋下刚及,质中、边钝、无触痛。Hb80g/L,WBC5.6×10~9/L,BPC110×10~9/L。B 超:肝脾及腹膜后多个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髓像。胸片:纵膈无增宽。右颈部淋巴结活检:NHL 弥漫性组织细胞型。临床诊断:NHL  相似文献   

17.
患者张××,女性,52岁,病案号97086,因两眼发红、少泪及口干三年多而就诊。于1959年开始感觉口、舌、咽干,泪少、两眼发红干涩刺痛。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进食时必须加以汤水协助咀嚼及咽物。早晨起床时清水洗眼后才能睁眼。就诊时口干不能多说话,晚间也要大量饮水。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胚胎十二指肠上皮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胚胎十二指肠上皮的组织发生.方法光镜观察ICR小鼠dn~d19胚胎十二指肠上皮的变化;体视学法测量胚胎d12~d15十二指肠近幽门段(D1),乳头近侧段(D2),乳头远侧段(D3)的上皮和肠腔面积(EA,CA)及上皮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细胞的面积密度(DEC,DMC,DAC).部分切片以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作对照.结果在胚胎d13~d16十二指肠D1段上皮变化明显.胚胎d12EA(9.2±1.2)×10-3μm2,CA(1.2±0.5)×10-3μm2,DEC(0.015±0.003)×10-4/μm2,DMC(4.2±2.3)×10-4/μm2及DAC(0.4±0.1)×10-4/μm2.胚胎d13十二指肠上皮为复层并出现上皮皱褶及次级腔;EA(21.2±6.3)×10-3μm2,CA(2.7±1.0)×10-3μm2及DEC(0.019±0.003)×10-4/μm2均增高(P<0.01).胚胎d14上皮皱褶及次级腔增多,原发腔狭小呈裂隙状,DMC(2.5±1.2)×10-1/μm2和DEC(0.017±0.002)×10-4/μm2降低(P<0.01)而DAC(9.8±4.2)×10-4/μm2却显著增高(P<0.01).胚胎d15多数次级腔与原发腔相通融合,原发腔扩大,同时DAC(8.9±4.0)×10-4/μm降低.胚胎d16已见肠绒毛.十二指肠D2,D3段的变化与D1段相似.结论小鼠胚胎十二指肠上皮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动血液分析仪提供的参数多达 2 0多个 ,其中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 ,有些临床医生对其作用还比较陌生 ,在此对2 67例老年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分析其MPV的变化 ,以观察MPV在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对象和方法1.1.1 对象 :男 118例 ,女 14 9例。年龄60~ 81岁。血小板计数 ( 80~ 10 0 )× 10 9·L-14 7例 ,( 5 0~ 80 )× 10 9·L-110 8例 ,( 3 0~ 5 0 )× 10 9·L-174例 ,3 0× 10 9·L-1以下3 8例。1.1.2 病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7例 ,急性白血病 (AL) 65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2 …  相似文献   

20.
患者姜××男,67岁。于1969年体检中偶然发现心电图大部分导联T波倒置,至今二十三年。因心电改变曾去外地与在当地多家医院会诊,诊断意见为慢性冠状A供血不足。一直服用扩冠药物治疗。患者自从发现T波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