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报告66例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66例择期患者施行了全动脉化OPCAB.桥血管主要取自左胸廓内动脉(LIMA )、右胸廓内动脉(RIMA)和桡动脉(RA).全动脉化桥血管组合包括LIMA9例,RIMA1例,LIMA+RA31例,LIMA+RIMA5例,LIMA+RIMA+RA20例.48例采用带蒂游离的方法获取IMA,另外18例采用骨架化技术获取.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围术期心梗病例,无因出血而再次开胸手术病例及深部切口感染病例.随访至今,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技术应用于OPCAB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它伴有较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作为首次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唐茂华 《海南医学》2021,32(8):1048-1052
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已成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病因之首,对于内科介入治疗及药物的治疗无明显效果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达到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率的目的.左侧乳内动脉桥移植到左前降支的策略被认为是冠脉重建的金标准,而实际临床工作中患者常为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往往需要多根血管桥,右侧乳内动脉和桡动脉是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制备方法及吻合方式。方法:1998年7月-2001年4月本科共施32例CABG,27例采用左乳内动脉桥材与左前降支(LPDA)吻合。结果:随访1-28个月,3例发生急性IMA闭塞死于术中,1例术后2dIMA堵塞猝死,余28例临床效果。结论:规范化的IMA制备、吻合方法是保证IMA桥质及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应用左乳内动脉加桡动脉行全脉化旁路移植的初步临床经验。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8±8岁,术前心绞痛分级(CCS)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6例。有心肌梗死病史4例,曾行PTCA4例。术前冠状动脉时时以病变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10例;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方法:23例在微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应用4:1温血停跳液保护心肌。7例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全组共使用单乳内动脉36例,双乳内动脉16例,平均吻合口数4.05±.75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1例死于脑卒中,死亡率1.92%(1/52);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其中脑部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n-pump CABG)术后早期左心功能的改变规律.方法:于术前、术后即刻(0 h)、4、8、12、20、44 h对25例行CABG的患者(on-pump 12例,off-pump 13例)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计算并分析心排血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VSWI).结果:On-pump组CI、LVSWI于术后4 h降至最低点,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后回升,CI于术后12 h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LVSWI术后44 h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Off-pump组CI、LVSWI术后亦下降,CI低点出现在术后4 h,后回升,至术后12 h已显著超过术前(P<0.01),但LVSWI术后呈持续缓慢下降,低点在术后44 h;两组间LVSWI的最大降幅无显著差别.结论:在术后早期on-pump与off-pump CABG患者的左心功能均会出现下降,on-pump CABG组下降早,但总体下降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使用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60例接受了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血管桥进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左右乳内动脉长度分别为(20.3±1.2)和(20.5±1.3)cm,远端吻合口平均(4.1±1.5)个.组合Y或I血管桥19例,序贯吻合34例,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45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肺部感染2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15.6±3.2)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性事件患者.结论 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具有良好的早期效果.骨骼化法采取的乳内动脉长度更长,可以安全地利用双侧乳内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九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也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可行性,采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作为旁路材料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心病9例。其中,冠状动脉3支病变5例,9例共搭桥28支,人均旁路3.1支,9支为左乳内动脉,余为大隐静脉。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肌缺血均得到明显改善。结果显示,良好的乳内动脉取材、防止内膜损伤、可靠的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吻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国人乳内动脉是冠状动脉搭桥的良好旁路材料,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的  相似文献   

10.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余兵  张春盛  王伟  孙明  刘继辉 《安徽医学》2011,32(3):298-29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吻合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20例择期手术,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吻合的方式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精细操作,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结果 20例患者分别搭桥3~6支,手术经过均顺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d均顺利拔管转入普通病房.术后平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radial artery (RA) an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 grafts in coron ary artery bypass and the us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peri- operative evaluation of IMA and radial- ulna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ethods From June 1998 to June 2000, sixty cases of coronary bypass revascularization wi th RA and IMA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the radial- ulnar collateral circ ulation was evaluated with the modified Allen’s tes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 nd noninvasive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ment. The IMA lumen and blood flow were measured at the first intercostal space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preoperat 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One patient (1. 7%) died of serious cardiac arrhythmia on the fourth postoperati ve day. There were no arterial graft harvest related complications. Before har vesting, the ulnar artery blood flow was 30. 78±9. 71 ml/min, and it increased to 43. 36±13. 98 ml/min (40. 87% increase, P&lt;0. 01) after the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of IMA blood flow posto peratively (P&gt;0. 05), but the systolic/diastolic flow ratio markedly dec reased from 8. 57±3. 98 ml/min to 3. 41±4. 87 ml/min (P&lt;0. 01). Conclusions Arterial grafts can be safely used for coronary bypass revascularization with go od results. The ulnar artery blood flow can increase compensatively after RA ha rvesting. The diastolic blood flow of grafted IMA markedly increased postoperat ivel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very helpful both in evaluating the radial - ulna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efore RA harvesting and in assessing the patency of the grafted IMA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相似文献   

13.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解强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5(4):209-210,215
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 ing ,CABG)都应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在心脏完全停跳下进行。CPB本身可带来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 ,包括心脏和全身各脏器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补体激活、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和十分复杂的全身炎性反应、血小板和血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等[1] ;同时主动脉阻断操作又可导致主动脉钙化和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中风[2 ] 。最近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G )的方法和技术已使不用CPB的血运重建手术成为可能 ,从而避免了C…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辛梅  邵继凤 《医学争鸣》2003,24(3):256-256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西京医院 2 0 0 0 0 6 / 2 0 0 2 0 5 ,完成 110 (男 86 ,女2 4 )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均搭桥3.9根 ,其中 3例因搬动心脏等原因出现室颤 ,被迫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手术 .1.2 手术配合  (1)用物准备 除常规心脏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所需器械、物品外 ,另备 :①Medronic真空吸盘式心脏固定系统 ;②气雾喷射装置 ;③冠状动脉血管分流管 .(2 )巡回护士配合 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②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术前操作 ;③调节手术床上的变温水毯维持患者体温在 36℃以上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搭桥18例,非体外下搭桥3例。平均每例搭桥(4.21±0.98)支,搭动脉桥2.6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诊未发现心绞痛复发,除1例心衰外,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无心电图缺血表现发生。无前臂缺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搭桥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