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眼底玻璃膜疣与老年性黄斑变性(SMD)的关系,本文观察了128例164只存在玻璃膜疣之SMD患眼,结果硬疣73眼,软疣91眼;硬疣和软疣与患者年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45~54岁组,硬疣和软疣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55~64岁组和65岁以上组,硬疣和软疣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发的眼底损害率及黄斑区色素增殖的发生率,硬疣和软疣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比较两者与视力受损的关系中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述了SMD的病变过程及玻璃膜疣在其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91-292,F000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亦有称之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临床上主要将AMD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种。前者视力下降缓慢,以黄斑区玻璃膜疣,色素紊乱,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及金箔状外观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且有逐年增加之趋势[1]。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生理性吞噬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盘消化后残余的代谢产物,不断从RPE细胞内排泄至Bruch膜外堆积起来形成玻璃膜疣,而大量玻璃膜疣存在是本病的前期表现。  相似文献   

4.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被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临床上通常将有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的AMD称作干性AMD,而将有  相似文献   

5.
金子兵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26-102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发达国家和高加索人种中的首位致盲性疾病,也是中国中年人和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在Bruch膜内层和RPE基底膜之间出现玻璃膜疣(drusen)是疾病早期的标志.本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氧化性损伤以及遗传、营养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HR—OCT)图像上的特点。方法:UHR—OCT眼底图像系统采用飞秒激光光源,可提供约3μm的轴向分辨率,应用该设备获取非渗出性AMD的视网膜横断面图像,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42例临床诊断为非渗出性AMD患者的52只眼进行UHR—OCT检查。47只(90%)眼临床诊断有玻璃膜疣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这些患者在UHR—OCT上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的玻璃膜疣:①明显的RPE赘疣;②锯齿状的RPE;③结节状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先前被诊断有高危险性≥63μm的软性玻璃膜疣进行锥体介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评价其变化情况。方法:14例患者(17眼)在28~41个月时予以再评价,眼底的变化依玻璃膜疣大小与范围分级。对103个部位的反应波形均予以分析并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以及基线测量比较。结果:17眼中12眼视力稳定。玻璃膜疣的大小和范围增加、减小和不变的分别为6例、3例和8例。mfERG的反应显示:与基线评估相比,无论玻璃膜疣变化如何,在反应密度降低及N1、P1波潜伏期延迟上都有显著意义。反应降低的范围在整个视网膜区域均可测得。随访所见眼底玻璃膜疣减少者通常与基线的高反应延迟有关,较玻璃膜疣稳定与增多者更明显。结论: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尽管视力尚好,但其锥体介导的mfERG已有进行性反应降低。反应降低的扩展超过可见玻璃膜疣的区域。潜伏期可能是玻璃膜疣消退的1项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氩激光光凝治疗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组33例3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根据FFA的结果,对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急,采用不同方法:(1)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点,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2)黄斑区有玻璃膜疣,采取拱环外三排“C”形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1)有效19眼,占50%,视力提高0.4—0.8,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消失或减少。(2)无变化15眼,占39.4%,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变化不明显。(3)退步4眼,占10.5%,视力由0.02下降到指数/眼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增加。[结论]氩绿激光早期直接或“C”形光凝后根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的吸收,使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对64例(82眼)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黄斑光敏度(ML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斑玻璃疣数量、分布及融合程度和对侧眼晚期AMD对MLS有影响,其中以黄斑玻璃疣最为显著。揭示玻璃疣可能是早期AMD视网膜光敏感性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与AM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滋阴活血法治疗早期老年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滋阴活血中药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早期患者31例,并与口服西药维生素E和C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时间为3年,结果治疗组在玻璃膜疣变化,视力变化,Amsler表中心视野改善及血清性激素改变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滋阴活血中药有助于AMD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病例组121例患者与对照组98名健康人群对照观察50个临床指标,发现 AMD 患者临床症候从气虚型中舌胖齿印、脉虚无力及血虚型中舌质淡为主要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病例组121例中符合证型分类者54例,其中气虚型24例(19.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虚型中属脾气虚者18例(75.0%),与气虚型的其他心、肾、肝气虚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临床研究认为:AMD 的病因病机乃在于年老气虚,由气虚(本虚)导致早期功能减退,视觉功能轻度下降,继而发生器质性病变(标实),严重影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122名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在符合中医证型诊断的53例患者中,气虚型最为多见,占45.28%,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然而气虚证型患者患病年龄是否会提前和视力损害程度是否会较其他证型患者为重这一假设,在我们的资料中未能得到证实。对其影响因素,作者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变分期的中医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医辨证角度对不同阶段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进行证型分析,以探讨AMD各期病理变化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显示,早期AMD以虚证表现为主,中后期则以实证表现为主,且伴有较明显的外显证候。中后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以实证为多。提示在AMD的中医治疗上,早期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补益肝肾,对中后期则应在扶正的基础上,兼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行气通络或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1例AMD的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患者作中医辨证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虚证型占58.06%,实证型占12.91%,其他类占29.0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属虚证的18例中,气虚占52.63%,阴虚占21.05%,阳虚占26.32%,作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1例患者中单纯脱离者17例,属虚证11例,伴新生血管膜形成者14例,属虚证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AMD的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以虚证居多,而伴有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者,则有虚中夹实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齐同对比的原则和方法,测定了脾气虚、心气虚、肺气虚患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并和正常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气虚组的患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出值均下降(和正常组比较P<0.01);脾气虚组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又低于肺气虚组和心气虚组(P<0.01);同时,在脾气虚组和心气虚组内,按西医病种的系统不同,比较其唾液淀粉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下降是气虚证的共性,但当下降到一定值域时,则为脾气虚证的特有现象。因而认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测定,对气虚证的诊断可能有定性定量意义,并可对脾气虚证提供定性、定量、定位的辨证参考,但它对疾病的西医诊断则不具有特异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论述,现代中医临床研究及现代医学认识,结合作者临床体会并通过164例临床症状分析,论述了消渴病与脾气虚弱的关系。作者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气虚弱密切相关,在消渴病辨证中始终不同程度存在着脾气虚弱,因而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应十分重视健脾益气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探索溃疡性结肠炎(UC)脾气虚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UC脾气虚证和湿热证患者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UC脾气虚证存在脂质代谢紊乱, 与UC湿热证患者比较, UC脾气虚证血清中1-油酰基甘油磷酸胆碱、溶血磷脂、鞘氨醇、N-棕榈酰磷酸乙醇胺、棕榈酰肉碱、O-花生四烯酰缩水甘油等代谢产物丰度降低, 2-亚油酰甘油丰度升高。ROC曲线结果显示, O-花生四烯酰缩水甘油、棕榈酰胺、2-亚油酰甘油可能是诊断UC脾气虚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代谢组学方法有望揭示UC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 为UC中医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07例肾气虚、肾气阴两虚、脾气虚证患者头发中八种微量(和宏量)元素含量的观察,发现中医不同证候与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肾气虚组、肾气阴两虚组的铷含量均低于脾气虚组,肾气虚组与脾气虚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铷含量降低,可能是肾虚证的特异性变化之一。应用计算机马氏距离多因素分类判别法对上述三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判别,准确判别率分别为87%、75%、83%,并建立了这三个证候分类判别的微量元素谱.进一步证实了中医不同证候与多种微量元素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对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现状作了总结与分析,近些年人们对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脾气虚证动物模型与临床证候的相似度问题、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问题等,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