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饮片位居中药产业链的核心,它直接影响中成药和临床配方饮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体内有效成分的变化,进而阐明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及其饮片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药饮片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该文简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体外研究现状,并对中药饮片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方法如血清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讨论分析,指出了中药饮片效应物质在体内过程分析研究的进展与相关问题,为深入阐释中药饮片炮制机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有毒中药的炮制应“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制度,同时还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质量可控的有毒中药炮制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巩福恒  李恩来 《山西中医》2010,26(11):49-49
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药制剂临床疗效,必须对中药饮片进行特定处理,使之能保证实际用量,增强归经作用,调整主治药效,消减药物毒性,才能满足治疗需要。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优质饮片是中药制剂质量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分析多种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征,阐述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过程,对于帮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思路、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研究者对中药提取物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对近五年来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生物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复杂体系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中药炮制和疾病状态对中药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适时地引入药效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将有助于提高对以有限的可测成分来反映受试中药体内动力学过程的表征性。但是如何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如何选取测试指标、中药的药效动力学有何特点等,都是我们在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国外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时,应选择末端指标为主,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和把握体内药效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影响药效的炮制因素选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5200)陈士凤《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中药饮片炮制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的规定。但是,目前市场上有些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有所下降,直接影响了中药的疗效。现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深入研究中药炮制机制,其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中药炮制学以及中药现代化,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药理以及化学的专业知识对中药经过炮制后的药效加以分析,如药效的增减、毒性作用的减少、缓性作用、熟治或生治的作用以及机理等。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病以药为能。中药饮片质量的真伪、优劣、炮制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我国古代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是以临床要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可目前有些药房、药店中药炮制质量现状不容乐观,以生代制,以此制代彼制,时有发生,医药同行应高度重视中药炮制质量,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适时地引入药效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 将有助于提高对以有限的可测成分来反映受试中药体内动力学过程的表征性。但是如何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如何选取测试指标、中药的药效动力学有何特点等,都是我们在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国外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时,应选择末端指标为主,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和把握体内药效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而炮制工艺的科学合理是保证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过程及质量控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毒性中药主要通过加工炮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以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因此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现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古今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初步阐述了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提出基于中医药整体观系统开展炮制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中医药和谐观解析炮制过程中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内涵,为明晰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机制,规范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实现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8,(11)
目的:研究牡丹皮炭中多成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止血药效作用的相关性,阐明牡丹皮炭的止血作用机制及其炮制机理。方法: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采用血热出血模型,各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HPLC方法检测多个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TXB_2和6-Keto-PGF_(lα)值;结合AUC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浓度,并与止血药效指标相结合,进行量-效-时相关性分析。结果: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与TXB_2和TXB_2/6-Keto-PGF_(lα)值呈正相关。结论:牡丹皮炭多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与药效作用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牡丹皮炭止血作用机制及其炮制机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中药饮片加辅料炮制的作用。从几种主要加辅料炮制的传统方法的古本草理论,目前应用和现代研究上,说明多数中药饮片加辅料炮制后,确能起到补偏救弊、协同药效、降低毒性、消除副作用、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和扩大治疗范围的作用。但也证实,有些中药饮片加辅料炮制与不加辅料炮制,主要成分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目的在于降低毒性,缓和或改变药性,洁净药物,提高疗效。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而目前药房饮片大多为购入已炮制的中药饮片,在临床实践中不合格的炮制品屡见不鲜,以下是临床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川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4):607-617
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给药后药物分子能被机体有效利用(即:能够通过体内的生物屏障到达作用靶位,达到并维持起效浓度);其二是药物分子到达作用靶位的化学形式(原型化合物或代谢物)具有与药效关联的生物活性。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从中药活性成分能否被机体有效利用的角度,研究与中药药效和安全性相关的物质问题。中药化学组成复杂,通常含众多活性成分,许多中药的发展经过"临床→研究→临床"的过程;与此相对应,化药通常为单一成分,其发展一般经过"研究→临床"的过程;这些带来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别于化药相关研究的特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常围绕临床有效中药,为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并通过"选对成分"和"用好成分"为中药疗效的提高创造条件。作者主要基于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开展这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代标记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整理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41所三级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为江苏省中药药事质控中心中药饮片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围绕中药饮片品种数和炮制品种数、采购验收和使用管理、特殊中药饮片管理、门诊和病区住院人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量和代煎率、处方点评数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在41所医疗机构中,35所(85.37%)使用中药饮片品种数有400~600种,36所(87.80%)炮制品品种数占比10%~50%。27所(65.85%)使用毒性中药饮片,6所(14.63%)有按麻醉药品管理的罂粟壳库存。19所(46.34%)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平均月采购次数少于5次,23所(56.10%)平均月退货1~5个品种。40所(97.56%)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平均月销售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36所(87.80%)医疗机构月平均门诊人次分布在1万~10万人次,31所(75.61%)病区月平均住院人次分布在1000~3000人次。门诊中药饮片平均月代煎率为3.35%~4.38%,36所(87.80%)医疗机构门诊平均月代煎人次在5000人次以下;病区中药饮片平均月代煎率为50.77%~57.76%,36所(87.80%)医疗机构病区月平均代煎人次在3000人次以下。29所(70.73%)医疗机构门诊平均月调配处方量在10 000张以下,38所(92.68%)病区月平均调配处方量小于5000张。40所(97.56%)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张数≥100张,38所(92.68%)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率大于0.5%;39所(95.12%)病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数≥30张,23所(56.10%)病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率大于5%。12所(29.27%)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8%;9所(21.95%)医疗机构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0%。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41所医疗机构分成3类,总结主要问题是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仍较局限,采购验收、使用质量控制和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不完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比偏低。结论:建议质控指标增设门诊、住院中药饮片使用率和中药饮片处方比,定期抽查中药饮片采购和验收资料,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抽查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力度,完善医疗机构中药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全省中药药事质量控制工作,促进中医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  王淼  阳志强  王延年  马跃平  高慧媛 《中草药》2021,52(17):5369-5377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进行有效炮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但中药成分复杂,其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如何揭示这些复杂化学成分变化,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可将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学研究,而化学模式识别作为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炮制研究中广泛应用。针对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检测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成分变化,涉及药性改变、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初步探讨化学模式识别应用于中药炮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草乌、山慈菇、白花曼陀罗以及吕宋果为研究对象,各称取100g,将每种中药分为两份,每份50g,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药进行炮制减毒,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中药的毒性大小。结果:经过炮制减毒后,研究组中药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炮制减毒法能够有效降低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含量,提高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浅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与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疗效与中药饮片的质量密切相关。分析目前影响中药饮片 质量的因素存在如下几种情况:1.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品种混用;2.中药产地不地道;3.中药保管储藏不当;4.中药炮制不当。  相似文献   

20.
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从事中药科研30余年,将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融汇于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对中药炮制学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多年的科研实践,构建了基于中药饮片生产经验传承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模式、基于炮制前后科学内涵变化规律的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模式、基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药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模式。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开展中药标准饮片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标准物质体系,稳定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疗效;以大宗中药材产地为核心,构建中药饮片区域性、专业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等设想。其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前瞻性的科研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行业在新环境下重新布局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主要学术思想和多年科研实践的梳理,为中药炮制学科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