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缓解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总结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都有共同的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结论 护理人员及时分析总结病人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邓毅琴 《吉林医学》2014,(18):4092-4092
目的:探讨康复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HAM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ND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情绪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康复期心理变化特点,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0名遗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采用汉密尔顿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量表连续评估心理状态,评估病人康复期间的心理变化特点,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依据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心理干预.结果:在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恢复早期,病人多存在焦虑心理,在恢复中晚期,病人的焦虑心理状态得以舒缓,抑郁心理是主要的心理异常方式,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康复期各阶段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恢复期不同时间,病人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依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异常,取得较好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标准化等措施管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随机抽取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护理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20%提高至73.3%;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96%上升至9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L C- 90 )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共 6 0例进行心理状态测定 ,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 ,并就心理护理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探究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所体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均处于康复期,选取对象共计84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所得结果为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较高,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具有确切效果,在缓解患者偏瘫状态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探究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所体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均处于康复期,选取对象共计84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所得结果为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较高,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具有确切效果,在缓解患者偏瘫状态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作用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负性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且对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是加快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一种良好手段。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言语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第1,3,6个月的Barthel指数(BI)、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治疗。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记录。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分别做出"焦虑障碍(PSAD)"、"抑郁障碍(PSDD)"的诊断。所有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对有PSAD、PSDD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果:120例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中情感障碍总共发生68例,其中轻、中度抑郁障碍28例,轻、中度焦虑障碍发生66例。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常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强迫、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神经心理学改变。情绪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的恢复,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或"脑卒中",是一组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其发病率、死亡率,幸免死亡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康复期训练护理尤为重要,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38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吉林医学》2010,31(12):1695-169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过程及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我院3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了一系列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痊愈出院10例,好转38例。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地缩短康复期。  相似文献   

13.
李蓉  邓佳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700-70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从医院转入社康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80例,转入社区时的康复评估结果定为参照组,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36例,A组采用综合性社区护理干预措施,B组采用一般内科常规方法护理,实施三个月后使用同种方法进行康复评估,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的康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采用综合性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病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医院及社区的系统治疗出院回家后,居家情志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但至今尚没有统一的情志护理模式。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旨在探讨可行的居家情志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年龄≤45岁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功能训练,从而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李晓玲 《中外医疗》2010,29(6):24-2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对策,促进康复。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期间的88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全面准确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结果通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使患者逐渐恢复各项自我功能,促进了病情的康复,缩短了病程。结论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加深患者对院外延伸护理的认识。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模式。结果两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延伸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脑卒中知识掌握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照护能力、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或“脑卒中”,是一组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其发病率、死亡率,幸免死亡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康复期训练护理尤为重要,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1 康复的目的1运动,语言,可识别的或其他的功能损害得以改善。2恢复自主性功能、社会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能够在心理和社会上再度适应。3可能的话,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每天日常生活活动。2 康复护理2 .1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应早期进行康…  相似文献   

19.
王凤霞 《吉林医学》2012,33(7):1546-154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家庭护理。方法:通过对2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经家庭病房护理后各项功能基本恢复且生活可以自理,并能做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8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3例仍卧床需家人护理,2例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脑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三管"护理常规的总结,减少并发症,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留置"三管"的临床常见问题进行观察得出的经验,分别进行分析及处理.结论:细致的、规范的护理可有效缩短脑卒中病人留置"三管"的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