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CF  Zhou KH  Gao H  Hu CF  Chen J  Zeng B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30-3034
目的 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 采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 术后对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7min,X线图象采集平均20.2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2.9±1.2)mm,平均偏差角度(2.2±0.3)°,术中出血量少(〈21.7mL/枚),术中1例(2.4%)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更适合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但如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的应用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及完善术前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骨盆髋臼骨折术中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3年8月共手术治疗11例骨盆髋臼骨折,其中骨盆骨折4例,分别采取外固定架固定、髂骨入路钢板螺钉固定、会阴入路缝线固定;髋臼骨折7例,经K-L入路(包括改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其联合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经3个月~5年随访,骨盆骨折按Majeed评价标准4例全部为优;髋臼骨折按Postel评价标准:5例优,2例良.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应特别注意各类手术切口、固定方式的适应证.面对复杂骨折时,应仔细斟酌骨折的处理顺序,方能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及华西医院骨科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和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8例(66.7%),良3例(11.1%),可3例(11.1%),差3例(11.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1996年3月~1998年12月,共收治5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5例采用三根螺纹钉(Knowles钉)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回股资料本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5~80岁,平均55岁,均为新鲜骨折,左侧30例,右侧15例。骨折类型:头下型5例,颈中型20例,基底型ZO例,按Garden氏分型:l型17例,巨型13例,巨型9例,N型6例。均于伤后1周左右手术。手术时间ZO~40ruin,平均30min。住院时间7~Zld,平均11.sd。1.2手术方法均在C字臂型X线机透视下局部浸润麻醉、小刀口、三…  相似文献   

5.
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髋部创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髋部创伤的CT表现、分类 ,并与X线平片作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 31例发生 56处骨折。CT显示髋臼骨折 2 2例 ,但平片显示骨折 15例 (占6 8.2 % ) ,另 7例显示骨质正常 ,为隐匿性骨折。CT扫描还发现关节腔内碎骨片、股骨头撕脱以及关节腔积血等。结论 CT在髋部创伤尤其是髋臼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线透视导航下与传统方法 应用Gamma钉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组(导航组)18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8例.传统Gamma钉内固定组(传统组)20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内植物并发症、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导航组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18例患者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传统组20例患者术后获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全部获骨性愈合,3个月内骨折愈合者导航组12例,传统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X线平均采集图像3~5(4±1)次,传统组6~10(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优7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传统组优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可以精确地保证尖顶距<25 mm,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标准的术中透视图像,作为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注册图像.方法 选取干燥尸体骨盆4具、模型骨盆4具作为骨折模型.直视徒手将2.5 mm导针置入髋臼前、后柱(双侧);双侧前柱导针分别采用逆行及顺行置入,后柱导针采用逆行植入;目视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将骨盆固定于影像导航手术模拟操作模块,应用C形臂x线透视机,针对髋臼结构的前、后、外、内4个虚拟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多角度连续动态透视,选择并确认能够清楚显示导针与前后柱、髋臼关节面的透视影像,作为导航手术的注册图像,记录此时c形臂x线透视机与骨盆、手术床的相对空间位置.依此注册图像,在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应用6.5 mm的钛中空螺钉进行髋臼前、后柱螺钉置入.每个骨折模型,每侧进行1次操作,共16次.目测螺钉位置、分别记录为获取标准注册图像C形臂摆放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导航系统建立,软件界面操作及螺钉植入操作的总时间).结果 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进关节;前柱螺钉置入需要闭孔斜位(Judet-Letoumel斜位)、闭孔人口位、闭孔斜出口位、骨盆正位像;后柱螺钉置入需要髂骨斜位、闭孔斜位、骨盆入口位、闭孔斜出口位像;为获取前柱、后柱标准注册图像摆放C形臂X线透视机的时间平均分别为9.5、7.3 min,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入术中透视时间平均分别为2.9、1.7 S,前柱、后柱每枚螺钉置人操作时间平均分别为11.7、9.2 min.结论 导航注册图像不同与传统的Judet-Letoumel影像,如何正确获取标准的术中透视注册图像,是确保安全、准确实施影像导航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和探索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影像扫描及三维重建,于术前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依此指导对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 通过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在体外形成与患者完全等大的骨盆骨折模型,以此为依据对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结论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骨折模型仿真性好且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并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伤口愈合、Baird Jackson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7.48±12.39)岁。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70.00%),女性12例(30.00%);左踝18例(45.00%),右踝22例(55.00%);后脱位17例(42.50%),外侧脱位23例(57.5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和骨折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0±34.1) min和(100.5±32.7)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09)。急诊手术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择期手术组(t=-5.862、t=-3.663,P<0.001、P =0.001)。利用改良的Baird 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最后评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急诊手术组中优13人(65.0%),良4人(20.0%),中3人(15.0%),差0人;择期手术组优11人(55.0%),良7人(35.0%),中2人(10.0%),差0人。总体优24人(60.0%),良11人(27.5%),中5人(12.5%),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P=0.651)。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早期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急诊手术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省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一种新式骨盆及髋臼通道螺钉的置钉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相应装置并进行人体标本研究,以判断该方法的置钉效果。 方法 本研究以CT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影原理和方向分解的方法,准确定位钉道入钉点及入钉方向,并根据以上理论设计制作了一套专用定位架。术前将定位架固定到人体骨盆标本上并进行CT扫描以获得数据,利用CT分析软件规划钉道,再通过方向分解的方法测得所需定位参数,术中在定位架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准确定位钉道。 结果 利用上述方法,成功进行骶髂螺钉、LC II螺钉、顺行前柱螺钉的置入。CT重建结果显示,术后钉道位置与术前规划位置高度一致,术后X线检查显示结果符合临床要求。 结论 本方法可准确定位骨盆及髋臼通道螺钉的空间位置,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本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学习和操作,且价格低廉,易于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普及,为骨盆及髋臼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 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 min,对照组为(29.00±12.14)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减少直肠癌手术中对自主神经的损伤.方法:通过解剖7例尸体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结果: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直肠正后方的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无明显自主神经分支;直肠与精囊和前列腺(或子宫,阴道)之间无明显的神经支;盆丛呈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其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直肠侧韧带主要由盆丛发至直肠的分支及结缔组织构成.结论:当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时,肠系膜下血管可作为寻找上腹下丛的标志;游离直肠时应先游离其后壁及前壁,后游离其侧方,使直肠侧韧带呈桥状架于直肠与盆丛之间;侧方的游离应于盆丛的内侧,按与其弧面相适应的方向用电刀切断直肠侧韧带.  相似文献   

15.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 眶 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上颌骨及面中份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1]。 1999年以来,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游离组织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系统研究,提出游离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同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腓骨瓣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基础,对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生存质量及供区并发症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该方法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治疗水平[2-7]。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测量加例18~68岁成人骶骨,CT水平面扫描图象之最佳体表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得出结论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8岁,均为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11例,C:型2例,C,型1例,术前均经大重量牵引纠正移位,仰卧位先行骨盆环经皮内固定,再取俯卧位作骶髂关节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加例CT片测量,得出标准进针点到躯干中线的距离平均为10.78cm(9.80~12.00cm),标准进针角度为61.24°(52.18~68.20°)。临床应用14例均达解剖复位,其中1例螺钉进入椎间孔1/2,有神经症状,于术后21d拔除螺钉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耻骨联合因螺钉陷入而分离。经6~24个月随访,14例骨折愈合后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空心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少、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患者,术前经CT扫描显示一侧椎弓根完整,查体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经肌间隙入路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伤椎单侧置钉可提高骨折椎复位效果及质量,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积水潭医院2008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例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骨盆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患者病史、损伤程度、急诊救治等特征,通过影像学判断损伤情况,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全部6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和术后神经症状出现,X线示骶髂关节复位良好。随访1.6年(8个月至2年),患者6个月后Majeed功能评分优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评分差的病例主要表现为持续疼痛,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行走长距离时需用手杖,有跛行。评分低的2例患者不能恢复原有工作。结论: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急诊处理困难,应尽早手术,前方入路有利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