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 对比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8月于本院骨科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 d、术后5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应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功能评定。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 OA组的ROM高于RA组(P〈0.05),VAS评分低于RA组(P〈0.05)。RA组引流量、患肢膝上10 cm周径、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多于OA组(P〈0.05)。R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低于OA组(P〈0.05)。结论 与骨性关节炎患者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士平  宋树春 《中原医刊》2006,33(19):44-45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假体有后稳定型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方法为探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对145例20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8年,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评分。结果优良率达92.7%。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屈曲挛缩畸形类型膝关节,后方稳定型假体具有更好的优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舒筋活血、消肿通络中药熏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依据术后是否加用中药熏洗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术后2周拆线后即给予中药熏洗膝关节,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2,4,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4,6周HSS总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膝关节疼痛、行走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及行走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3例(10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观察。结果病人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8.74,P<0.05);术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t=8.27,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完全矫正,优良率达94.44%。所有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39例(52膝)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体系(HSS)评分61~83分(平均76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3~91分(平均87.3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膝关节置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压冷疗系统对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2013年1~10月在我院住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其中治疗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每8 h使用加压冷疗系统1次20 min,同时使用药物镇痛并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并做功能锻炼。此后分别在8、16、24、32、40、48 h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在术后48 h使用HS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2、40、48h 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4,P=0.043,P=0.026,P=0.028),治疗组的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加压冷疗系统能减轻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规范化系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TKR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系统康复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由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的康复方案治疗,于手术治疗前2d,手术后第2天、第7天及第14天进行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2天各项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在第7天和第14天HSS关节和功能评分值及VA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P<0.01),ROM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康复治疗可促进TKR术后患者的功能尽早恢复,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增加手术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型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分析,探究重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2014年32例患者因骨性关节炎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HSS评分由术前的(43.1±3.32)分提高为术后的(89.4±2.56)分,患者术后恢复满意。结论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型骨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关节屈曲与HSS评分分别是(75±4)°、(47.2±1.7)分,治疗后分别是(98.5±2.4)°、(92.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1.
韩晶  徐海 《新疆医学》2013,43(3):25-2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4倒,女性28例,平均年龄64.80±6.78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等综合康复训练。随访6周,接HSS(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ale)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综合性干预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抽签法将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和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的心理状态和膝关节功能。后者评价标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但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和早期康复锻炼,这将有效地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尽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即采用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辅助性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康复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膝关节ROM均有明显的增加(P〈0.05),但实验组在术后2周至8周膝关节RO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膝关节功能恢复LK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L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中长期站立平衡性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制动易发生膝关节僵硬影响康复效果,术后早期实施膝关节辅助性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膝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万仲贤  陈泽  陈福洪 《西部医学》2011,23(6):1082-1084
目的探讨五合一截骨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方法应用五合一截骨法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42膝,术前、术后4周和12周进行膝关节评分法(HSS)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前HSS评分平均30.8分,术后4周和12周HSS评分分别平均为83.4分和92.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56.69°,术后4周增至101.14°,12周为115.79°。术后2周内无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五合一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准确率,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实施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和下肢负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力学理念的康复训练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干预。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负重位力学轴线[髋-膝-踝角(HKA)和胫股角(FTA)]。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活动度及总分维度等不同方面KSS评分均持续升高,疼痛、缺陷扣分等维度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ROM及HSS评分均持续升高,而VAS评分则持续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衡促进训练方法,并观察其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 ACL 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周的术后常规康复训练,术后13周开始。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训练,观察组隔日来我院进行平衡促进训练,术后13、14周进行快速重心转移训练、患肢负重训练、膝关节半屈曲位靠墙下蹲训练、静脉平衡评定训练仪训练,术后14、15周进行靠墙下蹲训练,静态平衡训练由平板过渡到软垫,由睁眼过渡到闭眼,增加折返跑、反向跑、侧方跑等训练。在术后12周及16周末时,采用 PC7012静态平衡功能评定训练系统进行静脉平衡功能评价。采用双极表面电极电刺激髌韧带,记录股内侧肌电图(EMG)。结果治疗16周后,闭眼状态下观察组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为(408.8±20.0),LFS 指数为(6.4±1.7),对照组分别为(435.5±20.1)mm^2,(11.3±1.3),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2周后的睁眼状态和闭眼状态及第16周睁眼状态下,两组患者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及 LFS 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周末时 EMG 无显著差异,在术后第16周末时观察组股内侧肌 EMG 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 ACL 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在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平衡促进训练,可明显改善和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安全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20例.记录3组术后各时点VAS、Ramsay镇静评分及48 h内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各点对患者行MMSE评分.结果 术后6、12、24及48 h时DS组患者VAS评分低于D组和S组(P<0.05);术后3、6、12及24 h时D组与DS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S组(P<0.05);3组患者术后6、12、24 h时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S组不良反应少于D组和S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同时不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和运动学表现。方法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A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和B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A组和B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各指标均优于术前。两组术后活动度、HSS评分及A组术后屈曲角度均优于术前。B组手术前后屈曲角度无差异。B组较A组术后屈曲角度及活动度大,但术后HSS评分两组无差异。结论高屈曲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改善膝关节屈曲角度、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内外侧口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用我院19个膝关节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A组10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侧切口,术前活动度为92°(71~123°),股胫角平均为15.43°(13~39°),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26分。B组9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切口,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0°(69~121°),胫股角平均为14.21°,膝关节HSS评分为29分。分别选用髌骨内外侧入路,都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术后12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及膝关节HSS评分,并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以上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外翻角为6.21°,膝关节活动度为106°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5分,B组平均外翻角为6.15°,膝关节活动度为105°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4分,两组统计学分析外翻角的改变,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内外侧入路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孙瑜  丁桃  张琳 《当代医学》2014,(30):58-59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后第1天即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术前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1)2组患者术后3d VAS评分:治疗组得分为(4.35±0.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0.79)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7.5%VS 45%);(3)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康复训练对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功能,减轻疼痛有明显效果,同时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住院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