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长期家庭氧疗(LTD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PaO2、PaCO2、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率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门诊长期随访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于缓解期后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照组于缓解期后无氧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月、笫12月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比率.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后PaO2明显升高,FEV1有缓慢升高;对照组PaO2进行性下降,FEV1进行性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率高于治疗组.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PaO2,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比率.  相似文献   

2.
吴君平  宋震亚 《浙江医学》2007,29(8):802-804
目的探讨爱全乐联合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方法将临床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鼻导管吸氧15h以上,同时每天吸入爱全乐气雾剂2次,每次2喷;对照组仅每日鼻导管吸氧15h以上。比较两组1、2、3年后呼吸困难指数、住院次数、血气分析(血氧分压)、肺功能(FEV1)、体重指数(BMI)、6min步行路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指数、血氧分压水平、体重指数、6min步行路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爱全乐联合长期家庭氧疗较单纯长期家庭氧疗更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家庭长期氧疗(LTOT)的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氧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氧疗组给予固定时间供氧治疗,每日供氧持续时间大于15h,供氧种类为压缩氧,方式为鼻导管供氧,供氧流量为2L/min,两组观察周期均为1年,并持续随访1年,随访期限为2个月/次,观察指标选择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经过LTOT,重症COPD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明显改善,氧疗组经长期治疗后动脉血氧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氧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合理长期氧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动脉血内氧气浓度和降低动脉血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组织供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生活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氧疗组21例COPD患者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氧流量为1~2L/min,平均每日吸氧(12.5±4.6)h;对照组20例COPD患者未予家庭氧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VC无明显变化,但氧疗组FEV11年内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和维持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吸氧与不吸氧两种不同条件下行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 随机分为不吸氧组 (n=40例) , 吸氧组 (n=40例) , 都进行8周肺康复治疗, 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及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不吸氧组与吸氧组患者在肺康复治疗后, 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及生活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具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吸氧组在肺康复治疗后, 动脉血氧分压、FEV1、SGRO评分较不吸氧组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肺康复治疗时氧疗对慢阻肺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黏滞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而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丹参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00mg/日,稀释后静滴,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血液黏滞度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客、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和防治静脉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抗血小板聚积治疗对凝血系统、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的抗感染、扩管、化痰、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外加丹奥静滴,对照组仅进行抗感染、扩管、化痰、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及72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因素的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等。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24h,72h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治疗前,24h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72h比较,PT、APTT、FIB、PaO2、PaCO2及R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治疗24h、72h与对照组治疗24h、72h相比,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积治疗在单位时间内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呼吸频率等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病床路径开展长期家庭氧疗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况。方法:对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建立家庭病床,采用社区全科团队自制的家庭病床路径表,实施长期家庭氧疗(LTDOT)及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延续上级医院的治疗方案进行间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长期氧疗能提高患者肺功能,阻止或延缓患者进展为肺心病。治疗组患者的氧疗知识,吸氧时间,用氧安全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执行家庭病床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长期家庭氧疗起到规范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长期家庭氧疗;B组:长期家庭氧疗合并缓释茶碱片。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肺功能、血气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组的肺功能参数、血气比单纯长期家庭氧疗组明显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产单纯长期家庭氧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长期家庭氧疗;B组:长期家庭氧疗合并保乐辉(缓释茶碱片)0.2,每晚8点口服。治疗2年,观察肺功能,血气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组其肺功能参数,血气比单纯长期家庭氧疗组明显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合并小剂量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较单纯长期家庭氧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毅  邹曰坤  蒋富强  张齐  刘于红 《海南医学》2014,(21):3136-3138
目的观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即重叠综合征(OS)患者体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完整的肺功能、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血清BNP的检测。结果 COPD组(68例)与OS组(4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及身高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OS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分别为(21.5±5.7)mm Hg和(29.2±6.3)mm Hg,OS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而COPD组与OS组BNP平均浓度分别为(65.27±16.52)pm/ml与(98.59±27.38)pg/ml,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COPD患者,OS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和血清脑钠素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89例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患者BNP水平与LVEF水平负相关,与LVEDD水平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BNP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可以作为指导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容 《四川医学》2010,31(7):933-934
目的探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情况。方法 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包括治疗前、治疗2、24、72h)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5)。治疗组在予无创通气后2、24h及72h血气分析中,pH、PaO2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而PaCO2在4h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72h后PaCO2也有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9例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筛选出来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组分为:轻中度组18例(AHI≤30)和重度组21例(AHI30)。采用nCPAP呼吸机每晚7~9h的治疗,持续12周,比较治疗前后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SaO2最长低通气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值(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使用nCPAP治疗12周后,AHI、最长低通气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最低SaO2和平均SaO2则显著上升,LVDd、LVEF、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nCPAP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还能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姜琪锋 《河北医学》2013,19(10):1453-145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动脉血气分析的相互关系。方法:196例老年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分析,COPD患者按有无心律失常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心律失常比例明显低于COPD组(13.3%vs 72.1%,X2=23.356,P〈0.05),COPD组共计62.2%(122/196)例合并心律失常,其中72.1%(88/122)的患者为室上性心律失常,27.9%(34/122)为室性心律失常。②心律失常组pH值、PaO2低于非心律失常组(t=5.745、4.811,P〈0.05),PaCO2高于非心律失常组(t=3.258,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β=1.761,OR=4.765)、PaO2(β=1.602,OR=3.492)、PaCO2(β=1.635,OR=3.451)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与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戊乙奎醚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方法:4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ml加入生理盐水4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无明显不同(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COPD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伴肺源性心脏病(CP)为Ⅰ组,30例不伴CP为Ⅱ组,测血清BNP水平,同时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通气功能测定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彩色多普勒测量肺动脉压(PaP);采用Spearman法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测得PaO2、PaCO2,FEV1(%),FVC(%),PAP水平及检测BNP水平,其Ⅰ组均高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BNP检测水平与PaP、PaCO2呈正相关,与动脉血PaO2、FEV1(%)、FVC(%)成负相关。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OPD伴CP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脑钠肽(BNP)评价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BNP、6分钟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MWT和BNP均能有效评价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家庭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期家庭氧疗(LTOT)。分别观察治疗前和2 a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 min行走距离(6MWD)、西雅图阻塞性肺病调查表(SOLQ)评分、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2 a后观察组死亡2例(12.5%),对照组死亡6例(42.9%),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每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动脉血氧分压(PaO2)、6MWD、SOLQ评分均增加;而对照组PaCO2、每年住院次数增加,PaO2、6MWD、SOLQ评分均有减少,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缓慢,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实施家庭NPPV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综合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12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咳嗽和排痰、氧疗、食疗、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运动功能和肺功能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58.7%(P〈0.01);治疗后观察组PaCO2、PaO2、6mim步行试验结果、FEV1、FEV1/FVC和FEV1%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综合性治疗COPD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具有较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肺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