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氏放线菌在根面龋老年患者与无根面龋老年人中的分布状况,初步探讨内氏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临床就诊老年人中随机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及无根面龋老年人各20名。根面龋患者每位受检者选择2个菌斑取样位点:A点为暴露的无龋根面;B点为根面龋龋坏部位。无根面龋老年人每位受检者选择1个菌斑取样位点(C点):暴露的根面。刮取根面菌斑,螺旋接种仪接种,BHI培养、分离并生化鉴定内氏放线菌。结果:老年根面龋患者的龋坏根面、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龋老年人的暴露根面,内氏放线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氏放线菌检出量有差异(P〈0.05)。数目由高到低依次为: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根龋患者无龋根面,根龋患者龋坏根面。结论:内氏放线菌在老年人根面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根面龋密切相关。而检出量有差异,根面龋损部位内氏放线菌检出量低于根面龋患者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  相似文献   

2.
粘性放线菌 (Actinomycesviscosus,AV ,简称粘放菌 )是最早粘附于牙面上的细菌之一。目前研究[1] 认为 ,粘放菌与根面龋的发生有关 ,粘放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在牙面的粘附有关。细菌在牙面的初始粘附 ,就是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上的粘附。研究[2 ] 证明口腔中早期定植的先锋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sanguis,S .S ,简称血链菌 )产生对氨基苯甲酸(para_aminobenzoicacid ,PABA) ,且PAB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粘放菌的生长。本实验旨在研究PABA处理粘放菌对该菌在唾液…  相似文献   

3.
变形链球菌gtf基因研究近况杜民权综述樊明文审校武汉市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30070)变形链球菌已被公认为主要致龋菌[1].其致龋的机制在于该细菌利用蔗糖产生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合成有粘性的非水溶性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面菌斑中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基因型多样性,探讨内氏放线菌基因型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20例设为根面龋组,无根面龋老年人20例设为无龋组。根面龋组以暴露的无龋根面和根面龋损部位为取样位点,无龋组以暴露的根面为取样位点,刮取菌斑进行临床株的分离鉴定,并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内氏放线菌基因型的多样性。结果2组共分离出内氏放线菌299株,选择156株进行REP-PCR分析,分离出61个不同的基因型。根面龋组无龋根面分离的57株内氏放线菌有25个基因型,根面龋损部位分离的34株有25个基因型,无龋组分离的65株有26个基因型:内氏放线菌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单个取样位点的基因型数目存在差异(P<0.05)。结论多种基因型的内氏放线菌参与了根面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银汞合金粘结修复(BondedAmalgamRestorations)简称BAR概念是Zardiackas于1983年提出的,内容是将酸蚀技术及粘接剂结合到银汞合金充填术中,使银汞合金与牙齿有粘接性[1],笔者二年以来应用BAR方法充填邻面根面龋,现...  相似文献   

6.
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与根面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MS和BYS对30例根面龋中的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定量研究。结果 放线菌的检出率100%,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93.33%,放线菌在数量上(CFU)占绝对优势,与变形链球菌数量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支持放线菌是根面龋优势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型抗菌斑制剂—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agent,以下简称SAA)是一类能改变溶液表面化学性质的表面活性物质[1]。由于SAA的这一特性,其应用极广。而SAA与口腔细菌及菌斑的关系是从50年代开始研究的,近年来由于更多的研究证实SAA具有良好的抗龋及...  相似文献   

8.
儿童口腔放线菌与儿童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儿童牙面龈上菌斑中的放线菌,初步探讨口腔放线菌与儿童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组和龋敏感组各20例。用无菌牙签收集乳牙表面3个不同部位的龈上菌斑。龋敏感组收集完整面、白垩斑和龋洞内( 牙本质层)的菌斑;无龋组收集唇面、邻面和!面沟裂的菌斑。提取菌斑的细菌DNA,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其电泳条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无龋组放线菌检出率为100%,龋敏感组为95%,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内氏放线菌、戈氏放线菌、龋齿放线菌、衣氏放线菌和黏性放线菌在两组儿童的菌斑中均有检出,前3种放线菌在无龋组的检出率高于龋敏感组,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2组儿童3个检测部位间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放线菌是儿童乳牙龈上菌斑中的主要定植细菌,可能是有益菌;其检出情况与乳牙检测部位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28例疲劳性根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性根折(Fatiguerootfracture)是中老年人承担主要牙合力的正常牙齿由于长期、反复的过度咬合力而引起的一种特殊性根折。它和疲劳性骨折[1]一样是异常外力长期缓慢、反复作用而造成的。该病由我国台湾省chin-Jyhyeh于1997年首次提出[2]。Cirippo、Pitts[3,4]等曾以“纵形根折”作过报道。本文结合28例病例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口内就诊的28例患者的30个根折牙。临床诊断指征为:①患牙无龋齿或非龋性疾病,未做过牙髓治疗,既往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0.
根面龋是老年人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牙根部牙骨质及牙本质中相对更高的有机物组成和其表面特殊的微环境,根面龋的发生过程相对复杂.白色念珠菌和黏性放线菌作为口腔常驻共生菌群,具有产酸、耐酸和酵解有机物等性能,在根面龋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从真菌-细菌控制的角...  相似文献   

11.
合面制隧洞充填磨牙邻面龋78例的效果观察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陈思伦自1988年以来,笔者对Blac[1]Ⅱ类制洞原则作了改进,从面制隧洞保存边缘嵴充填磨牙邻面牙本质龋、龋性牙髓炎和死髓牙96例,其中78例经1~4年观察,效果较好,现予报告。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MS和BYS对 30例根面龋中的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定量研究。结果 :放线菌的检出率 10 0 % ,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 93.33% ,放线菌在数量上 (CFU)占绝对优势 ,与变形链球菌数量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支持放线菌是根面龋优势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无龋根面和牙骨质龋菌斑菌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择门诊患者28人,分为无龋恨面组和牙骨质龋组进行了细菌学研究。结果提示:轻链菌、粘放菌和内氏放线菌是参与菌斑组成的基本成员;变链菌在牙骨质龋组中显著多于正常无龋根面组达10倍以上,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提示变链菌为根龋的主要致病菌;而韦荣氏菌是基础牙菌斑微生物群落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及其结构基因的序列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及其结构基因的序列和特性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科(710032)储冰峰,李育民综述赵皿黄力子审校变形链球菌(变链菌)是人类口腔中常见并与龋有关的细菌。观察变链菌的蛋白组成四种抗原:Ⅰ、Ⅱ、Ⅲ和Ⅰ/Ⅱ[1~3]。在这当中,...  相似文献   

15.
老年根面龋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根面龋菌斑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了解根面龋的致龋机制。方法 :选择 15例老年根龋患者 ,分别对其根面龋、冠龋、无龋根面的菌斑微生物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变形链球菌在根龋和冠龋中的检出率高达 10 0 % ,占总链球菌 6 4 78± 2 2 36 %和 77 17± 14 2 6 % ,明显高于无龋根面 ;放线菌在根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冠龋。结论 :变形链球菌 ,放线菌是根面龋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人工口腔中由特定细菌形成菌斑,建立牙釉质龋和根面龋的体外模型。 材料和方法 从公认的釉质龋及根面龋的病原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及凝集能力的菌种,包括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人工口腔中分别培养出单菌种菌斑和  相似文献   

17.
根面龋细菌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根面龋菌斑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了解根面龋的致龋机制。方法 :19例根面龋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龋 ,对其根面龋的菌斑微生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无论活动性还是非活动性根面龋 ,厌氧菌都有较高的检出率 ,活动性根面龋检出率更高 ,活动性根面龋中链球菌总菌、变链菌、放线菌和乳杆菌检查率稍高 ,在非活动性根面龋中韦永氏菌和新月单胞菌的检出率稍高。梭杆菌及类杆菌 (包括紫质单胞菌、普氏菌、脆弱类杆菌 )检出率二者相似。活动性根面龋的各菌菌落计数均多于非活动性根面龋 ,差别最明显的是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结论 :变形链球菌 ,放线菌是根面龋由非活动性到活动性转变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8.
F—La法预防乳牙龋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藤原1984年报告采用APF(acidulatedphosphatefluride)液和氯化镧液先后联用处理法(以下简称F-La法),对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性以来[1],根岸、筱原等又在离体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上得到了同样的结果[2~5]。提示F-La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但是至今未见临床报告。现设计了小样本的试验性观察。1 材料和方法观察对象为幼儿园2~4岁无龋儿童100人。试剂为APF液(F-浓度为9g/L,pH3.6)和LaCl3液(La3+浓度10g/L,pH4.3)。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检测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An)与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Ao)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探讨An和Ao在唾液中的定植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指数(dmfs)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59名不同患龋状况儿童唾液样本,其中无龋组(dmfs=0)19名、中龋组(dmfs=4~6)21名和高龋组(dmfs﹥8)19名。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应用SYBR GreenⅡ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唾液中的内氏放线菌及龋齿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氏放线菌占总菌的比例在三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龋组中显著高于中龋组(P〈0.0001),在中龋组与无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龋齿放线菌占总菌的比例在三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唾液中内氏放线菌的数量与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明显相关性;龋齿放线菌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根面龋牙本质标本中的有机酸作定性定量测定。方法:30 名患者( 年龄45 ~78 岁)的44 个牙齿的根面龋牙本质标本,以25g/L 偏磷酸溶解,低温离心(10 000r/min,4 ℃,10min),上清液作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大多数根面龋标本中均检测到乳酸、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少数标本中还检测到戊酸。各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甲酸(19 .11±4 .71)g/L;乙酸(2 .76 ±1 .38)g/L;丙酸(1.18 ±0 .84)g/L;乳酸(1 .05 ±1.2)g/L;丁酸(0 .81 ±0 .42)g/L;戊酸(0.04 ±0.15)g/L。结论:根面龋中的有机酸以甲酸、乙酸和丙酸为主,占各有机酸含量的92 .4 % ,主要是细菌利用龋损中胶原等内源性物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