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中期因子(midkine,MK)、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P < 0. 05),MK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 < 0. 05).②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PR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39、1.01±0.54,较正常对照组(2.68±0.24、2.57±0.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MK和VEGF mRNA 表达量分别为9.77±2.08、29.85±6.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 05).③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P < 0. 01). 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间皮素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0.75±0.22、0.54±0.09,子宫内膜癌组织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2.949,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t=2.204~3.971,P<0.05).结论 间皮素mRNA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半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IF4E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使用Image pro-plus 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eIF4E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89±0.059和0.108±0.021,两者M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4E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GIO分期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eIF4E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恶性改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RASSF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转录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率(54%);②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5);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年龄和病理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RASSF1A转录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之间的RO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子宫内膜组织间原位杂交单位面积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正常子宫内膜0.422±0.132、不典型子增生宫内膜0.700±0.143、子宫内膜腺癌1.038±0.164.RON在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腺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无统计学意义(P=0.631).不同子宫内膜组织间免疫组化OD值分别为:正常子宫内膜0.474±0.223、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078±0.086、子宫内膜腺癌1.217±0.107.RO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腺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15).RON mRNA和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N mRNA还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 01).结论 RON的过度表达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抑制因子SNAIL mRNA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例宫颈原位癌、55例宫颈浸润癌、14例癌旁组织和3种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中SNAIL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浸润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SNAIL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1±0.01、0.08±0.05、0.09±0.07;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SNAIL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3种宫颈癌细胞系中均有SNAIL mRNA的表达,分别为0.06±0.06、0.18±0.05、0.09±0.08,以SiHa细胞系最高(P<0.05)。结论SNAIL基因在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中高表达,提示SNAIL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KISS-1及GPR5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及GPR54 mRNA的表达情况和其与各种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KiSS-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37.5%)明显低于EIN组(80.0%)及正常内膜组(83.3%),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GPR5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78.1%)高于EIN组(70.0%)和正常内膜组(66.7%),但无明显差异(均P>0.05).GPR5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KiSS-1与其受体GPR54结合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受体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phB4、EphrinB2 mRNA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EphB4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5).EphrinB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也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1).(2)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二者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以及恶性程度有关,二者表达趋势呈现一致性,检测EphB4/EphrinB2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  相似文献   

10.
FOXC1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OXC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子宫颈癌及23例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结果:FOXC1蛋白分别在29(53.7%)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0(8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定位在细胞浆.FOXCl 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FOXC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附件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C1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它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粘膜中OPN mRNA的表达.结果 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表明,OPN mRNA在OSCC和配对正常粘膜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17±0.51和0.97±0.12,上调4.3倍(P<0.001).在30例OSCC标本中,OPN mRNA在高分化鳞癌中的表达为2.16±0.17,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为6.80±0.72,下调3.1倍,P<0.05;在颈淋巴结阳性组表达为6.38±0.56,颈淋巴结阴性组为2.89±0.32,上调2.2倍,P<0.05;在临床早期表达为2.34±0.17,临床晚期表达为4.73±0.35,下调2.0倍,P<0.05.结论 在OSCC的癌变过程中OP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凋,可能是OSCC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靶点基因;OPN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ilms肿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2-ΔΔCt法定量分析W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均P<0.01);WT1 mRNA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浸润情况、雌激素受体(ER)和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情况和孕激素受体(PR)相关(P<0.05);W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肌层浸润、ER、P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W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8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1和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 组织化学法(SP二步法)检测GPR81,MCT1,MCT4在16例正常宫颈组织、44 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 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的关系,研究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1)。在宫颈鳞癌组中,临床分期为 I~II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临床分期为III~IV期者,其中GPR8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MCT1和MCT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肿瘤组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低 分化肿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的GPR81, MCT1,MCT4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结论:GPR81,MCT1,MCT4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病有关,GPR81可能与宫颈鳞癌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Deng Y  Nie M  Liu F  Jiang S  Liu Y  Li D  Meng Q  Li J  Huang M  Wang M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89-1194
目的:探讨RUNX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 neoplasia,CIN)、48例宫颈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应用SYBR Green Ⅰ嵌合荧光real-time PCR技术检测10例正常宫颈、24例CIN和3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在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这3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卵巢浆液性癌、宫颈鳞癌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OX-2 mRNA表达,并与相应组织比较。结果各种癌组织中COX-2 mRNA表达率及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前病变或交界性肿瘤组织(P〈0.01),且与良性肿瘤、慢性炎症或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 mRNA相对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中、低分化及有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OX-2 mRNA相对含量高于高分化及浅肌层浸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COX-2可能在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单纯性增生症、非典型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组织HMGB1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HMGB1、MMP-9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单纯性增生症、非典型增生症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HMGB1、MMP-9 mRNA的表达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HMGB1、MMP-9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中HPV E6/E7 mRNA与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36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级(CIN组)、43例宫颈癌(宫颈癌组)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上述各组患者宫颈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YAP的表达情况。结果:HPV E6/E7 mRNA及YAP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分别为16.67%、11.11%,在CIN组分别为82.22%、84.44%,在宫颈癌组分别为88.37%、90.70%,3组HPV E6/E7 mRNA及YAP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HPV E6/E7 mRNA与YA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5)。结论:HPV E6/E7 mRNA与YAP的检出率随病理级别的升高呈增强趋势,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HPV E6/E7 mRNA与YAP的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并能够预测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OP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P<0.01),而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OPN与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1)。结论 OPN和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和蛋白及受体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分别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TNFmRNA,TNF蛋白及TNF受体(TNFR)的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16例TNFmRNA呈阳性表达,均为间质的单个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腺癌细胞无阳性表达,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15例病人TNF蛋白呈阳性表达,25例TNFR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体也有TNFR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45,P>0.05)。TNFmRNA与TNF蛋白表达存在不一致性,TNF与TNFR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及肌层浸润深度差异均无显著性(χ2=2.17,0.81,P>0.05);TNF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NF,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29,P<0.05);TNFR在正常内膜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表达差异无显著性(χ2=2.45,P>0.05)。④结论子宫内膜癌间质细胞能够表达TNFmRNA,并产生TNF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