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估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对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72例进行系统长期随访,并与同期脾肾静脉端侧分流术97例对照分析。证实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有效率77.7%,缓解食道静脉曲张率61.1%,明显优于端侧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为5.5%,对照组为13.4%;且不增加术后脑病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发生率。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优点在于改善了端侧分流术脾静脉通道及吻合口成角现象,保留吻合口周围的胰脾交通支维持压力递差,吻合口大小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无狭窄变化,使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延缓血栓形成,增加分流量,使临床效果优于端侧分流术。  相似文献   

2.
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但因肾静脉位置深、细小,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疗效。报告我院近期采用脾腔静脉分流术式治疗3例,均为女性,年龄9 ̄12岁,反复出血史6 ̄10年。钡餐示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肝外病变由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术中切除脾脏,测得脾静脉口径6 ̄9mm。将脾静脉与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 ̄18个月,2例一般情况良好,1例(脾静脉口径6mm)术后8个月时  相似文献   

3.
虽然标准门腔分流术可防止食管曲张静脉反复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近年来试行选择性分流以图减少或消除分流术后脑病。自Warren首先作远端脾肾分流以来,得到广泛临床应用,但技术上较难从胰腺分离出足够长的脾静脉与肾静脉吻合。因此有不少人在脾肾或脾腔静脉,甚至肾左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应用间置移植物(Inokuchi),但即期和远期效果较差。作者对18例食管曲张静脉病人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间置移植进行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这种改良可能解解决Warren和Inokuchi分流存在的某些问题。 1983年10月~1984年11月,对18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用Gore-Tex作两种改良式远端脾肾分流术。  相似文献   

4.
分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采用分流术治疗10例小儿门静脉高压症。9例为肝外型,1例为肝内型。其中行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的3例,术后均无再出血。3例中2例Doppler彩超、核素检查证实门肺分流已建立。6例行肠腔静脉分流术者,3例随访5~14年未再出血,另3例效果欠佳,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1例行脾肾静脉分流者年龄为11岁,属肝内型,术后随访3年来未再出血。作者认为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门体分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体分流术是将高压血流的门静脉或其主要属支与低压的下腔静脉或其主要属支直接吻合的一类手术的总称,一直是治疗或预防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术方式,也是外科历史上开展最早、术式最多、迄今仍在争论与难以定型的一类手术[1]。传统的门体分流术,例如门腔、肠腔、脾肾、脾腔等端侧或侧侧吻合,均系完全性门体分流。其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术后入肝的血流量锐减而导致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及有一定的脑病发生率。为克服这些缺点,前辈们曾作过门静脉残端动脉化、控制分流口径等种什努力,但均因种种技术难题而未能解决,致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腔C形、H形架桥术对门脉高压症再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时的临床处理.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36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病例资料,其中脾切除、断流术后再出血21例,近端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9例,远端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4例,近端脾肾分流术+断流术后2例;再出血后行系-腔C形架桥术18例,系-腔H形架桥术12例,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改行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4例,改行冠腔分流术2例.通过术中测压、术后B超测定吻合口血流量以及胃镜、肝功能随访评价系-腔分流术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门脉降压明显,随访6个月至3年,吻合口通畅,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无一例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系-腔分流术能有效的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其中C形架桥术降压效果最明显;当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变异时,应及时选择其它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告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26例。手术的特点是在腹主动脉前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手术显露良好,操作方便,时间短,成功率高。由于腹主动脉的搏动所产生的按摩作用吻合口不易拴塞。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长期随访,其疗效与传统的脾肾静脉分流术相似。故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腔分流术、脾肾分流术及Phemister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PVC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例PVC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肠腔分流术18例(包括肠腔侧侧分流术12例、肠腔端侧分流术4例,肠腔自体血管架桥术2例);脾肾分流术与Phemister术各3例。结果门诊随访时间平均38(3~108)个月,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肝功能、血氨正常。术后1年内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2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11例(肠腔分流术后10例、Phemister术后1例);轻度静脉曲张7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2例、Phemister术后2例);中度静脉曲张4例(肠腔分流术后3例、脾肾分流术后1例)。术后1年内行门静脉系统CT重建者5例,均为肠腔分流术后患者,显示肠腔吻合口通畅3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大口径门体分流术(肠腔分流)是治疗PVCT、预防PVCT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
联合手术附加吻合口固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联合应用Hassab手术和Linton手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69例,其中36例附加吻合口固定。进行了1~4年的随访并观察了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均有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附加吻合口固定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扩张,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大多在30%以内,无肝性脑病发生;未加吻合口固定组,术后3个月吻合口扩张19例,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大于30%,发生肝性脑病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断流术加小口径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和附加吻合口固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了采用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合用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6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吻合口直径平均为6.46±0.78mm,分流后FPP平均下降0.51kPa,可降低单纯断流术后再出血率。本手术完成后FPP平均为3.39±0.41kPa,仍保持较高水平FPP,有利于保存向肝性门脉血流和维护肝功能。这一术式尚具有肠系膜下静脉和下腔静脉容易显露、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外科常用的分流术有端侧门腔静脉吻合、侧侧门腔静脉吻合、脾肾静脉吻合、肠系膜腔静脉H型架桥术及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吻合等五种方式。评价各类吻合术的优越性的一个主要指标为术后吻合口闭塞的发生率。本文复习了英国在过去11年中有关全部文献205篇,从中选出明确记载吻合术类型,以及经过一定时期的随访者共69篇,作为本文分析的内容。其他文献因病例不足4例或因非门脉高压症所作的分流术等均予剔除。吻合口闭塞与否通过血管造影、外科观察或尸体解剖予以证实。再度出血病例反映手术失效,亦列入吻合口闭塞组中。符合分析要求的病例共计3,335例。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所列。不同类型吻合术病人的全身情况不尽相同,例如  相似文献   

13.
限制脾静脉口径预防脾肾静脉分流术后脑病分析(附15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110003)戴显伟夏振龙马凯王亮戴阳卜宪民近年来,作者联合应用断流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但是,在临床...  相似文献   

14.
限制性(亦可称为小口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加脾切除术是我科治疗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所谓小口径是指将门腔静脉吻合口的直径限制在12mm以内。近年我们一般做成9mm并用一直径10mm的周环置于吻合处以防止术后吻合口扩大。动物实验及多年临床资料证实此术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由于限制了吻合口的分流量,既可有效地降低门脉压力,使食管胃底静脉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患者于术后 3~ 3 6个月行彩超或螺旋CT检查 ,显示门腔静脉吻合口均无扩大 ;术后再出血率为 3 .1% (1/3 2 )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6.3 % (2 /3 2 ) ;术后 ≤6个月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全部病例随访 6~ 49个月 ,随访率为 10 0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小口径门腔静脉分流,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46例,按Child分级标准,肝A级者15例,B级者24例,C级者7例。让腔静脉分流均为侧侧吻合,吻合口8mm,在平均随访5年零8个月期间,再了出血率4.4%,肝性脑病发生率2.2%。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 方法: 对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时,采用不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口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39个月,随访率达100%.术后未有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经彩超检查发现术后吻合口无扩大,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总结近8年来施行的42例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效应。对此术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治疗价值作出的初步评价。本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在分流术后仍维持术前的门静脉高压状态及门静脉向肝血流,而脾腔静脉吻合通畅率高,脾静脉压降至正常。术后病人只有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肝功能稳定,无肝性脑病发生。病人生活质量佳。本文结果表明,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性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端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4年10年期间应用近端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6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病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56例,随访时间4~56个月,随访结果:26例肝功能较前有所改善,49例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无静脉破裂出血;发生吻合口血栓5例,肝性脑病3例,因肝衰死亡3例。结论 近端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效果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通常采用分流量较小的门体分流术如脾肾分流或肠腔分流术 ,再附加一个标准的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 (通常不切断胃底或食管再吻合 )。1992~ 1997年我科共施行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择期手术 86例 ,其中包括脾肾静脉分流术加断流术 9例。 9例中肝功能ChildA级 3例 ,B级 5例 ,C级 1例。术后近期死亡 1例 ,该例术前肝功能为ChildB级 ,术后 2周死于自手术后开始的肝功能持续恶化及肾功能衰竭。手术结束时测量门静脉压力 ,7例较术前下降 ,平均降低0 78kPa( 8 0cmH2 O) ,2例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