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ras p21及DNA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对55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石蜡包埋标本的rasp21表达及DNA含量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4例平滑肌瘤均为二倍体和rasp21低表达;12例潜在恶性平滑肌肿瘤出现4例异倍体(33%),9例rasp21过度表达(75%),并且大多数出现在该组的二倍体肿瘤中;29例平滑肌肉瘤全部为异倍体(100%)(P<0.005),而rasp21过度表达率未见继续增高(72%)(P<0.005)。33例异倍体肿瘤的rasp21过度表达率(73%)明显高于22例二倍体肿瘤(27%)(P<0.005)。rasp21低表达的二倍体肿瘤预后最好,rasp21过度表达的异倍体肿瘤预后最差(P<0.005)。作者认为,DNA异倍体及rasp21过度表达均是恶性肿瘤的标志;rasp21过度表达主要出现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并且持续稳定的表达;rasp21表达和DNA含量可以互补作为判断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ras、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ras、p53 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及DNA 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CP和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52 例尿路上皮肿瘤Kras 和p53 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和DNA 含量变化。 结果 Kras、p53 基因突变分别为5 例(9 .6 % ) 和22 例(42 .3 % ) ;ras p21 、p53 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6 例(69 .2 % ) 和33 例(63 .5 % ) ;异倍体和二倍体肿瘤分别为22 例(42 .3 % ) 和30 例(57 .7 % ) ;DNA 倍体异常、p53 基因突变及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P< 0 .01) ;异倍体肿瘤其p53 基因突变、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 P< 0 .01) 。 结论 DNA 倍体异常、p53 基因突变及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者采用银染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对83例结直肠癌细胞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DNA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随访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其预后价值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AgNOR平均计数(9.79±3.67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2.937±0.812)。不同组织学分级的AgNOR有显著性差异(p=0.023),分化好的肿瘤AgNOR计数低。术后生存≥5年组的AgNOR数(8.177±3.296)低于<5年组(11.622±3.123),二组间差异显著(P<0.001)。高AgNOR(≥10)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亦明显低于AgNOR<10组的患者。结合DNA倍体进行分析,AgNOR<10的二倍体肿瘤患者的预后最好,而AgNOR≥10的异倍体肿瘤的预后最差,提示AgNOR是一项预后参考指标,与DNA从不同水平影响结直肠癌的恶性潜能,联合检测AgNOR和DNA可较好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ras p21表达和DNA含量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46例大肠肿瘤细胞ras p21表达和DNA含量进行了宣分析。结果:大肠部的ras p21表达阳性率为65.7%,DNA异倍体率为74.3%,大肠部细胞ras p21表达明显高于腺癌和正常粘膜;DNA倍体和细胞增殖指数值与ras p21表达量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提示:测定大肠癌的ras p21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其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本院1979~1991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胰腺癌、10例邻近癌的胰腺组织、8例胰腺炎以及16例胰岛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发现:胰腺癌的异倍体率及DNA指数明显高于胰腺非肿瘤病变者(P<0.01);DNA异倍体胰腺癌的S期比例亦明显高于二倍体胰腺癌(P<0.05);胰腺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DNA二倍体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可切除率明显高于异倍体肿瘤患者(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DNA异倍体胰腺癌较二倍体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P<0.05%)。  相似文献   

6.
图像细胞分析与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J  Zhang Y  Quan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38-340
目的提高直肠癌术前活检的诊断率。方法对17例术前活检未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的活检标本(实验组)和15例正常肠粘膜活检标本(对照组)的石蜡包埋块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细胞图像分析(ICM)、p53与ras癌基因产物检测。结果实验组ICM结果53%为异倍体,癌基因检测结果p53与ra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7%。对照组的ICM与癌基因检测结果均阴性。实验组中,常规病理检查11例为不典型增生,5例为慢性炎症。常规病理检查为不典型增生的病例中经ICM、癌基因检测8例为异倍体,p53与ras基因表达阳性分别为11和7例;慢性炎症病例中则既无异倍体,又无p53与ras基因表达,二者之间,异倍体和两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ICM与癌基因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CM与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常规病理的补充,提高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43例乳腺肿物进行DNA流式细胞术和AgNOR检测。大多数DNA异倍体为恶性病变(23/24),良性病变的SPF和PI与二倍体癌相近,但低于异倍体癌(P>0.05);二倍体癌SPF和PI低于异倍体癌(P<0.001)。异倍体多见于腋淋巴结转移和年轻患者(P<0.05)。半数左右乳腺癌的mAgNOR高于良性病变的最高值。本研究表明DNAFCM和AgNOR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参考,异倍体癌临床进程较快,DNA异倍体和高S1/S2,mAgNOR肿瘤有较强的浸润性,但对化疗也较敏感,应考虑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9例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①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结直肠Dukes分期C期和D期的sIL-2R和TNF水平均明显高于A期和B期(P〈0.05);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1个月;血清sIL-2R和TNF水平均显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DNA倍体、PCNA、iMVD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iMVD)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PC)、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细胞核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的变化。结果随癌分化程度降低,DNA倍体增加、PCNA阳性指数升高、iMVD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均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P<0.001)。结论iMVD较癌分级更准确地反映PC的预后。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iMVD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组化技术对55例睾丸肿瘤DNA倍体和HLA-I抗原表达进行分析。3例二倍体肿瘤均存活,异倍体肿瘤中非三倍体肿瘤34例,死亡7例,平均存活时间41.2个月,三倍体肿瘤16例,死亡10例,平均存活时间15.5个月(P<0.05),HLAI-抗原阳性者27例,死亡4例,平均存活40.0个月,阴性者25例,死亡13例,平均存活12.7个月(P<0.05),综合二者进行评估时,HLA-I抗原阴性的三倍体肿瘤预后最差(P=0.001)。提示多参数综合分析在肿瘤预后预测中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测定23例肝癌、15例直肠癌及15例胆石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的含量,并以22例正常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肝癌及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IL-2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05);胆石症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肝癌及直肠癌组与胆石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02,P<0.02)。提示:sIL-2R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呈非特异性增高,而在胆石症患者无明显增高。说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低下可能与血清中sIL-2R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细胞动力学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30例结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T)、癌旁2cm(P2)、癌旁5cm(P5)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N)进行4点检测,分析各点间DNA指数(DI)、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及增殖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高于P2、P5及N组织、P2与P5组织是倍体率差异无显性,而P2、P5组织异倍体率显高于P2、P5及N组织,而P2、P5及N各点间检测结果差异无显性。结论 癌旁5cm处组织细胞已出现了潜在的恶变倾向。从而对癌旁5cm作为作范围的标准已属安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杉  张清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5):289-291
作者在对8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随访和病理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ABC法ras癌基因产物p21 ̄(ras)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的图象分析技术,分别测定DI、PI、p21D、AgNOR和CEA,并与六项临床病理指标结合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其中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DI、p21D和AgNOR等六项指标被选入Fisher判别函数,预测患者的预后,其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57%,87.18%和95.45%。  相似文献   

14.
p21 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21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LSAB法观察了80例胃癌患者的p21ras和nm23H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LNM)组p21ras表达阳性率(62.5%)明显高于无LNM组(42.5%)但nm23-H1表达阳性率(27.5%)则明显低于无LNM组(47.5%)LNM数为1-3枚和p21ras表达阳性率(33.3%)明显低于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酷辅酶 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膜p21ras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核c-fos、c-jun的表达。结果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经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1),细胞膜 p21ras蛋白表达下调,细胞核c-fos、c-jun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HMC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ras蛋白的异戊二烯化并阻断rs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小肠癌DNA倍体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DNA定量的方法对28例小肠癌、5例小肠腺瘤、6例正常小肠组织中的异倍体所占的比例及DNA含量的12个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肠癌中的异倍体数量明显高于小肠腺瘤,其中DNA熵值(ED)、2倍体偏移指数(2CDI)、DNA恶性分级(DGN)、5倍体超过率(5CER)、9倍体超过率(9CER)、2倍体偏移熵数(DDQ)、平均倍体(MP)七个DNA参数对判断小肠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DNA含量与小肠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但异倍体小肠癌较非异倍体小肠癌恶性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术后生存率低,预后较差。DNA参数中的DNA指数(DI)、众数值(MV)、DNA恶性分级(DGN)、干系倍体值(SP)、9倍体超过率(9CER)五个参数与小肠癌的预后关系密切,对分析小肠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平均生存期32个月,高倍体组为14个月(P<0.05),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癌DNA含量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仪对50例食管鳞癌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肿瘤分化越差、外侵越严重,DNA含量越高。淋巴结转移组DNA含量高于非转移组。二倍体或近二倍体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倍体组(P<0.01)。表明DNA含量的测定可从核酸代谢的分子水平揭示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同时可作为估计手术预后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实验研究:测定胆道梗阻和感染的家兔,模型(实验组)的血清LDH与同功酶,并取肝组织活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LDH与LDH4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05、P<0.02)。肝组织学检查示肝细胞损害。2.临床研究:将37例患儿分为3组,血清LDH与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①胆道感染与梗阻组的LDH高于胆道疾病未合并感染或梗阻组(P<0.001)及对照组(p<0.001);②胆道感染与梗阻组LDH5亦高于正常。以上结果表明血清LDH与LDH4或LDH5的升高有助于小儿胆道感染与梗阻的诊断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倍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p53 基因突变、细胞倍性、细胞凋亡三者的关系,探讨突变型p53 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P C R S S C P(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p53 基因突变,用流式细胞仪 Facscan 检测大肠癌细胞染色体倍性、凋亡率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大肠癌标本p53基因突变率为50 % ;其中突变组肿瘤细胞凋亡率(22 .11 % ) 明显低于未突变组细胞凋亡率(40 .57 % ) ,( P< 0 .05) ;突变组异倍体细胞百分率( 占76 .9 % ) 明显高于未突变组( 占46 .2 % ) ,( P< 0 .05) ;异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4 .0 % ,二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40 .7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53 基因突变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下降,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p53 基因突变多见于异倍体细胞,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倍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