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我院1992年10月~1993年8月在应用环孢素A(CsA)治疗的尸体肾移植患者中20例发生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AR),经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治疗19例完全逆转(95%),1例改用OKT_3逆转。应用证实,ATG安全有效、特异性强、反应灵敏、副作用小。就发生难治性AR的原因、诊断与鉴别诊断,ATG与CsA的关系,以及ATG治疗移植肾难治性难治性AR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分别给予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和100例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组进行了持续三个月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应用ATG组肾功能恢复快(3 ̄10天,CsA组7 ̄15天);急性排斥率低(ATG组18%,CsA为47%);肾中毒ATG组无,而CsA组15例(P〈0.001),有显著差别;肝中毒及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在应用ATG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对6例接受再次肾移植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结果用药期间发生排斥反应2例,1例经治疗逆转,1例切除移植肾;停用ALG后,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是第2次发生),经冲击逆转。同时测定了血清IL-6的活性,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可能与ALG作用下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另外,ALG导致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的上升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同种肾移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常用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部分患者因MP治疗无效而改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但后者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我们尝试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M)治疗因用MP冲击治疗未能逆...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施行尸体肾移植术472例次,其中术的一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10次),发生率为2.1%,本文就HAR的发生机理,发生原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ALG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共18例,14例完全逆转,逆转率77.7%。并就难治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应用ALG的经验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徐健于立新马俊杰付绍杰自1993年1月至1996年3月应用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44例,逆转37例(84.1%),但12例患者出现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44例,男27例,...  相似文献   

8.
OK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OKT3对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4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性排斥反应7例,急性排斥反应37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6例加速性排斥反应及31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84.6%。25例对OKT3治疗产生迅速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7±4天,12例发生延迟性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34±3天(P<0.01)。作者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患者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排斥损害有关。产生低滴度抗OKT3抗体的患者可再次接受OKT3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肾移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免疫抑制剂应用下,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表现不典型、难治性排斥反应比例高等特点。本文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危因素的术前筛查与处理、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干预和免疫抑制药物合理应用、移植后感染预防等方面,综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提高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6月~1996年2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或治疗各种排斥反应86例,结果7例超急性排斥反应者仍有4例再次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43例术中及术后加用ATG者仅有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4例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者有13例得以逆转,17例肾小管坏死者有16例安全度过急性肾小管坏死期,5例慢性排斥反应者肾功能明显好转。认为ATG能有效地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可使绝大多数耐激素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逆转,而且是急性肾小管坏死过渡期最理想的免疫抑制剂,但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所有患者对ATG耐受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短期内适量使用ATG不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植免疫研究的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问世,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移植物的存活,特别是短期存活已有明显提高,但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发生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比例逐渐升高,其较高的移植肾失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30年前相比,我们对于急性排斥反应、难治性排斥反应诊断与监测的策略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移植肾慢性排斥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发病机理上前还不清楚。本文将对此领域相关的研究进展,学说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138例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3年3月,在尸体肾移植475例次中,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136例次,发生率为28.6%,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排斥逆转率为70.6%,单克隆抗体OKT治疗逆转率为83.9%,其中进口OKT3逆转率达92.3%,本文对其治疗方法作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急性排斥与慢性排斥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移植肾急性排斥与慢性排斥的内在联系季曙明,黎磊石,季大玺,陈惠萍,王庆文RELATIONSHIPBETWEENACUTEREJEC-TIONANDONSETOFCHRONICREJECTIONINKIDNEYTRANSPLANTATIONJiShun...  相似文献   

16.
单克隆抗体(OKT)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抗肾内动脉痉挛在移植肾超急性排斥样反应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植肾再通血流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缺血,一般认为由超急性排斥(HAR)等难以逆转的病变引起,肾脏多在术中被切除。从1994年1月至1996年4月,作者单位行肾移植206例,对术中不明原因出现严重缺血的8例肾脏采取抗-肾内动脉痉挛(IRAS)措施。结果:5例肾缺血消失,证实缺血由I-RAS引起,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治疗无效,术中切除肾脏,病理证实为HAR。作者认为,对移植肾术中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缺血不仅要考虑到HAR,更应考虑到IRAS的可能;及时采取抗IRAS措施对其中的IRAS病例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意义,可避免误诊为HAR而盲目切除肾脏。  相似文献   

18.
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和可多次重复检查的手段已广泛运用于移植肾术后的肾功能监测当中.本文主要就磁共振成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特点, 分析了常规超声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通过对超声造影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探讨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以期进一步探索超声造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