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雯  姚克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82-285,I001
目的:探讨卡配因Ⅱ在过氧化(H2O2)诱发大鼠白内障的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和意义。方法:使用H2O2诱发实验组离体培养的大 鼠晶状体发生白内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卡配因Ⅱ在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卡配因Ⅱ表达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2个组晶状体出现混浊的时间和程度。结果:实验组大鼠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卡配因Ⅱ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卡配因Ⅱ表达的增高发生于晶状体混浊之前。结论:H2O2可在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激活卡配因Ⅱ的表达,从而使其在氧化损伤诱发白内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雯  姚克  王凯军  吴仁毅  叶娟 《眼科研究》2003,21(3):246-249
目的 探讨calpains住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品状体,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H2O2;阳性对照组加H2O2;实验组同时加入H2O2和e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品状体混浊程度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秩和检验分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2O2对大鼠LECs凋亡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LECs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 H2O2可明显诱发大鼠离体品状体产生白内障及LECs凋亡,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的混浊和LECs的凋亡,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P=0.006)。结论 Calpains表达的激活并引发随之的大鼠LECs的凋亡,可能是H2O2诱发离体大鼠产生白内障的机制之。C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的大鼠LECs的凋亡,从而部分抑制大鼠白内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抑制过氧化氢诱发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hen F  Chen C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72-274,I017
观察牛磺酸对对过氧化氢(H2O2)诱发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牛晶状体器官培养及DNA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检测牛磺酸对H2O2诱发的牛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发生于晶状体混浊之前;牛磺酸可明显抑制H2O2所致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Jin HY  Yao K  Ma J  Li HW  Tang XJ  Yang C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5):431-43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膜微囊蛋白(CP)及磷酸化CP-1分布与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的H2O2刺激。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P及磷酸化CP-1的分布。通过免疫印迹试验观察CP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磷酸化CP—1的表达。结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质膜和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CP;当给予细胞H2O2刺激后,细胞质内CP的分布增多;当刺激时间达到1h,细胞膜被破坏,但仍可观察到CP的分布情况。此外,H2O2的刺激可以使CP-1发生磷酸化。免疫印迹试验发现,随着H2O2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刺激浓度的升高,细胞质膜和细胞总蛋白质的CP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结论H2O2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后,CP重新分布并可能破坏了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的结构,使得细胞的CP表达下调。细胞质膜微囊和CP可能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健  惠延年  李燕  林英华  张平  蔡翔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42-345,T002
目的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2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进行波形纤维蛋白染色,采用包埋前免疫酶电镜技术处理6个晶状体前囊膜标本,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mnblot法分析4个晶状体表层组织(前囊膜、上皮细胞和表层皮质)中的波形纤维蛋白.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波形纤维蛋白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948,P<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鞘脂酶激活蛋白(sphingolipid activatorproteins,Saposins)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 收集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的前囊膜(中央5.5~6.0mm直径区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鞘脂酶激活蛋白的表达并计算灰度值。结果 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鞘脂酶激活蛋白的表达。与正常透明晶状体组相比,Saposin A(145.03±11.96)、Saposin C(139.78±7.99)和Saposin D(144.30±8.22)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量增加(P均〈0.01),SaposinB(132.59±16.91)的表达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鞘脂酶激活蛋白可能在晶状体老化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过氧化氢诱导白内障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200μ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离体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TUNEL法检测H:0:作用1,6,18,24,48h的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同时测定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H2O2作用1h,晶状体保持透明,未发现凋亡上皮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晶状体逐渐变混浊。SOD活性早期无变化,18h后逐渐降低。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其发生先于晶状体抗氧化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2O2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方法采用终浓度250μmol/LH2O2处理兔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TUNEL法、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H2O2处理后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结果用H2O2处理后的兔晶体上皮细胞,TUNEL法可见胞核呈棕褐色着染,苏木素不能复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约9.6×105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峰,二倍体峰几近消失;透射电镜下细胞膜完整,但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质浓缩,胞浆内细胞器结构不清晰,并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空泡,核质比例增大,胞核呈圆形,核膜双层结构不清,呈光滑状,核内染色质聚集成块,部分染色质边集.结论终浓度250μmol/LH2O2可以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其受体CD44在白内障患者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囊下白内障1、7例核性白内障、14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和11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和CD44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各组间比较。结果OPN与CD44在前囊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48%±4.14%和45.55%±5.52%,在皮质性白内障为4.36%±1.12%和3.05%±1.02%,在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中表达为阴性。前囊下白内障组中OPN及CD44的阳性表达率与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正常人晶状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前囊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866)。结论OPN及CD44在前囊下白内障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表达为阳性,在前囊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两者在前囊下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人类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PEDF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实施前囊膜环形撕囊时摘取晶状体前囊连同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EDF和VEGF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虽然PEDF存在高强度表达,与VEGF相比,这种表达还是较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PEDF和VEGF的表达,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由此推断PEDF和VEGF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处于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镜对20例老年白内障及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拍照。结果 老年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典型的凋亡小体,正常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身配对设计.收集75例(82只眼)ARC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其中男性40例(44只眼),女性35例(38只眼);年龄41~85岁,平均67.97岁;皮质性白内障34只眼,核性22只眼,后囊膜下性26只眼.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撕下的82只前囊膜标本分别用1%利多卡因溶液浸泡1 min(利多卡因组)或用平衡液(BSS)浸泡1 min(BSS Ⅰ、Ⅱ组)或不加入任何药物处理(对照组),然后行锥虫蓝-茜素红活性染色,显微镜照相,计数LEC及坏死细胞;并通过HE染色及电镜观察LEC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EC坏死率对照组和BSS Ⅰ组分别为(56.19±2.71)%和(57.23±1.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93,P=0.0505),利多卡因组和BSSⅡ组分别为(99.86±8.22)%和(57.64±7.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81,P=0.0000),但利多卡因组内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LEC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3、2.37、0.71,P0.05).HE染色显示利多卡因组LEC空泡变性明显,细胞与囊膜间出现空隙,胞核浓缩、碎裂、溶解.对照组和BSS组LEC结构基本正常,仍贴附于囊膜上.电镜下利多卡因组LEC形态不规则,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囊膜间的连接崩解断裂,细胞膜内陷,细胞器严重变性,结构破坏,染色质凝聚、边集、裂解,不少细胞皱缩、脱落、消失.结论 无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能松解ARC患者LEC间及细胞与囊膜间的连接,并可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兔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新西兰大白兔11只(22只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法,术后3个月所有实验动物的晶状体后囊膜均已混浊.20只眼分别取赤道部囊膜、混浊后囊膜组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定性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其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两者端粒酶活性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以HepG2细胞作为端粒酶检测阳性对照,兔晶状体赤道部囊膜组织、后囊膜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表现为自50 bp开始多个模糊梯度条带状电泳图谱,其吸光度A450-690值分别为0.85±0.23、0.67±0.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0.021;P<0.05).结论 在兔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端粒酶活性,其活性较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上皮细胞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质27(HSP2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00和200μmol/LH2O2分别以不同时间刺激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在阻断实验中加入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刺激不同时间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SP27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HSP27和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1)H2O2刺激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27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2)100和200μmol/LH2O2刺激30min,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应激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平均灰度值)分别增强至800±081和825±050,6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P<001);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随H2O2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且在H2O2刺激后15min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3)加用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预处理后,200μmol/LH2O2刺激6h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SP27表达(平均灰度值)从3600±082降至875±126,受到显著抑制(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参与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SP27的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751)  相似文献   

15.
人及小鼠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F  Chen C  Song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07-108,I010
目的 探讨人老年性白内障及小鼠先天性白内障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2例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并分别与同类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凋亡细胞,而正常晶状体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人老年性白内障及小鼠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其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觀察检验兒童组(<12岁)和老年组(51-80岁)晶體上皮细胞密度及形態学差异,探讨晶體上皮细胞舆白内障術后后囊混濁的關系和小兒白内障術后后囊混濁高發的可能原因。方法 HE染色后應用计算機圖像分析儀觀察小兒组及老年组中央區晶體上皮细胞鋪片的细胞密度。用光学顯微镜分别以不同的放大倍数(20×,40×)对两组每张上皮细胞鋪片其细胞形態、大小、胞漿及细胞核染色情况進行详细觀察并照像。结果 晶體上皮细胞密度在小兒组为5020.25±246.01個/mm2。老年组为4340.00±240.95個/mm2。统计学分析t=3.405,P<0.05有顯著性差异。老年组觀察到晶體上皮细胞分布不均匀,形態不规则。明顯可見细胞核大小不等,淡染擴大的上皮细胞多見。染色質呈深染的粗颗粒状,在胞漿内有大量的空泡,呈泡沫状,小兒组细胞分布比较均匀,核染色较深,部分细胞核大,有细胞重叠區。结论 本研究觀察到小兒组晶體上皮细胞密度明顯高于老年组,提示可能为小兒组后發性白内障高發的一個因素。從组織学角度觀察,两组晶體上皮细胞形態,老年组上皮细胞形態不规则,特别可见淡染擴大的细胞。胞漿有空泡,小兒组上皮细胞分布较均匀,核染色深,前囊中央细胞重叠區较老年组多見,重叠细胞區是细胞增殖力强的表现,在白内障術后这些细胞脱落,移行到后囊表  相似文献   

17.
人原代晶体上皮细胞bFGF多肽和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D  Wu J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205-207,I013
目的 为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理,检测生长中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s)自身是否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方法 体外培养人晶体上皮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HLECs中bFGF多肽和其mRNA的表达。结果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可检测到生长中的人晶体上皮细胞自身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论 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人晶体上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正常人,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探讨细胞凋亡在白内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人、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送透射电镜扫描,取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各15例,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标记原位细胞检测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的凋亡细胞。结果 老年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形态上为扁平状,胞浆出现空泡变性,胞核出现固缩,染色质边聚,浓缩等改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胞浆空泡变性更加严重。在光镜下老年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均有凋亡细胞。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