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原发性磷状细胞癌和腺鳞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例原当性胃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尤其组织学起源进行讨论。结果1例胃鳞状细胞癌胃镜活检材料(胃镜活检材料),另3例胃腺鳞癌有明显的鳞癌与腺癌过渡现象,4例均在诊断后7个月之内死亡,认为对胃鳞状细胞癌,应再次尽可能多取材,多制片以明确是单纯胃鳞状细胞癌或胃腺鳞癌。胃腺鳞癌起源倾向腺癌的鳞状化生,建议病理报告注明鳞癌与腺癌成分各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胃镜室1976年至1995年5月通过胃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2400例,其中活检或(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腺棘癌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7岁~70岁,平均57.5岁。食管和胃腺棘癌是指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镜下见肿瘤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构成,诊断标准要求腺鳞癌混合存在均显示为恶性成分。本组9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腺棘癌极为少见,其组织发生尚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学说:1.多能干细胞双向分化学说,的致癌物质直接刺激粘膜中存在的未分化基底细胞,促使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史晓林,陈刚,程凤岐,祝庆孚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在胃肠道原发性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则较罕见。本院自1985年至今共收治本病3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1岁。因上腹痛5个月,黑便1个月入院。既往患慢性胃炎病史7年,偶有上腹痛,...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多为胃上部受累,60岁男性多见,国内外共报道约百余例.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详,较之胃腺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治疗首选手术,预后尚存争议.本文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治3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特点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食管和胃腺棘癌系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我院在26000例次内镜检查中仅发现3例食管腺棘癌和5例胃腺棘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肿瘤伴发消化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收集70例GIST中,8例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CD117、CD34、Vimentin等。结果伴发消化道癌的8例GIST(4例良性,3例交界性,1例恶性)中,胃腺癌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结肠腺癌1例。2种病变位于同一器官者4例,位于消化道不同部位4例;2种肿瘤均不相连,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腺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且临床及组织学均未能同时诊断出2种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Vimentin、CD34均为阳性8例;CD117阳性7例,阴性1例;S-100灶性阳性2例;SMA、Desmin只有1例小灶阳性表达。结论GIST与消化道上皮性肿瘤同时发生者并不少见,临床应重视对本病的诊断,内镜活检结合术中探查、术后病检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提高其柃出率。  相似文献   

8.
近6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食管胃同时性双重癌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42~61岁,平均53.5岁。因吞咽困难就诊者3例,进食后上腹痛伴食欲不振1例。病程为1~4个月,平均2.2个月。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胃腺癌3例,食管鳞癌胃印戒细胞癌1例。仅1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以食管癌手术,术中又发现胃癌;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5个月又发现食管癌。开胸探查取病理  相似文献   

9.
胃腺棘癌是原发于胃粘膜,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组织成分的胃恶性肿瘤。本病命名不一,又称腺鳞癌、生发上皮癌、腺类癌、多形性上皮癌、粘液表皮样癌及腺扁平上皮癌。在1983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收集的90,639例胃癌标本中,胃腺棘癌仅占0.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食管黏膜56例、BE 80例(其中伴多灶性异型增生22例)、食管腺癌2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标本中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仪器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XCR4在大部分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78.8%、68.0%、8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XCR4在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发生位置均无关(P>0.05);(3)CXCR4在BE无异型增生和BE伴多灶性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XCR4在食管腺癌高分化较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5)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的Ⅲ-Ⅳ级较Ⅰ-Ⅱ级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高分化较中-低分化则明显更高(P<0.01).结论 CXC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腺癌和鳞癌的一个普遍特征,与食管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其表达在BE阶段就已上调,并与食管腺癌和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CXCR4的表达对BE、食管腺癌和鳞癌的诊断具有指导价值,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及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8-01/2015-12经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食管碰撞癌5例,同期食管癌1412例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碰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组合类型,高发年龄65岁,男性高发;好发部位为食管中段、食管与贲门交界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鳞状细胞癌碰撞腺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平滑肌肉瘤为特点,两种碰撞肿瘤位置靠近,中间隔以非肿瘤性间质,无移行及过渡,有各自的转移途径.食管碰撞癌以鳞癌和腺癌的碰撞常见.结论:食管碰撞癌非常罕见,与一般食管癌相比,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术后病理诊断是唯一的确诊方法,因此在碰撞癌的诊断中,应充分取材,避免漏诊,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的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胃鳞状细胞癌-附1例报告朱崇艾(山东省新汶矿务局莱芜医院271103)胃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据Boswell等报告在2634例胃癌中,只发现胃鳞癌12例,本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6岁。因上腹部隐痛5个月,柏油样便10天于1992年11月5日...  相似文献   

13.
<正>胃鳞状细胞癌(primary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SC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胃癌的0.04%~0.07%[1]。GSCC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就诊时,晚期病人居多。与胃腺癌相比,原发性胃鳞癌似乎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目前,对于这种罕见的病理类型的疾病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2]。近年,我们治疗小组接诊了1例胃鳞癌病人,现将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病人女性,69岁,2020年12月出现剑突下疼痛,疼痛表现为隐痛,无放射痛,每次发作约10 min,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胃癌临床病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癌及胃瘤样病变,它们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具有特殊组织起源的胃癌;2.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的胃癌;3.酷似胃癌的胃瘤样病变。了解这类病变,对于探索胃癌的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正确评价其预后均有所裨益。具有特殊组织起源的胃癌胃腺棘癌:胃腺棘癌(Adenoacanthoma)是指原发于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胃恶性肿瘤,曾有多种命名,如腺类癌(Adenocarcinoid)、多形上皮癌(Polymorphous epithelioma)、生发上皮癌(Malpighianepithelioma)、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及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日本文献中又称腺扁平上皮癌。本型胃癌极为罕见,据日本胃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上消化道癌393例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内镜检查确诊老年人上消化道癌393例,就其临床、内镜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癌发病率最高是胃癌,其次为食道及贲门,十二指肠癌少见。临床症状主要是上腹部及胃部疼痛,缺少特异性。癌发生部位则以胃体癌多见,胃窦部癌少于青年人,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与青年人相反,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内镜下则以Bormann型分类Ⅱ~Ⅲ型为多,病理是以腺癌为主,其次为鳞状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结论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66%。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primary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GSCC)又称胃鳞癌,是十分罕见的胃癌病理类型。目前,关于PGSCC的相关研究较少,多见于个案报道,对其认识尚不够深入。本文现就国内外PGSCC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肺癌组织进行细胞粘附分子CD15(CD15)检测,探讨其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标本:随机收集我院及协作单位手术切除肺癌标本60例,其中腺癌34例,鳞癌20例,大细胞癌4例和小细胞癌2例。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与胃腺增殖区的关系,探讨其细胞起源和癌前病变.方法:以42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为研究对象,观测其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标记癌灶内分化标志物MUC5AC和MUC6的表达情况,检测癌灶不同区域Ki-67以及胃肠道干/祖细胞标志物musashi-1的表达差异,并与癌旁胃腺进行对比.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分层结构.该结构分为两层,浅表层为典型的印戒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基底层为原始的癌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在形态和解剖定位上,基底层癌细胞与癌旁胃腺增殖区细胞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MUC5AC、MUC6表达均为阴性,或仅微弱表达MUC5AC,而Ki-67、musashi-1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层印戒细胞(t=31.0和22.8,P<0.01);基底层癌细胞可向浅表层印戒细胞分化过渡,这与增殖区细胞向胃小凹上皮分化的过程相似;癌旁可见胃腺增殖区细胞异型增生,其表型与分层结构基底层癌细胞一致.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可能起源于增殖区MUC5AC-/low MUC6-的胃小凹前体细胞,同时增殖区的异型增生是此类胃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肺大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临床特点和病理分型。方法对1978~1997年手术切除的54例肺大细胞癌的病理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54例大细胞癌中有透明细胞癌6例,巨细胞癌1例。男女之比为5∶1(4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肺大细胞癌占肺癌切除病例的128%;平均存活时间为23个月,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为65%(13/20),介于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100%(20/20)。结论肺大细胞癌作为一种病理类型,已不利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将肺大细胞癌分成鳞分化型、腺分化型、神经内分泌型、未分化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1岁。1年前患子宫颈癌,行手术及放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因呕吐、不能进食2周行胃镜检查示:十二脂肠自上角始至降段4cm肠段,黏膜发白,呈结节状隆起,失去正常环形皱襞,管腔狭窄(图1、2)。取活检5块,病理报告:十二指肠黏膜固有膜及淋巴管内有成团肿瘤性鳞状细胞团(图3)。结合临床,诊断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