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内镜治疗组在入院48小时内行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de cholangiography,ERCP),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网篮取石,如胆总管结石多且大、无法一次取尽者或未发现结石,则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e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乳头狭窄、反复多次发作胰腺炎.虽胆总管未见结石也行乳头肌中小切开。结果内镜治疗组在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胰腺炎随访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内镜治疗ABP安全有效,且能减少ABP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中心收治的80例大于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76/80),其中2例死亡,病死率2.6%(2/76)。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由胆系疾病引起的AP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研究发现,80%以上的AP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过去认为AP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禁忌证,但近十年来,ERCP治疗ABP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成为重症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方法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我科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临床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者采取急诊ERC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在ERCP诊断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内镜下高频电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末端括约肌的治疗技术。EST经过近40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等胆胰疾病的内镜下标准治疗方式。但EST需部分或全部切开胆管或胰管括约肌,势必会带来Oddi括约肌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EST联合ENBD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2例急性胆源硅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3 d内)ERCP及EST或ENBD等治疗.结果 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包括15例重症胰腺炎)均治愈,其中3例发生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生 严重内镜治疗的并发症,有效地减轻了患者腹痛和降低了血淀粉酶,缩短了病程,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的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曾被认为是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禁忌证之一,理由是造影本身是种刺激,会增加胰管内压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但随着ERCP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认识的加深,这一观念已得到了改变。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尽早在ERCP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有利于疾病治疗已成为许多医师的共识。现回顾我院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ABP)28例患者的情况,探讨EST、ENBD对ABP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EST联合腹腔穿刺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32例,采用EST联合腹腔灌洗治疗,即在入院1d~3d行ERCP同时施行EST,切开方向11~1点,切开长度1.5cm~2cm,且在B超引导下用PTCD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灌洗,2次/d,此外,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抑制胰腺外分泌等治疗.结果ERCP均成功,单纯胆囊结石8例,胆囊胆总管结石13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3例,乳头狭窄3例,其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6例,全部病例行EST,网篮取石、碎石或气囊取石术,12例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和内支架引流(ERBD),腹腔穿刺管每日灌洗生理盐水和甲硝唑500mL~1000mL,腹腔引流量每日300mL~1500mL,总量1500mL~7500mL,放置时间3d~22d.经治疗腹痛缓解时间5.3d±2.4d,1mo内手术率6.25%(2/32),并发症率为12.5%(4/32),死亡率3.13%(1/32),治愈率为96.88%(31/32),平均住院日为19.7d±4.6d.结论EST联合腹腔灌洗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经ERCP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性质后,经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给予清胰利胆中药.[结果]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血淀粉酶及发热、腹痛迅速消退,30例胰腺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介入并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开展ERCP检查258例,其中195例进行了EST治疗,探讨了如何进行EST治疗和提高其成功率及防治并发症的措施。结果EST195例中治疗成功189例,成功率96.9%,其中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残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共122例,均经EST切开取石成功;肝内胆管及胆囊并胆总管泥沙样结石13例、总胆管癌6例、胰头癌7例、壶腹部癌7例,均经EST行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RBD)引流成功;慢性胰腺炎合并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源性胰腺炎5例,均经EST切开排脓,放置鼻胆管引流治疗痊愈;胆总管下段狭窄7例、单纯性胆总管扩张7例、胆总管扩张伴下段狭窄6例、胆总管狭窄3例,均经EST做网石篮或气囊扩张治疗成功。结论EST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胆囊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残石患者。对化脓性胰胆管炎及梗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或微创的胆胰疾病诊治方法〔1〕。ERCP结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 (ENBD)特别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胰疾病患者 ,而目前有关老年患者方面的报道尚不多见。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对 82例胰胆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ERCP ,并作EST、ENBD等治疗 ,其中男 49例 ,女 3 3例 ,年龄 60~ 85岁 ,平均 72岁。病程最短 1w ,最长 10余年。82例中有胆总管结石 3 3例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 13例 ,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 2 4例 ,胆总管扩张 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RCP在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的24例妊娠合并ABP患者,其中轻症14例,重症10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在无x线透视下急诊行ERCP.先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减压、减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若早、中期妊娠则行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若晚期妊娠则在终止妊娠后再次行ERCP取石.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ERCP+ENBD,有4例见壶腹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剖开十二指肠乳头,取出结石;15例明确有胆总管结石,其中5例行ERBD,10例终止妊娠后再次行ERCP取石成功.无孕妇死亡,无转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重症患者中有2例胎儿死亡.结论 对妊娠合并ABP患者急诊行ERCP+ENBD,病情稳定后行ERBD或再次行ERCP取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G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189例AGP患者随机分为EST治疗组(n=79)和对照组(n=110),并根据APACHE Ⅱ评分,将每组再进一步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EST治疗组在入院后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EST,如发现胆总管或胆胰共同通道有结石,则行网篮、气囊取石或碎石器碎石后取石,如结石多、结石直径大或取石未净,则EST术后再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 ENBD).结果对重症AGP,EST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开腹手术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轻症AGP,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应用EST技术治疗重症AGP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最常见的类型,占AP年发病人数的50% ~ 70%,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内科综合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EST和ENBD已逐渐成为治疗ABP的较为有效的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我科收治了45例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34例ABP患者急诊行EST、胆总管取石及ENB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观察组行LC+LCBDE;对照组行ERCP+EST,1~3 d后再行ERCP+EST+L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胆结石清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安全有效,但是LC+LCBDE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可作为EST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141例(ENBD组65例,常规治疗组7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ENBD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术后2h及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67.3 U/L±9.1U/L vs 98.3 U/L±11.2 U/L.89.5 U/L±13.0 U/L vs 126.2 U/L±14.2 U/L,圴P<0.01).结论:ENBD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的内镜下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作用仍有争议 ,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前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支持、外科手术等治疗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RCP EST)被大家认为急性胰腺的是禁忌证。直到近年较多研究证明了内镜介入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优点 ,因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cutebiliary pancreatitis ,ABP)在胰腺炎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目前逆行胰胆管造影后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治疗严重的胆源性胰腺炎 ,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普遍应用。特别是早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引流或取石 (发病 72h内 )对于伴有胆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BMSD)。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ST、EPBD、ENBD及ERBD共59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乳头狭窄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NBD 14例,ERBD 6例,行EBMSD 26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与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TB il及DB 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两组分别有10、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结论经内镜下ERCP治疗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起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