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塞米松与TGF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代谢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为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抽取猪股骨骨髓 ,分离有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 (40ng/ml)或地塞米松 (40ng/ml)与转化生长因子β1(10ng/ml)联合诱导。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诱导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诱导组细胞代谢功能的变化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 -PCR及Northernblott等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加入地塞米松后细胞增殖能力受到轻度抑制 ,而同时加入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后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电镜下可见随诱导因子的增加 ,细胞变得肥大 ,细胞器丰富 ,功能活跃。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在联合诱导组明显增强 ,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 ,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有效地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软骨细胞特征性蛋白 ,但对细胞的增殖及代谢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时 ,应充分调整好诱导与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 取雄性6周龄ICR小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点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条件(对照组),用CellTite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并予比较。结果 在细胞培养不同阶段开始应用地塞米松的实验组中,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细胞形态较对照组更趋成熟。结论 地塞米松在促进骨髓干细胞定向分化早期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3.
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诱导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腱、神经、肌肉等组织和造血支持基质。因此,其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方面呈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一、骨髓基质细胞概念的演化Friedenstein等的早期研究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一类“纺锤体”样的“成纤维前体细胞”或称为“成纤维细胞样克隆形成单位”(fibroblacolony-formingunits,CFU-F)的体内静息细胞。在体外经适当的刺激后,它们能够进入细胞周期,并表现出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所以可被假想为众多间质谱系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杰  孙正义  曹蕾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91-69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第三代传代细胞分别置入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A组)、1×10-7mol/L(B组)的培养基中,通过RT-PCR法分别扩增脂肪细胞脂接合蛋白mRNA(ap2mRNA)、Ⅰ型胶原mRNA(COL1mRNA)和碱性磷酸酶mRNA(ALPmRNA)。对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凝胶自动分析仪检测扩增带曲线下面积的光密度值,分别用ap2mRNA、COL1mRNA、ALPmRNA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看家基因GAPDHmRNA的比值表示上述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ap2mRNA含量B组(0.21±0.16)明显高于A组(0.06±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OL1mRNA含量B组为0.47±0.12,显著低于A组(0.96±0.1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LPmRNA含量B组为0.35±0.13,与A组(0.46±0.2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从分子水平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地塞米松浓度为1×10-7mol/L时,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同时减少、抑制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激素性骨坏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酒精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酒精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探讨骨质疏松的病理学机理。方法 以0.09mol/L酒精加入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物中,测定增殖的骨髓基质细胞数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通过苏丹Ⅲ脂肪细胞染色计数观察酒精作用时间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骨髓基质细胞数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细胞的数量随酒精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结论 酒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向成骨方向分化,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这可能与酒精中毒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时骨量减少、髓内脂肪组织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细胞与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诱导和基因修饰后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与关节软骨细胞进行比较. 方法抽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髂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至第5代,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培养液组(A组)、条件培养液组(B组)及重组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cDNA转染组(C组).条件培养液为常规培养液中含转化生长因子-β1(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5 ng/ml)和地塞米松(10-7 mol/L).切取兔膝关节软骨,3 mg/ml Ⅱ型胶原酶消化传代培养至第3代(D组).观察原代MSCs及第5代MSCs(体外培养8~10周后)细胞形态,对第5代MSCs及第3代软骨细胞进行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阿利新蓝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糖胺多糖(GAG)含量.提取各组培养细胞总RNA,RT-PCR检测Ⅰ、Ⅱ型胶原表达. 结果原代MSCs为短梭形、簇状生长,传代细胞呈长梭形、旋涡样生长.A组细胞爬片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GAG含量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爬片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GAG含量升高,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转染后第4天增殖率降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表明A、B、C组均表达Ⅰ型胶原,B、D组可表达Ⅱ型胶原,C组有较弱的Ⅱ型胶原表达. 结论 MSCs体外培养过程中自然转归趋向于成骨.传代后经向成软骨方向诱导,具有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体外传代培养的MSCs具有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定向分化的特性,可作为靶细胞接受外源目的基因转染并能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伤脊髓提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伤后1周及伤后6周脊髓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以四唑盐法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入脊髓提取液后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抗原表达发生变化,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减弱,且出现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细胞形态出现神经细胞样改变。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能是一种脊髓损伤修复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检测,研究地塞米松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生并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应用。方 法骨折内固定术扩髓前收集髓腔内骨髓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后改用条件培养基(含地塞米松)和基础培养基(不含地塞米松)分别进行培养,应用组织化学及von Kossa方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bfal mRNA和Osterix mRNA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观测地塞米松对上述成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条件培养基组细胞Cbfal mRNA和Osterix mRNA的表达峰值高于基础培养基组细胞,并且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结论 地塞米松通过促进Cbfal mRNA和Osterix mRNA的表达而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pcDNA3-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前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cDNA3-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前后的生长特性变化,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选择打下基础.方法 抽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髂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至第5代,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培养液组(A组),pcDNA3-hBMP2转染组(B组).观察原代MSC及第5代的细胞形态等生长特性并与转染组进行比较.结果 原代MSCs为短梭形,簇形生长,传代细胞呈长梭形,旋涡形生长.转染组细胞72 h后表达BMP2,瞬问表达为100%.转染细胞未经筛选培养4周细胞形态发生较明显地变化,细胞生长周期改变.结论 pcDNA3-hBMP2成功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并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骨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取兔骨髓组织,应用梯度离心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成骨特性的鉴定,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及成骨特性。结果 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或梭形,生长增殖迅速,具有成骨能力,易于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自骨髓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和成骨活性,可以做为骨组织工程中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在骨形成蛋白(BMP)诱导下在体内外的异位成骨效应,为研制一种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Wistar大鼠MSC,体外实验将MSC+BMP分别在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内培养,体内实验将MSC+BMP与人工珊瑚骨(CHA)制成复合移植体,种植在大鼠背肌内,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成骨效应。结果 MSC在体外(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只形成软骨基质,在体内复合移植体(CHA+BMP+MSC)形成骨质,其成骨效应比对照组A(CHA+MSC)和对照组B(CHA)强。结论 复合移植体(CHA+BMP+MSC)有可能被研制成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除BMP外,移植体植入的机体和局部还存在其它诱导成骨的因子,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的作用,将对研制这种理想的人造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胞浆中神经营养蛋白,并验证其神经活性作用. 方法自小鼠股骨分离培养 MSCs,超声粉碎后离心并收集其上清液,超滤浓缩后收集大于10 ku浓缩蛋白液.Sephadex G-100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等技术分离神经活性蛋白,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通过MTT法及观察细胞形态来验证其神经活性作用. 结果 MSCs胞浆上清液经Sephadex G-100层析后发现,Ⅱ峰对神经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对Ⅱ峰行HPLC分析发现,A峰对神经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A峰行SDS-PAGE分析,提示为单一蛋白带,分子量为13 ku. 结论 MSCs胞浆中含有神经营养蛋白,其分子量为13 ku.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和聚乳酸(PLA)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细胞与BGC、PLA复合体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及酶学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BGC、PLA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并且BGC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BG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介绍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基因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基因治疗、造血调控和创伤修复中的炎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并做综合分析。结果MSCs不仅能在不同的条件下表达中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的特异性基因,而且能稳定地表达转导的外源基因,并且对造血系统有支持作用,也参加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结论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体外易于扩增,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骨髓基质干细胞作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综述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条件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 ,体外增殖能力强 ,传代多次后仍保持有多分化潜能 ;体内成软骨能力明确 ;但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软骨细胞 ,不是终末分化阶段 ,而只是一个中间阶段。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其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已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的另一种可选择的种子细胞 ,但其进一步分化为成熟软骨细胞的条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骨髓基质细胞源性软骨细胞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源性软骨细胞在兔股骨滑车关节面全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高密度传代培养第3代诱导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以酸溶性Ⅰ型胶原为载体,两者混合后形成凝胶样植入物(细胞浓度为5×106/ml).于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一侧股骨滑车关节面造成3 mm×5 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凝胶样植入为实验侧;另一侧分别为单纯胶原植入组(18个膝关节)和空白对照组(18个膝关节).术后4、8、12、24、32和48周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及新生组织的类型.参照Pineda标准对新生组织评分. 结果实验侧术后4周,植入细胞类似软骨细胞,周围有异染基质,形成透明软骨样组织;8周,深层有软骨下骨形成,软骨细胞层较正常关节软骨厚;12周,新生软骨厚度减小,与正常软骨相近,细胞呈柱状排列,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软骨下骨形成,潮线恢复;24周,新生软骨厚度较正常薄,约占55%,表面平整,潮线附近仍有肥大的软骨细胞;32周,潮线附近无肥大软骨细胞;48周,组织结构与32周时基本相同,为类透明软骨.Pineda评分24、32和48周间无差异,与4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8周期间关节功能良好.单纯胶原组与空白对照组缺损无修复,48周时软骨下骨外露,关节退变;关节功能逐渐减退,动度受限. 结论 MSCs源性软骨细胞移植体内可形成透明样软骨组织,24周后新生软骨特性稳定,48周时为透明样软骨,能维持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 取第5~7代体外培养Wistar大鼠MSCs,以0 .5μmol/ L全反式视黄酸( all- trans retinoidacid,ATRA)预诱导2 4 h后,换用改良神经细胞培养基( modified neuronal medium,MNM)继续培养。在ATRA作用2 4 h及MNM作用2、6、9、18及36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 neuron- specificnuclear protein,Neu N)、微管相关蛋白2 (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 ,MAP- 2 )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ATRA和MNM作用后,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伸出较多的突起和分支,形成网络。Nestin最先表达,ATRA作用2 4 h出现,Neu N其次,MNM作用2 h检测到,MAP- 2最晚,MNM作用9h检测到。Nestin在MNM作用18h后表达最强,其阳性率为92 .3%±3.4 % ;36 h后表达明显减弱,阳性率仅为12 .3%±3.4 % ,而其它标志蛋白则持续表达。 结论 ATRA和MNM能促进MSCs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转化,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顺序与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一致,为研究神经细胞发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 - 2 (BMP- 2 )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以不同浓度 (0、0 .1、 0 .2、0 .5和 1 .0μmol/L )的辛伐他汀、基因重组人 BMP- 2 (1 0 0 ng/ml)作用 72小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酶学测定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Western Blotting检测 BMP- 2表达的变化。 结果 辛伐他汀作用 72小时后 ,细胞中的 BMP- 2表达水平增高 ,随浓度增加 ,表达量增加 ,对照组少量表达 ;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 ,呈剂量依赖关系 ,辛伐他汀 0 .5和 1 .0 μmol/L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中 BMP- 2的高表达 ,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BMP- 2增多 ,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能够向多种细胞分化,但年龄对BMSCs分化的影响尚不明确。探讨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形成的体外微环境对不同年龄大鼠BMSCs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幼年(1月龄)Wistar大鼠预变性坐骨神经中分离纯化SCs,从幼年(1月龄)、成年(6月龄)、老年(12月龄)Wistar大鼠骨髓中提取BMSCs,均行免疫荧光鉴定。将第3代SCs与PKH26标记的第2代BMSCs在双层培养皿内等体积、等密度共培养,根据BMSCs来源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A、B、C组SCs分别与幼年(1月龄)、成年(6月龄)、老年(12月龄)大鼠BMSCs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过程中BMSCs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共培养后第7天BMSCs分化表达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 c enolase,NSE)和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protein,MBP)的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共培养0、3、6、9、12 d培养液上清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的表达。结果实验成功分离并培养SCs和BMSCs,免疫荧光鉴定SCs呈S-100阳性表达,BMSCs呈CD29阳性表达、CD44阳性表达、CD90阳性表达。细胞共培养第7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A组BMSCs胞体回缩,呈圆形或锥形,并带有突起,形态类似神经组织细胞;B、C组大部分BMSCs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共培养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示,A、B、C组BMSCs的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9%±2.86%、12.89%±1.78%和2.69%±0.80%,MB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13%±2.39%、6.33%±1.40%和0.92%±0.17%,各组间NSE阳性表达率和MB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示,A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RG1含量于细胞共培养后逐渐增多,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细胞共培养6、9、12 d,A组NRG1含量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大鼠BMSCs与SCs共培养均可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但分化能力随年龄增加而降低,SCs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可能是诱导BMSCs分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