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34例DT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DTIH的发病年龄和发病时间、形成原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进行了讨论。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及CT检查结果,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GOS标准评估预后,其中恢复良好21例,轻残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存活1例,死亡4例。结论DTIH是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复查头颅CT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尤其要重视有昏迷史的患者,应把握好首次复查头颅CT的时间窗,即伤后4~6h,能够帮助早期发现DTIH。早期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方法 对1999~2002年收治的28例DTIH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在伤后或术后72小时内重复CT扫描发现DTIH,1例紧急探查手术对侧发现迟发硬膜外血肿。结果 本组采取手术治疗17例,保守治疗11例。结果 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DTIH发生的时间多在伤后6~24小时,并与外伤的部位、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颅内压的波动等相关。及早诊治是降低DTIH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恢复良好44例,中残32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结论DTIH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DTIH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郁  董志强  赵宏  魏学峰  李立强 《吉林医学》2010,31(17):2653-2654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出血时间及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3例DTIH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扫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转归。结果:63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h内出现者33例(52.4%);25~72h内有21例(33.3%),3~7d有8例(12.7%),8d有1例(1.6%);结果康复良好34例,中残16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血肿位于额部29例(51.4%),颞部21例(36.1%),顶枕部13例(12.5%)。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1周以内,尤其是伤后24h内。它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DTIH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DTIH发病时间、CT影像并讨论其机制。结果 28例DTIH在伤后24-48h发病23例,占81.15%,脑实质血肿25例,占89.29%,发生机制为损伤血管受病理损害引起迟发性出血。结论 DTIH在伤后24-48h复查是及早发现DTIH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 年1月~2009年 12月被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286例DTIH病例.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其转归.结果 286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 h内出现160例(55.9%);24-72 h内有89例(31.1%),72 h以上的有37例(12.9%).治疗后恢复良好165例(57.7%),轻度伤残39例(13.6%),中度伤残27例(9.4%),重度伤残17例(5.9%),植物生存9例(3.1%),死亡29例(10.1%).结论 O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3天以内,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DTIH患者死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5例DTI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受伤机制、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首次CT检查时间、脱水治疗及开颅手术与DTIH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充分认识DTIH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早期防治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人我院治疗的DTIH临床特征。并对DTIH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价其对死亡率、GCS评分和CT血肿量的影响。结果:328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DTIH共31例(9.5%),DTIH血肿出现时间伤后24h内发生率最高(80.6%)。高龄(t=2.976,P=0.003)和高危患者(t=5.743,P=0.000)易发DTIH。31例DTIH患者中,7例死亡(22.6%),高龄(t=2.241,P=0.033)、高危患者(t==3.474,P=0.016)和CT中线移位程度〉5mm(χ^2=5.103,P=0.024)是影响DTIH预后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除对DTIH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外(χ^2=0.135,P=0.713),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χ^2=4.210,P=0.040)、GCS评分上升(t=4.670,P=0.0000)、CT血肿量下降(t=3.691,P=0.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高龄和高危患者易发,高龄、高危患者和CT严重程度明显者预后更差;而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25例DTIH患者,伤后30 min~6 h完成首次CT扫描,1~10 d复查CT.结果:25例患者,复查CT发现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4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如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这对于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因素。方法收集162例脑外伤患者的伤情、凝血情况,根据有无出现DTI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脑外伤患者中发生DTIH48例。23例发生于脑挫裂伤病灶内,19例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6例发生于颅骨骨折;DTIH组的PT和APTT较非DTIH组延长,D.dimer较非DTIH组升高(P〈0.01)。结论DTIH的发生与年龄、伤情、凝血机制异常、颅内压升高有关,对临床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全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41-2642
目的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64例脑创伤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等。结果 DTIH发生率为11.9%,发生时间在1周内最多见(87.5%),病死率高(15.6%),手术治疗59例(92.2%),遗留残疾42例,占65.6%。结论脑创伤后1周内要高度重视DTIH发生,早期发现、快速手术治疗是降低DTIH致残率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是头部外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出现血肿者或清除血肿一段时间在颅内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42例DTIH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1例,女11例。年龄5~72岁,平均35·8岁。交通伤30例,其他意外伤1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平分(GCS)13~15分12例,9~12分18例,6~8分9例,3分3例。发现DTIH距外伤时间:<6h12例,6~12h19例,~24h12例,~48h4例,~72h1例。CT复查发现血肿时情况:7例意识清楚诉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35例患者GCS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1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结论:多数DTIH在脑挫裂伤和填塞效应消失的基础上形成,确诊主要是靠头颅CT复查,首选治疗方法是及时手术,对额颢叶挫伤患者保守治疗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DTIH组),35例未发生(NDTIH)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寻找再出血原因,对迟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并随访行GOS评分。结果: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有如下特征:术前GCS评分<8分(p<0.05);术前头颅CT提示多有多发脑挫伤,对冲伤,合并颅骨骨折等,并予及时再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行GOS评估≥4分18例。结论:根据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时发现迟发性脑出血,并清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922例颅脑外伤中,72例DTIH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扫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转归.结果: 72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 h内出现者42例(58.3%);25~72 h内有21例(29.2%),3~7 d有8例(11.1%),9 d有1例(1.4%);术后恢复良好41例(56.9%),轻度伤残8例(11.1%),中度伤残5例(6.94%),重度伤残4例(5.6%),植物生存2例(2.8%),死亡12例(16.7%);血肿位于额部37例(51.4%),颞部26例(36.1%),顶枕部9例(12.5%).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1周以内,它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DTIH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922例颅脑外伤中,72例DTIH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扫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转归。结果:72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 h内出现者42例(58.3%);25-72 h内有21例(29.2%),3-7 d有8例(11.1%),9 d有1例(1.4%);术后恢复良好41例(56.9%),轻度伤残8例(11.1%),中度伤残5例(6.94%),重度伤残4例(5.6%),植物生存2例(2.8%),死亡12例(16.7%);血肿位于额部37例(51.4%),颞部26例(36.1%),顶枕部9例(12.5%)。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1周以内,它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DTIH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琼 《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26-227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254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中132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伤后3d以内,本组伤后24h内出现29例(21.9%),在72h内出现18例(89、4%),在3~7d内出现14例(10.6%)。以老年人多见,本组占同期老年人颅脑损伤的51.9%。病死率高达30.3%。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要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包聿祥  陈明 《右江医学》2003,31(6):578-578
通过分析 5 3例迟发性损伤性颅内血肿 (DTIH)的临床资料 ,认为DTIH发生可能与凝血机制异常、脑部受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年龄体质因素有关 ,其诊断主要靠头颅CT结合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应依据血肿量、部位、占位效应与意识状态综合评定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明其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7):413-413,422
目的 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8月~2004年3月诊治的68例DTIH患者的病因、发生机制、血肿类型及部位、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 本组经诊治存活59例(86.76%),死亡9例(13.24%)。59例存活者随访结果日常生活能力良好47例(79.66%),中残9例(15.25%),重残3例(5.08%)。结论 受伤部位与状态特征,以及伤后的不当处理是发生DTIH的主要病理基础和原因,严密动态观察,及时恰当对伤情作出评估并行有效诊治是取得良好救治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与临床预后,对影响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6例患者,依据格拉斯哥临床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39例(4~5分),预后不良17例(1~3分),其中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统计学分析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与血肿部位、血肿量、GCS评分及伤后手术间期等因素相关,单纯颅后窝硬膜外血肿、血肿量少、入院时GCS评分高、以及伤后手术间期短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并早期手术,有利于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